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2010年7月12—18日, 中国第4次北极科考队在白令海以箱式或多管取样器采集7站位10 cm长度的表层沉积物芯样, 并在现场进行了分层处理。室内分析时共检出14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自由生活海洋线虫(free-living Nematoda)、底栖桡足类(Copepoda)、多毛类(Polycheata)、动吻类(Kinorhyncha)、端足类(Amphipoda)、双壳类(Bivalvia)、涟虫(Cumacea)、介形类(Ostracoda)、原足类(Tanaidacea)、腹足类(Gastropoda)、等足类(Isopoda)、海蛇尾(Ophiura)、缓步类(Tardigrada)以及其它类(Others)。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2 658.89±2 452.86 ind/10 cm2和1 587.56±1 452.65 μg?dwt/10 cm2, 最高值皆出现在白令海北部陆架浅水区, 分别为7 135.12±429.43 ind/10 cm2和4 056.42±721.33 μg?dwt/10 cm2, 最低值皆出现在白令海盆西部深水区, 分别仅为56.04±39.38 ind/10 cm2和87.91±85.60 μg?dwt/10 cm2。线虫为丰度的最优势类群, 占平均丰度比例的94.81%, 桡足类为第二优势类群, 占3.60%。表层0—6 cm芯样的取样效率为93.44%。基于各站丰度的类群相似性分析, 浅水区与深水区的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相似性系数仅为30.72%, 最大的差别在于深水区的丰度比浅水区小了一个数量级。白令海陆架浅水区比白令海盆深水区和中国海域具有明显更高的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 白令海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与水深、营养盐及多个粒径参数呈负相关, 其中生物量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可能比丰度更敏感。  相似文献   
32.
东海海岸带作为中国陆海经济发展前沿区域,在高强度开发背景下城市风险显著增加,研究城市韧性可为缓解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冲击提供依据,对海岸带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兼顾韧性能力与资源环境代价,构建“本底—运行—效率”评价体系,分析东海海岸带县域尺度城市韧性的时空演化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和地理时空加权回归模型探讨韧性系统运行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东海海岸带县域城市韧性本底水平不断增长,空间格局相对稳定,呈现上海市较高、浙江省北高南低、福建省中部高南北低的分布趋势,一般城市间多同质抱团,主要为低—低集聚。(2)东海海岸带县域城市韧性系统运行能力稳步提升,表现为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的位序格局,高值区集中于各市区,呈现极化和扩散两阶段空间演化模式,城市间多低—低集聚。(3)东海海岸带县域城市韧性效率先下降后缓慢上升再快速上升,高值区多分布于市区和海岛城市;“低本底—低运行—中等效率”类型城市最多,“低本底—低运行—低效率”和“中等本底—中等运行—较低效率”类型城市较多。(4)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东海海岸带县域城市韧性运行的首要因素,但作用趋于减弱;城市开放度和基...  相似文献   
33.
针对墙体表面不等宽度的裂缝,提出一种自适应裂缝宽度的二值化方法。通过与分块迭代二值结果进行求交去噪和形态学处理,得到裂缝信息较完整且可信度更高的二值图像。该方法可剔除块状缺陷和大块背景污渍的影响,针对不等宽度的线状缺陷进行效果较好的二值化操作。  相似文献   
34.
35.
基于ASTER GDEM 30 m数据,使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提取了德钦—维西地区流域盆地范围,得到了德钦—维西地区亚流域盆地及主要次级流域盆地面积-高程积分(HI)值,获得990个亚流域盆地HI等值分区及12个主要次级流域盆地HI曲线。结果表明:阿东河、东水河和三岔河3个次级流域盆地HI曲线呈微凸型,处于地貌演化的幼年期,其它9个次级流域盆地HI曲线呈S型,处于壮年期。研究区HI值表现为北高南低趋势,HI低值条带的展布方向与研究区活动构造的延伸方向基本一致;HI高值主要分布于断裂带两侧及构造交会区域。研究区地貌演化的主控因素是构造活动,岩性和气候影响不明显,地貌对区内构造活动具有很好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36.
丽江—小金河断裂全新世活动强烈、地震频发,沿断裂带的滑坡地质灾害极为发育。以断裂带中南段两侧10 km为研究区,根据地质地理环境和滑坡发育特征,选取高程、坡度、坡向、距活动断裂距离、距河流水系距离、距道路距离、工程地质岩组、降雨量、土地利用类型以及地震动峰值加速度10个影响因子为评价指标,运用加权证据权模型,开展丽江—小金河断裂中南段滑坡易发性评价,基于自然断点法将滑坡易发程度划分为高易发、中等易发、低易发和非易发4个级别,评价结果AUC值为0.81。结果显示:(1)研究区内滑坡受坡度、断裂、水系、岩性因素的影响程度更高;(2)高易发区和中等易发区主要沿断裂带和金沙江等主要河流水系两侧分布,在玉龙县、松坪乡、大东乡等周边区域较集中;(3)西川乡处于高易发区,但目前滑坡灾害点较少,应加强关注。  相似文献   
37.
将SLAM技术引入城市人防工程调查和信息化管理中,探索人防工程室内扫描与建模的新方法,创新人防工程信息调查的新模式,丰富了人防工程调查成果的内容和形式。研究新型人防工程调查成果与传统地理信息集中管理、集成展示的关键技术,最终搭建一套城市人防工程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人防工程的审批辅助、建设管理、维护监督、综合展示分析等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38.
通过对无居民海岛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等综合评价,分析无居民海岛的资源禀赋、环境本底和生态条件,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估方法,评估无居民海岛——平潭大屿岛开发前(2014)和开发后(2019)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大屿岛整体的资源承载力分布面积最广的是"较高承载力",2019年大屿岛整体的资源...  相似文献   
39.
东海区大陆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1990-2015年东海区海岸带6期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对不同时期研究区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东海区海岸带景观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导,耕地面积急剧下降,而建设用地面积增长迅速,增长率为155.55%;(2)研究区生态风险程度加深。1990-2010年中生态风险区占主导地位,2015年较高生态风险区上升为主导地位,占整个生态风险区面积的33.39%,至研究期末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增加了6 267.83 km2。空间上,生态风险高等级区呈现出向沿海地区扩展的趋势,沿海港口城市面临较严重的生态风险。省域和县级市尺度下的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差异也较大;(3)生态风险等级转换差异较大。生态风险转移主要是由低向高等级转换,且其生态风险等级年均转换速率呈上升趋势,由低到高等级方向转移是由高到低等级方向转移面积的12.01倍。  相似文献   
40.
海洋渔业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经济效率评价有助于了解渔业资源转化利用效率,推动实现海洋渔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基于2006—2018年我国海洋渔业经济投入产出数据,结合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我国海洋渔业经济效率,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并预测未来空间格局变化,再以相关性系数分析渔业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海洋渔业经济效率均位于DEA模型最优前沿面的98.00%以上,空间分布差异性显著。(2)海洋渔业经济效率与投入产出关系趋于复杂化,渔业经济效率高值区趋于集聚,且高值区范围趋于扩张。(3)渔业经济效率重心由南向北移动,未来渔业经济效率重心趋于向东北迁移。(4)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率、人均海洋渔业经济总产值、科研机构、海洋水产加工品总量、海洋水产出口贸易、渔业就业专业化指数对区域渔业经济效率以正向促进作用为主,海洋渔业经济发展需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绿色、低碳、智慧、生态渔业,政府政策积极支持,并加快对外合作,从而引领沿海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