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7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273篇
测绘学   175篇
大气科学   185篇
地球物理   120篇
地质学   673篇
海洋学   16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56篇
自然地理   10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利用逐日降水量资料,选取8个降水指数,采用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2000—2016年贵州草海湿地极端降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草海湿地降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雨季、旱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比例的均值分别为87.3%和12.7%。四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比例的区间,春季为8.5%—29.8%,夏季为8.7%—65.1%,秋季为0.9%—38.7%,冬季为0.9%—4.9%。暴雨日数最大值为5 d,暴雨日降水量接近400 mm,两者变化均呈显著上升趋势;连续有雨日数和连续有雨日数≥10 d发生次数的均值分别为14 d和2次;连续无雨日数和连续无雨日数≥10 d的发生次数均值分别为15 d和3次。日最大降水量、暴雨日降水量和连续有雨日降水量三类极端降水指数均值分别为67.0、109.3和115.0 mm,占年降水量比例的均值为7.9%、11.7%和13.3%,比例区间分别为5.4%—13.3%、0—30.4%和7.2%—23.6%。  相似文献   
982.
渤海湾西岸全新世沉积速率对河流供给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渤海湾西岸由北向南获取了3个钻孔,以全新世海相岩心为研究对象,采用AMS14C(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14C,加速器质谱14C)测年方法建立年代框架并计算平均沉积速率,结合沉积物粒度组成及沿岸古河流三角洲发育历史,探讨了沉积速率对沿岸河流供给变化的时空响应。结果表明,早全新世—中全新世初期(11~6ka),渤海湾西岸整体沉积速率偏低,仅0.03~0.07cm/a,沉积物粒度较粗;中全新世6.43~4.97ka cal BP期间,NP3孔平均沉积速率为0.60~0.93cm/a,高于同期沿岸南部的CH110孔和BT113孔。沉积物组成以粉砂为主,粘土含量低,向上逐渐变粗,具三角洲反粒序特征。该时段的高沉积速率系渤海湾西北岸对潮白河、永定河及滦河沉积物供给的响应;中全新世晚期3.68~2.67ka cal BP期间,BT113孔沉积速率为0.27~1.4cm/a,高于同期沿岸北部CH110孔和NP3孔,沉积物组成以粉砂为主,粘土含量较NP3孔高,向上逐渐变粗,具三角洲反粒序特征。该时段的高沉积速率系渤海湾西岸南部对黄河沉积物供给的响应;晚全新世2.29~0.24ka cal BP期间,沿岸中部CH110孔沉积速率为0.55~0.91cm/a,高于同期沿岸南部的BT113孔和北部的NP3孔,该高沉积速率为渤海湾西岸中部对黄河和海河供给沉积的先后响应。  相似文献   
983.
以南通市为例,建立了土体自重固结压缩、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三维全耦合模型.在对模型进行识别、验证的基础上,模拟预测了南通市在地下水停止开采,仅在土体自重固结压缩影响下,自2010年12月31日-2025年12月31日各含水层组地下水流场变化和地面沉降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此期间,南通市由土体自重固结压缩引起的最大地面沉降量为2.42 mm,最大地面沉降速率为0.16 mm/a,土体白重固结压缩对南通市地面沉降的影响极为有限.  相似文献   
984.
塞莱比-皮奎镍铜矿床是博茨瓦纳最大的镍铜矿床,位于博茨瓦纳东部。在收集整理、系统总结区域成矿地质背景、镍铜矿床的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矿床的成因。认为在岩浆演化的早期,当岩浆中的硫达到饱和,便结晶形成富镍的块状硫化物,而在岩浆演化的后期,结晶出富铜的浸染状硫化物。在重力作用的影响下,这两种硫化物堆积于岩浆房,后来,由于构造作用,含有这两种硫化物的岩浆被挤压出岩浆房,侵入塞莱比-皮奎序列地层,形成了塞莱比-皮奎矿床。最后,文章认为该矿床属于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构造变质改造的岩浆Ni-Cu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985.
