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34篇 |
免费 | 188篇 |
国内免费 | 25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5篇 |
大气科学 | 128篇 |
地球物理 | 146篇 |
地质学 | 721篇 |
海洋学 | 141篇 |
天文学 | 10篇 |
综合类 | 131篇 |
自然地理 | 1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51篇 |
2021年 | 68篇 |
2020年 | 56篇 |
2019年 | 80篇 |
2018年 | 75篇 |
2017年 | 54篇 |
2016年 | 76篇 |
2015年 | 64篇 |
2014年 | 88篇 |
2013年 | 62篇 |
2012年 | 53篇 |
2011年 | 77篇 |
2010年 | 65篇 |
2009年 | 71篇 |
2008年 | 55篇 |
2007年 | 61篇 |
2006年 | 39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34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5篇 |
1978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矿山地质环境的评价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矿山环境的恢复治理有重要意义,在评价工作中最佳评价尺度的确定有助于提高评价结果的精确性和统一性。本次研究从矿山地质环境的评价内容出发,提出一种最佳评价尺度的确定方法。在不同尺度下,将评价区域按照边界划分成网格评价单元,通过定量化评价指标的尺度效应表现(异质性、一致性、信息量、破碎度),求出其随尺度变化的拟合函数,进而建立最佳评价尺度函数,并求出其评价适宜区间和最佳评价尺度。将该方法应用到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三明市大田县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中,得到新罗区和大田县的最佳评价尺度适宜区间分别为[997.8 m,1 194 m]、[955.5 m,1 297.8 m],最佳评价尺度分别为1 049.6 m、1 182.1 m。在该评价尺度区间内,所得到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并且在最佳评价尺度下评价结果的效果更好,从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表明,最佳评价尺度函数受到研究区范围、评价内容分布情况、自然地理情况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该研究成果可以为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工作中评价尺度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2.
以强震区叠溪松坪沟景区为研究范围区,通过多元信息手段调查,共发现地质灾害107处,其中崩塌82处,滑坡25处。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的影响因素包括:原始坡度、高程、坡体结构、水系距离及断裂带距离等。灾害发育分布在坡度30°~50°数量多且规模大;高程2200~3400 m灾害发育数量多,尤其是高程2600~3000 m占总量的42.5%,规模则在高程为3400~3600 m较大;斜向坡体发育地质灾害数量及规模均较大,其次为顺向坡和反倾坡;水系对灾害一般最大影响距离为4.0 km,其中0~1.0 km范围内灾害发育,且规模较大;地质灾害沿地震断裂带呈次“串珠状”分布,0~2.0 km范围内最为显著发育,且符合一定的拟合规律。通过统计归纳分析,厘定了强震区叠溪松坪沟景区范围内地质灾害的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系统的总结了其分布规律,为研究区内的基础建设以及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3.
134.
针对松花江砂卵石地层上的钢板桩围堰进行现场模型的水平载荷试验,介绍了模型的施工及试验方法,研究了双排钢板桩通过拉杆连接这种结构在水平载荷作用下的变形特性,同时进行了单排钢板桩水平载荷试验作为对比分析;通过测量其深层水平位移及桩顶位移,分析其桩顶位移预警值为及水平荷载的影响深度;通过测量拉杆轴力,分析水平力的传递,对类似工程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5.
地面沉降为北京主要次生地质灾害之一,近年来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对城市规划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影响日趋明显。目前对于北京地面沉降灾害类型及特征认识较为局限,缺乏全面、系统认识。本文通过区域水准测量监测数据及以往调查资料的搜集整理,结合现场调查,阐明了北京地面沉降分布特征,总结归纳了地面沉降灾害类型及特征,发现区域性地面沉降形成的以井管抬升为代表的点状破坏现象,该类灾害以点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影响范围较小。局部差异沉降形成包括墙体开裂、地表开裂及桥梁开裂等具有线状破坏形式的灾害,该类灾害多呈线性沿固定方向延伸,影响范围较大。 相似文献
136.
济南市区内广泛分布着第四纪岩土地层,从市区南部到北部,其地势分别为山前坡地和倾斜平原。通过工程地质调查和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的分析,揭示了该市区内岩土层的时空分布和力学性质变化规律。中更新世岩土地层分布在市区南部的坡地地带,除部分黄土状土之外,南部坡地的大多数岩土层具压缩性低、承载力高的工程性质。然而,在该市区北部的平原,大量发育由松软土层组成的全新世岩土地层。依据与实际工程结合的地基适宜性评价,划分出三个基础工程分区,从南到北依次是天然地基浅基础区、天然地基与人工地基浅基础区以及深基础或人工地基浅基础区。 相似文献
137.
宁夏地区地壳新速度模型在地震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有限差分法正演和遗传算法反演得到宁夏地区地壳新速度模型, 再将该模型配置到MSDP软件的HYP2000定位方法中。 选用宁夏地区2008年以来地震和爆破资料, 从震中位置、 深度及残差3个方面对新模型和原模型进行定位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定位网内地震时, 新模型得到的震中比原模型更接近断层, 震群的深度也与断层分布更为吻合; 运用新模型定位的爆破深度平均为2.8 km, 绝大多数不超过5 km, 落实爆破位置与定位结果差平均为水平2.4 km、 垂直2.6 km, 更符合大多为地表爆破的实际情况。 进一步分析新模型定位的地震深度与宁夏地区地壳速度结构, 发现地震发生在高速-低速转换地区。 相似文献
138.
渤海湾西部表层沉积物悬移组分元素特征及物源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渤海湾西部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粒径小于0.063mm的悬移组分进行16种元素测试,分析了各元素特征及分布规律。元素平均丰度与黄土及渤海泥质沉积物基本一致,说明渤海湾西部表层沉积物悬移组分的物源主要与黄河源区黄土高原的黄土有关。研究区16种元素可分为两类,I类是Sc、Co、Fe、V、Al、Ca、Mg、Th、U、Cr;II类是Zr、Hf、Ba、Na、Sr、K。同类元素丰度的平面分布规律相似,呈现正相关性;异类元素丰度的平面分布规律相反且呈负相关性。研究区主要分为两个地球化学分区,两区基本以北纬39°05′线为界,I区位于南部和中部,以高Sc、Co、V、Th、U、Cr、Fe、Al、Mg、Ca等I类元素为特征;而II区位于北部,以高Zr、Hf、Ba、Sr、Na、K等II类元素为特征。渤海湾西部表层沉积物悬移组分的元素特征及分区,可能与研究区内不同季节沿岸环流方向改变,进而导致不同物源母质沉积物输运混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9.
笔者根据基底页岩在红土风化过程中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的演变规律,建立了遵义仙人岩铝土矿床古红土壳的分带模式,从上至下划分为:(1)铁铝质壳带,又称强风化带或最终分解带;(2)铁铝质粘土岩带,又称中度风化带或分解带;(3)粘土岩-黄铁矿带,又称弱风化带或轻微分解带;(4)原生页岩带。通过孢粉化石鉴定和Rb-Sr法同位素年龄测定,肯定了古红土壳形成于早石炭世大塘期旧司时,当属原地红土风化残积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0.
我国有几千年文明史,文化积淀十分厚重,对于旅游业来说,无疑是最主要的吸引物和“卖点”,也是我国旅游资源在全世界与其他旅游资源比较而显得最独特和最值钱的地方。本文以福建省永春县魁星岩旅游景区开发为例,阐述旅游风景名胜区突出文化内涵的开发,要重视历史、文化、风俗的深层次挖掘,才能充分体现出风景名胜区的品味和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