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163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282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239篇
海洋学   10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周毅 《贵州气象》2002,26(4):22-24
在分析冬半年盆地低层回流倒槽的流场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该流场特征下涡度、散度的配置及与重庆市天气现象的关系。从所选资料分析在流场图上,发现有一共同的特征:东风回流到四川盆地时,常形成一氧旋性涡旋。在有这种形势出现时,重庆市大部出现一次明显的降雨天气过程。本文着重从动力角度着手,分析了这一气旋性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2.
北极涛动指数及其年代际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NCEP/NCAR再分析月资料,根据北极涛动经向振荡的特征构建一个新的AO指数,使其能较好地表现AO的季节变化,并用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对指数进行检验。同时,用滑动平均方法对北极涛动的年代际变化进行研究,发现北极涛动在70年代中期存在位相突变,由负位相转为正位相,并解释了这种位相突变的气候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海表温度变化是有联系的.对两者相互关系的解释有多种.从不同的年代际来考虑两者的关系,发现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太平洋的El Nino事件存在来自于印度洋东部的触发机制,而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两洋的相互关系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周毅  张启明 《沉积学报》1997,15(2):188-191
在莺┐琼盆地沉积物和凝析油中首次检出了一种未知化合物(标记为“E”),该化合物很可能是新生物标志物,指示热带海洋水生低等生物的输入,同时还可能作为判别海相有机质成熟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5.
2002年6月13日重庆区域大暴雨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中  周毅 《气象》2004,30(5):30-32
通过对重庆西部“6 1 3”区域大暴雨的分析 ,发现此次天气过程是一次典型的高原涡与西南涡耦合 ,结合地面弱冷空气条件下产生的 ,同时对ECMWF和T2 1 3数值预报产品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发现ECMWF和T2 1 3的形势预报能力都比较好 ,但T2 1 3的部分物理量要素和降水量预报能力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经历着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全球气候与环境的重大变化对中国的气候与环境演变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来自气候、环境、海洋和经济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百余位专家和学者对中国气候与环境的演变及其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部门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对策。本文主要阐述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气候与环境的演变,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近30年来,北京市人口急剧增多,城市快速扩张,地下水的抽取量逐年加大,地面沉降加剧,形成沉降中心,地裂缝活动性显著加强,成为制约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地质问题。目前,对于北京市地裂缝的认识仍然局限在针对单独场地的单一地裂缝的调查评价,缺乏对地裂缝区域性规律的认识。本文通过对有关文献和勘察资料的搜集汇总,结合现场调研,发现北京市地裂缝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大部分地裂缝的发育与深部断裂带的关系密切。据此我们依据断裂带与地裂缝的关系将北京地裂缝划分为6个区,对各区域内地裂缝的分布、产状、延伸以及破坏现象等特征进行了归纳,在此基础上对其成因做了简要分析,并对后续地裂缝研究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北京平原北部昌平、顺义、朝阳等区域的多个深孔资料、尤其后沙峪地区G3钻孔资料的深入分析,并开展磁性地层学及孢粉测试成果研究,建立了钻孔的磁性地层序列,结合南口—孙河断裂、顺义断裂以及黄庄—高丽营断裂的活动性研究成果,确定了后沙峪凹陷的第四纪地层格架,分析了凹陷的构造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后沙峪凹陷上G3孔下更新统底界为511.7 m,中更新统底界为175.5 m,上更新统底界为31.6 m。在燕山期晚期,黄庄—高丽营断裂形成,控制了北京凹陷的西部边界,在北东向顺义断裂和北西向南口—孙河断裂共同作用下形成后沙峪凹陷。进入第四纪后,G3钻孔地层在早、中、晚更新世的沉积速率分别为0.198 mm/a、0.255 mm/a和0.243 mm/a;各条断裂活动速率的差异性客观反映出各块体之间的升降特点。由于后沙峪凹陷处于黄庄—高丽营断裂的上盘,同时也是顺义断裂的下盘,因此,断裂间的相互运动在第四纪沉积作用下形成了后沙峪凹陷。  相似文献   
19.
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活性形态对于指示沉积物污染状况具有重要作用;为探寻简洁且能够有效提取重金属活性形态的浸提方法;实验研究了0.1 mol/L和1 mol/L盐酸的单级提取和欧共体标准局(European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提出的BCR分级提取法对胶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r、Cu、Ni、Pb、Zn)和Al、Fe、Mn的浸取效果。结果显示;3种提取方法提取的金属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两种浓度的稀盐酸对BCR方法中的酸可提取态和可还原态金属均具有较好浸提效果;但对可氧化态金属浸提能力相对较弱。不同提取方法的人为信号指数(ASI)计算结果表明;BCR浸取法提取结果的金属ASI值最大;表明其对沉积物中金属活性形态提取效率较高;1 mol/L HCl提取结果的金属ASI值最低;可能是较高浓度强酸使沉积物较大颗粒内层中“惰性”金属被浸取出来;“增加”了金属活性组分的污染讯息信号;对沉积物中Cu、Pb和Zn而言;0.1 mol/L HCl提取结果的ASI值与BCR方法接近。经过Al归一化后;0.1 mol/L HCl浸提的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与胶州湾的实际污染状况相吻合;表明0.1 mol/L的HCl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替复杂的BCR浸取法;此方法可简化重金属活性形态的提取步骤;适合大范围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相似文献   
20.
中亚造山带南缘二叠纪的构造背景一直存在争议。以内蒙古西乌旗罕乌拉地区发育的寿山沟组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野外地质、岩石学、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研究。2个样品锆石阴极发光图像和Th/U值指示,锆石为岩浆成因锆石。103颗碎屑锆石年龄测试结果显示,年龄信息可划分为5组:285~328Ma,峰期年龄302Ma;338~361Ma;455~490Ma;757Ma;1278Ma、2380Ma。最年轻的年龄为285Ma,结合侵入其中的花岗岩同位素年龄,指示西乌旗罕乌拉地区寿山沟组沉积时限介于285~280Ma之间,主体沉积时代应为早二叠世Sakmarian期—Artinskian期。寿山沟组碎屑锆石反映出近源、快速沉积的特点,沉积物源中含有较多的火山碎屑物,可能代表弧后盆地沉积,为早二叠世古亚洲洋闭合前洋壳俯冲消减作用的沉积响应。结合区域资料,寿山沟组碎屑锆石的年龄对应于东北地区的变质基底及其后的构造岩浆事件,物源区物质主要来自于苏尼特左旗—锡林浩特—西乌旗一带早石炭世末—晚石炭世岩浆弧及贺根山—东乌旗一带,并进一步限制了华北与西伯利亚两大板块的缝合线应位于寿山沟组发育地区的南部,即索伦缝合带,拼合时代最可能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