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02篇 |
免费 | 452篇 |
国内免费 | 16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30篇 |
大气科学 | 182篇 |
地球物理 | 268篇 |
地质学 | 740篇 |
海洋学 | 146篇 |
天文学 | 5篇 |
综合类 | 131篇 |
自然地理 | 1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64篇 |
2021年 | 83篇 |
2020年 | 73篇 |
2019年 | 82篇 |
2018年 | 87篇 |
2017年 | 67篇 |
2016年 | 85篇 |
2015年 | 76篇 |
2014年 | 98篇 |
2013年 | 62篇 |
2012年 | 67篇 |
2011年 | 92篇 |
2010年 | 85篇 |
2009年 | 78篇 |
2008年 | 66篇 |
2007年 | 69篇 |
2006年 | 53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39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30篇 |
2001年 | 39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就如何充分利用潜水完整井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计算含水层渗透系数及水位变动带的给水度等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对比,认为消除水跃值后单孔稳定流计算结果,与利用非稳定流方法和用带观测孔的稳定流方法计算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3.
4.
5.
采用WRF模式对华南飑线的升尺度增长过程进行模拟,利用Barnes滤波将模式数据分解为三个尺度,分别代入相应的能量方程中进行计算,从能量角度研究飑线升尺度增长过程中动能和位能的变化,以及三个尺度系统能量的相互转化。研究表明:动能的变化与飑线过程中各尺度系统的演变有较好的对应,β中小尺度对流的发展对应β中小尺度系统动能的变化,而在飑线升尺度增长过程中,α中尺度系统动能快速增长。在飑线发展过程中环境场通过位能向动能的转化使得β中小尺度对流快速发展加强,而β中尺度飑线的快速发展与合并加强导致了飑线的升尺度增长。在飑线的升尺度增长过程中,β中小尺度动能大量转化为α中尺度动能使得α中尺度飑线迅速增强,而环境场对飑线升尺度增长过程的直接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潮间带柱状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历史及来源判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因子分析和元素含量特征分析两种方法,对天津市潮间带的4个无扰动沉积物柱样的46个样品进行了重金属分析,并探讨了重金属的来源方式和富集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潮间带的重金属可分为3类:1)Fe、Cr、Al及Mn元素主要受环境背景值的影响,2)Hg和Cd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大,3)AS、Zn、Pb、Cu及Ni受环境背景值及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且影响大小随所在位置的不同而变化.结合210Pb和137Cs测年结果,定量确定了天津市潮间带小于0.063 mm粒级沉积物中N1等11种重金属元素的环境背景值,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了重金属富集年代、富集量及污染历史和人类活动的关系,发现多数重金属的污染始于1910年代,并在1954年之后富集量增加. 相似文献
7.
8.
9.
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碰撞造山系统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柴达木盆地北缘在早古生代形成了一条碰撞造山带,该造山带结构保存较完整,可分辨出深俯冲板片、火山岛弧带、蛇绿杂岩带、岛弧深成岩带等组成单元。其中,俯冲板块主要由中元古代鱼卡河岩群和中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构成,在寒武纪末-奥陶纪可能全部或部分俯冲到岩石圈深部,发生了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火山岛弧主要由中基性火山岩、细碎屑岩等组成,成岩时代为晚寒武世-奥陶纪。蛇绿杂岩带由超镁铁质岩、辉长岩、玄武岩和少量硅质岩组成,形成于弧后扩张脊构造背景,成岩时代为寒武纪-奥陶纪。岛弧深成岩成分变化较大,由闪长岩变化到花岗岩,成岩时代为奥陶纪。而造山带北侧的欧龙布鲁克微陆块则具有双层结构,由德令哈杂岩和达肯大坂岩群构成基底,盖层为全吉群。 相似文献
10.
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如何管好、用好,发挥长久效益?刚刚颁布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及国务院批复的《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对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管理和后期管护利用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主要体现在完善监管机制、加强考核评价、强化后期管护和利用、提升管理水平4个方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