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201篇
测绘学   94篇
大气科学   181篇
地球物理   94篇
地质学   363篇
海洋学   123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79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本文对1990年7月21日大海坨山Ms4.6级地震进行了总结。主要依据《大震现场工作研究汇编》中的方法,运用河北台网的资料对本次地震的类型做出了及时的分析,认为这次地震是一次主震余震型地震序列,短期内本区不会有更大地震发生。事实证明所得结果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62.
63.
唐洵昌  周曾奎 《气象科学》1991,11(3):331-337
短时预报的重点是中尺度系统所反映的强对流天气,针对这种天气的特点,为解决定点、定时、定量预报和快速传递的要求,我们研制了“江苏省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系统”,其设计思想是将探测、预报、通讯和服务作为一个技术总体来考虑,在现有的气象技术设备条件下,和以往积累的大量短时预报经验基础上,应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了多个功能模块和分系统,最后组合成一个业务系统。这既符合我国的国情和技术发展的现状,又具有一定的预报水平和业务化能力。在业务中投入试验证明该系统既实用又具有速度快、操作简便、预报结论客观化的特点,是省级气象台预报业务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4.
化探数据处理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探数据处理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吴锡生,纪宏金,陈明(长春地质学院)一、试验与普及时期(1965--1980)我国化探数据处理是从60年代初开始。1965年谢学锦,邵跃在整理钻孔原生晕资料时,应用了滑动平均方法,使矿体周围晕的规律更加清晰。吴承列、林存...  相似文献   
65.
1986年和1987年秋季西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的辐射状况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姚兰昌  袁福茂 《高原气象》1989,8(4):331-344
本文利用1986和1987年秋季在西太平洋赤道海域取得的短期辐射资料,分析了这一特定海域的辐射状况。揭示了所在海域太阳辐射的一些特征。这对了解该海域海气界面上的热状况以及它对所在海域天气气候的影响无疑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66.
深12公里的井孔地球上人类钻掘的最深的井孔有多深呢?最深的现在已经超过11.5公里,接近12公里。地点是在苏联西北部的科拉半岛摩尔曼斯克市以西。井孔深度的最终目标为15公里,但它也不过是地球半径的二百五十分之一。在能够飞向月球的时代,还不能“直接”对地球内部进行调查,这是出人意料的。上述的井孔是为探索未来资源的线索、试验新的钻探方法、调查地球科学方面令人感兴趣的问题,经过了很好的组织才开始钻掘的。  相似文献   
67.
纪立人 《气象》1984,10(3):39-44
一、历史的简单回顾 五十年代数值天气预 报刚刚问世时,著名的数 学家冯诺曼就将数值预报 按对象的时间尺度区分为 三大类:第一类是1—2天的短期预报,运动基本上由初值决定。第二类是长期预报,例如一个月以上的预报,基本上不依赖初始条件。第三类居于两者之间,既要考虑初值的影响,又离开初始时刻足够远,不能追踪初始场每个系统的每个细节,还要考虑外部强迫条件的影响。这就是后来所谓的中期预报——3、4天到2、3星期的预报。  相似文献   
68.
混沌系统的局域特征与可预报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锦  纪立人 《气象学报》1995,53(3):271-280
讨论了混沌系统的时间和空间的局域特征。首先分析了研究时间和空间局域特征的必要性。接着引进了有限时间不稳定和局域时间不稳定的概念,并对有关的计算问题进行了研究。对Lorenz系统的具体计算表明,随着轨线在混沌吸引子上的演变,局域不稳定特征有很大的变化,相应误差增长也有很大的变化。相应于误差迅速增长的轨线部分局限于很有限的相空间范围内,而且同误差增长缓慢的轨线部分占据的相空间区域截然可分。每一个例的可预报性依赖于轨线在相空间中所处的区域。混沌系统的这种局域特征可以是导致个例业务预报技巧之间有很大差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9.
70.
亚洲地区月平均大气加热场及其年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利用1961—1970年的平均资料,详细地计算了东亚范围内1—12月大气的辐射收支和热量收支,进而分析其年变特征。主要结果: 1.青藏高原4—9月是热源,其它各月是冷源。高原中西部冷热源的形成及年变化主要决定于地面感热加热的变化。高原东部3—5月热源的形成决定于感热的迅增,6—9月的热源则同时取决于感热和潜热。高原地区热源出现早而强,有二次迅速增强过程,这对6月南支副热带急流的北跳和雨季的爆发有贡献。冬季,高原的冷源对其南边的副热带急流贡献甚小。高原的动力作用对其维持有贡献。 2.高原北边和西边全年的感热和潜热都很小,年变化也很小,所以全年都是冷源。7月伊朗高压是动力性的。 3.高原南侧及东侧的感热很小,潜热强度大且年变化也大。所以其热源及年变化主要决定于降水量的多少及其年变化。印度北部6—9月为热源,其它各月为冷源。孟加拉湾地区热源4月开始,但比高原热源弱,5月增强,6—7月最强,比高原要强7—8倍。但高原加热对南亚雨季开始的贡献大,而孟加拉湾地区的强热源可能是雨季爆发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