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阿刀亥矿区CP2煤段粘土岩夹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绍暹 《煤田地质与勘探》1997,25(1):20-24,T001
内蒙大青山煤田CP2煤段含粘土岩夹矸多达40余层。与上覆CP3砾岩段冲刷接触的煤段顶板和顶部粘土岩夹矸,为伊利石或伊利石-高岭石粘土岩。其下煤段中夹矸及底板为高岭石粘土岩,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铵云母化和一水硬铝石化。鳞片状、纤维状、条片状及晶粒假象铵云母沿粘土岩夹矸的节理裂隙呈脉状产出;微、细晶一水硬铝石沿碳质碎屑条带及富有机质的高岭石基质条带分布。这些特征表明,在有K^+离子带入的开放条件下,粘土  相似文献   
42.
本文利用静止卫星高分辨红外云图对9309号热带气旋东北部螺旋云带作初步分析,根据其基本特征,与前人给出的结果作比较;同时分析其活动对深圳市降水的贡献,总结出一些定性预报依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华北聚煤区火山灰蚀变粘土岩夹矸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论述了火山灰蚀为粘土岩夹矸的层位和分布,对结构构造作了系统分类及命名,首次在我国粘土岩夹矸中发现了较广泛分布的铵云母,还有伊利石和纳云母。成因矿物标型特征的研究为探索原始物质提供了可信的证据。  相似文献   
44.
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台风复杂路径的气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韦有暹  朱庆圻 《大气科学》1985,9(4):358-365
应用1949—1981年资料,对5—25°N,105—135°E范围内5—11月出现的台风复杂路径进行了气候统计。并结合天气学做了分析. 复杂路径台风约占区内台风总数的1/3.各类复杂路径的月分布有相对集中期,这与大尺度热带环流的季节变化有关. 台风复杂路径转折点的地理位置与大尺度环流系统的月平均位置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5.
珠江三角洲位于22°N—24°N,112°E—114.5°E处,其北、东、西三面环山,南面向海。珠江的各干支流成叶脉形从这里向内陆延伸,而南岭、九连山、云雾山等山脉又楔入其间,构成了辐辏状的犬牙交错地貌。这样的地理景观和地形地貌对入侵这一带的天气系统起着肢解作用,加上准常定的各种气流在这一带交馁和折向,容易触发出各种不同类型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并带来相应的灾害性天气—冰雹、龙卷、强对流风暴。还导致暴雨和台风天气的时空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46.
1982年10月,国家气象局作出了“六·五”期间开展“热带环流系统及其预报”课题研究的决定,并责成广东省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主持此项工作。在有关协作单位支持下,1983年上半年完成了调研和课题分解。同年7月,经同行专家论证,通过了课题五年(1983-1987)研究方案,经国家气象局批准,正式开始执行。至1986年秋,国家气象局为了加快科研体制改革的步伐,决定此课题提前于1986年结束研究,1987年上半年进行总结及成果鉴定验收工作, 此课题计划仅进行了三年半,但从取得的科研成果来看,己基本完成了原定计划。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7.
岩石化学成分,稀土元素组成及变质变形特征的研究,表明阜平群内矽线石石英“球状集体体”与其寄生岩石浅粒岩的原岩,分别为粘土硅质岩和长石砂岩类,矽线石石英“球状集合体”的形成,是呈夹层产生的薄层粘土硅质类在多期变形变质作用中,经不同程度布丁化,布丁压缩和布下旋转等改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8.
滨田润一 《地球学报》1999,20(3):325-332
自1949 年新中国建立以后,在中国各地相继发现中新世早期以来的远古人类化石,使之有可能逐渐阐明亚洲人类的演化过程,笔者根据各化石的特征考察它们的系统,根据各时期的古环境及古气候情况推断它们的演化途径,把在欧洲出现的古类人猿 Alsaticopithecus 当成发现种,非洲系人类在非洲及欧洲或亚洲中部完成了演化。同时,把在缅甸出现的古类人猿 Amphipithecus 或 Pondaungia 当成发源种,亚洲系人类在亚洲东南部完成了演化。在此期间,在非洲及欧洲或亚洲中部的巴基斯坦出现的西瓦古猿及腊玛  相似文献   
49.
在对区内太古宙地层的原岩性质、大的层序、同位素地质测年值的地质意义 (主要是 H2 O、CO2 流体作用在变质作用中能否造成同位素的开放及 TDM值能否反映为变质年龄 )等众多认识分歧进行剖析的基础上 ,将其自下而上划分为桑干岩群、集宁群、单塔子群、红旗营子群 (或称乌拉山群 ) ,其时代依次归属中太古代早期 (330 0—30 0 0 Ma)、晚期 (30 0 0— 2 80 0 Ma)及新太古代早期 (2 80 0— 2 6 5 0 Ma)、中期 (2 6 5 0— 2 5 6 0 Ma)  相似文献   
50.
伊利石是地壳中常见的层状硅酸盐矿物。当NH+4赋存在伊利石层间时,可形成铵伊利石。探明铵伊利石的矿物学特征和层间NH+4的热稳定性可为理解氮(N)的地球化学循环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多种谱学、电子显微学和热分析手段,并以伊利石(层间阳离子为K+)为参照,对山西省阳泉市新景矿煤层夹矸中铵伊利石的矿物学特征和热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铵伊利石中NH+4占层间阳离子总数的比例约为0.86,铵伊利石的基面间距(10.344?)明显大于伊利石(9.973?);同时,铵伊利石的(002)∶(003)衍射峰强度比值约为1∶1,而伊利石的相应衍射峰强度比值约为1∶3;铵伊利石四面体中广泛存在Al3+对Si4+的类质同象置换(Al3+→Si4+),其层电荷密度约为0.85;层间NH+4的存在未对伊利石的层状硅酸盐结构骨架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