关中平原城市群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城市群。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了关中平原城市群2008—2019年交通、产业和环境三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的变化规律和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 城市群交通、产业和环境各子系统发展评价指数差异化提升,交通系统发展增长率远超过其他两系统,产业和环境发展与交通系统的矛盾较为突出。(2) 三系统综合发展指数空间分布单极态势明显,城间发展水平差异加剧,其中西安市和咸阳市作为极热点城市存在,其余城市为外围受辐射冷点区。(3) 城市群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上趋于优化提升态势,但仍处于濒临失调状态。其中,西安市一直处于高耦合协调的单极态势,但耦合协调度的城间差距逐渐缩小,耦合协调度等级为协调等级的城市逐渐增多,趋于集中连片式分布。研究结果可以明确关中平原城市群交通、产业和环境三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为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86.
987.
Pr/Ph比值一直作为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参数,其不仅与生源、沉积环境条件有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受成熟度影响。本论文对取自南海珠江口盆地西部不同有机相的陆相烃源岩样品进行了生排烃热模拟实验,获取了不同温度点的可溶有机质(油),结合对不同成熟度地质烃源岩样品抽提物的分析,较系统的研究了油/抽提物的Pr/Ph比值随着成熟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Ro为0.6%~1.8%阶段,中深湖相Ⅱ型和浅湖相-河沼相Ⅲ型烃源岩生成油的Pr/Ph比值随着成熟度的增高而降低,并且Ⅲ型烃源岩降低的幅度明显大于II型烃源岩,而到高成熟度阶段,两类烃源岩的Pr/Ph比值相近。应用Pr/Ph比值进行油-油对比、油-源对比、判识古沉积环境等,需要充分考虑成熟度对该比值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含有陆相Ⅲ型烃源岩的沉积盆地,应结合其它地球化学参数综合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88.
989.
对内蒙古红花尔基白钨矿矿床的赋矿花岗岩进行了全岩Sr、Nd同位素、钾长石Pb同位素以及LA-MC-ICPMS锆石Hf同位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肉红色二长花岗岩、灰白色二长花岗岩到石英二长岩,它们的(~(87)Sr/~(86)Sr)_i值依次降低,均值分别为0.70525、0.70517和0.70482,_(εNd)(t)值则依次增加,均值分别为+2.2、+2.3和+3.1。2种二长花岗岩的钾长石Pb同位素值较均一,其中~(206)Pb/~(204)Pzb为18.258~18.276,~(207)Pb/~(204)Pb为15.507~15.512;~(208)Pb/~(204)Pb为37.994~38.018。3种花岗岩的锆石Hf同位素特征显示~(εHf)(t)值分别为+5.2~+10.4(均值+8.1)、+3.1~+9.8(均值+7.5)、+5.8~+14.4(均值+9.2)。赋矿花岗岩的Sr-Nd-Pb-Hf同位素特征指示其源岩物质很可能是以新元古代起源于亏损地幔的下地壳物质为主,石英二长岩可能是岩浆混合了少量地幔物质形成的包体。区域构造分析表明,红花尔基白钨矿矿床赋矿花岗岩岩浆源区的形成可能与新元古代古亚洲洋演化过程中俯冲大洋板块与上地幔的相互作用有关;早侏罗世,蒙古—鄂霍次克洋盆在本区闭合后,板块碰撞隆起的挤压环境触发了源岩物质的部分熔融,从而形成了赋矿花岗岩。  相似文献   
990.
在渤海湾沿海低地地区获得4个机械钻孔,结合AMS 14C测年方法,对Ⅱ海的年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Ⅱ海所在层位获得的14C样品年龄均大于43.5ka BP,说明渤海湾沿海低地地区Ⅱ海形成于MIS 3早期或MIS 5,而不是前人认为的23-39ka。建议在前人地层结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开展Ⅱ海年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