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5篇
  免费   258篇
  国内免费   262篇
测绘学   217篇
大气科学   175篇
地球物理   253篇
地质学   668篇
海洋学   13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30篇
自然地理   11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在对莱州湾南岸8个钻孔沉积物沉积结构及有孔虫特征分析基础上,识别相关海面标志层位,辅以加速器质谱AMS14C测年,重建了全新世相对海面变化历史,并讨论了海面变化的沉积响应及控制因素。约9200cal BP以前,海面快速上升,研究区海侵时海面于-21.5m左右;9200~8400cal BP海面上升速率减缓至约2mm/a;8400~8000cal BP海面由-14m快速上升至-5.5m,速率约为33mm/a;8000~7600cal BP,海面持续数百年停滞或微弱下降;7600~7000cal BP海面由-5.5m快速上升至0m以上,速率至少约为13mm/a;7000~6000cal BP海面缓慢上升至+2~+3m位置,速率约为3mm/a;约6000cal BP以后海面缓慢下降至现今水平。约9200cal BP以前、8400~8000cal BP、7600~7000cal BP时期的3次海面快速上升,是MWP-1C融水脉冲、诱发8.2ka冷事件的融水脉冲,以及MWP-2融水脉冲的中纬度地区响应。中全新世全球冰融趋于停滞后,由于研究区沉积盆地沉降速度较慢,在冰川均衡调整效应下,使+2~+3m的相对高海面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32.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页岩油在纳米级有机质狭缝内和二氧化硅矿物狭缝内的吸附特征。在COMPASS(condensed-phase optimized molecular potential for atomistic simulation study)力场下模拟了355K、18 MPa(松辽盆地青山口组Ro=0.9%时的地质条件)条件下,混合烃类分子在纳米级狭缝内的吸附行为,对比了有机质和矿物的吸附能力以论证前人的研究,证明了模拟的正确性;分析了混合烃、各烃组分在二氧化硅狭缝和有机质狭缝中的密度分布特征及温度对有机质狭缝内烃分子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1)混合烃类分子在纳米级狭缝壁面处出现了3个较明显的吸附层,每个吸附层的厚度在0.4~0.5nm之间,且石墨烯单位面积的吸附能力约为石英的1.31倍;(2)由于竞争吸附作用,并非所有的烃类都在靠近固体壁面处吸附最多,那些容易扩散的气态烃和拥有特殊化学键的芳香烃更容易吸附在狭缝壁面处;(3)温度升高,使狭缝内混合烃类分子吸附相密度降低,但由于多组分竞争吸附作用的存在,并不是所有烷烃的密度峰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5种混合烃类分子中的正构烷烃和支链烷烃的第1吸附层的密度峰值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33.
渤海湾沉积记录研究对于认识华北平原形成过程及晚新生代以来东亚季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渤海湾G4孔~5.2 Ma以来的沉积物开展了粒度、色度及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CIA、Al/Si、Al/Na、Al/K、Ba/Sr及(La/Sm)N、(La/Yb)N元素地球化学指标揭示钻孔底部5.2 Ma至1.6 Ma沉积物的化学风化程度由中等风化向弱风化转变,反映晚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冷和东亚冬季风对华北平原产生同步影响. 1.60 Ma以来G4孔沉积物出现(La/Sm)N、(La/Yb)N明显增大, CIA、Al/Si、Al/Na、Al/K、Ba/Sr变化趋势与同期深海氧同位素、黄土CIA及87Sr/86Sr缓慢降低特征不相符的情况,指示发生了一次物源变化,可能与黄河进入华北平原有关.渤海湾钻孔剖面显示自1.60 Ma开始至0.78 Ma,黄骅坳陷被快速填平补齐,可能揭示黄河带来的大量物质对华北平原形成贡献巨大.  相似文献   
34.
中河花岗斑岩体位于河南省崤山东部,该岩体是最近发现的中河大型银铅锌矿床的成矿母岩。选取2件花岗斑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2件样品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29±0.7)Ma(MSWD=0.78)和(131±1.5)Ma(MSWD=1.70),表明中河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中河岩体具有高的w(SiO_2)和w(K_2O)、低的w(Na_2O),其A/CNK比值为1.03~1.63,Mg#值介于25~50,总体上属于过铝质-强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低的w(Yb),中等-弱的铕负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轻稀土元素分馏相对强烈,但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中河岩体有相对低的w(Sr)和w(Y),且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U、K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Zr、Hf、Ti和重稀土元素。中河岩体锆石εHf(t)值为-34.4~-23.2,平均为-26.9,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介于2485~3182 Ma,平均为2714 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Hf同位素组成表明中河岩体的岩浆源区主要为新太古代地壳物质,并有少量的中太古代地壳物质,中-新太古代增生的具有弧岩浆特征的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了早白垩世的中河岩体。  相似文献   
35.
为了揭示季节性低温胁迫下陇东黄土高原油污土壤环境因子对耐冷混合菌场地生态修复的响应机制,利用自主筛选构建的耐冷石油降解混合菌在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马岭镇长庆油田陇东油泥处理站开展了为期7个月的场地修复实验,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不同季节土壤理化特性、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特性等环境指标。结果表明:(1)在季节性低温胁迫下(9-11月)M2组(耐冷混合菌处理组)月平均降解率明显增加(P<0.01),JZJ+M1组(金盏菊联合常温混合菌处理组)和M2组累计TPH降解率分别为15.37%±3.51%和28.64%±4.12%。(2)M2组土壤脱氢酶和多酚氧化酶在低温季节(LT)活性最高,且温度和处理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1)。在土壤营养元素方面,无论何种处理方式(JZJ+M1和M2)二者含量均为RT(常温季节)高于LT(P<0.05),同时明显高于CK组(P<0.05)。(3)M2组土壤微生物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LT高于RT(P<0.05)。(4)NMDS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2组在低温季节具有较高TPH降解率主要与土壤多酚氧化酶、脱氢酶、单月TPH降解率(μ2)和Shannon-Wiener指数有关,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通过分析环境因子的季节响应,优化场地修复在低温环境的降解条件、加速低温期石油烃降解速率,以期为陇东地区低温耐冷混合菌场地生态修复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基础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36.
结合工程实例,采用四参数转换模型对两井定向中的井下无定向导线进行解算,并且采用平移、旋转、缩放等方法将假定坐标方位角和假定坐标增量转换为与地面坐标系统相同的坐标方位角和坐标增量,进而求取井下实际坐标。  相似文献   
37.
菁角地处于兴义市雄武背斜核部南东翼南西段,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的结合部.前人主要对该地区的金矿进行了矿点地质特征、构造特征、矿体形态等方面的研究,但对岩石学特征、铀的赋存形式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较少.本次研究利用TIMA扫面、显微镜下观察、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对矿石、围岩的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风化作用和分选、源区岩石类型、铀的赋存形式等方面进行探究.TIMA扫面以及显微镜下观察的结果表明铀的赋存形式是以弥散状充填进黏土化(高岭石)裂隙中.菁脚地区地球化学分析显示,龙潭组砂岩中w(SiO2)为51.30%~91.55%,围岩主要类型为亚岩屑砂岩,矿石以及矿化岩石为岩屑砂屑岩,CIA(73.83~82.53)以及ICV指数表明矿石及矿化岩石较围岩成熟度高、风化程度强.测试样品均有较强的U正异常,含量为4.78~772.00×10-6,且U与∑REE,Sb元素呈现明显正相关,Zr与∑REE呈强的正相关(R=1).菁角地区铀的来源是热液在上升过程中萃取围岩中的铀,沿着层间构造破碎带充填进成熟度较高的黑色砂岩中富集而成,结合菁角地区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以及铀的赋存形式,推测菁脚金(铀)矿床为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38.
NOAA希望通过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各种生物组学(‘Omics)工具加强对海洋和五大湖地区生物群落的长期监测和了解,以有利于渔业管理、水产养殖业发展、食品和水安全、物种和栖息地保护、海鲜消费者保护以及天然产物发现等,实现生态系统资源的可持续管理。相比传统人工采样,组学与自动采样结合可以更高效地指示生态状况,也提供更详细的生物信息。但更多的信息也对机构计算能力和人员能力提出了新挑战。  相似文献   
39.
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处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带的西缘,是大陆内部中源地震最为活跃的区域。该地区应力场特征表明,印度板块向北的主动推挤,是形成这一区域应力场的动力源,通过分析新疆及周边地区的构造背景和动力环境,认为新疆地区强震活动主要受兴都库什—帕米尔构造结的动力作用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的7级以上中源地震活动与新疆地区强震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2015以来,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的推挤作用持续增强,需关注新疆地区发生强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40.
鄂东铁矿地处长江中下游铁铜多金属成矿带西部,三叠系下统大冶群及中上统蒲圻群是鄂东铁铜矿主要成矿地层,岩浆夕卡岩型铁铜矿成矿与其关系密切.侵入接触带构造,捕虏体接触带构造,断裂叠加接触带构造,断裂构造是矿床的容矿构造.以中酸性岩为主的燕山期岩浆岩提供了主要的成矿物质来源.文章在系统研究以往地质物探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鄂东地区铁矿成矿地质特征,总结了该区铁矿的成矿规律,并进行了成矿预测,提出了下一步鄂东地区铁矿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