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3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201篇
测绘学   94篇
大气科学   183篇
地球物理   99篇
地质学   370篇
海洋学   124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79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黄土地基浸水后的湿陷变形对黄土地区的工程建设具有重大影响,但以往研究对深厚黄土地基土浸水过程的湿陷特性及其土压力变化规律研究不够充分。以中兰铁路兰州新区南站某场地为例,开展现场浸水试验,对深厚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地表位移及地基深层湿陷变形进行监测,同时埋设土压力盒,对浸水湿陷过程中地基土的竖向土压力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该深厚黄土场地最大湿陷下沉量在150 cm左右,浸水范围10 m以外的地表基本不发生湿陷下沉;(2)根据深层沉降测试结果可知,0~15 m深度范围内该黄土地基为强湿陷土层,湿陷量达到120 cm左右,占整个场地湿陷量的80%以上,24 m深度以下地基土不发生湿陷,为非自重湿陷土层;(3)根据土压力监测分析,15 m深度以上的地基土浸水后土体结构完全溃散,测试得到的土压力即为上覆土体的自重压力,15 m深度以下的土体浸水后虽产生一定的湿陷下沉,但土体结构未发生完全破坏,对上覆自重荷载仍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研究结论可为中兰铁路后期工程及兰州新区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22.
东天山平顶山巨眼球状片麻状花岗岩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摘要本文以东天山平顶山岩体为例,探讨中天山晋宁旋回晚期巨眼球状片麻状花岗岩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野外地质关系、岩相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研究表明,平顶山岩体是岛弧钙碱性火山-沉积岩系经原地改造的产物,其Rb—Sr等时线年龄为927Ma.花岗岩形成作用的动力、热力来源可能与碰撞后天山岩石圈的拆沉有关。拆沉导致的底侵和内侵引发了地壳岩石的韧性剪切,剪切后的岩石有利于部分熔融、熔体-流体运移和化学反应,而熔体和流体的作用反过来又会促进韧性剪切,并将较浅层次的变形变质岩石改造为片麻状花岗岩。平顶山岩体的成岩作用体现了部分熔融、韧性剪切和流体作用的相互反馈,也是这些作用的共同产物。这种原地片麻状花岗岩的成岩过程主要为深源熔体和流体与原岩的相互作用,并使原岩发生不同程度的部分熔融,因而其地球化学特征同时受到原岩和外来熔体-流体的控制。底侵和内侵是造山过程晚期-期后挤压-拉张转折期地壳垂向增生的重要方式,而平顶山这类片麻状花岗岩则是这种垂向增生的产物。  相似文献   
223.
镇安场变形体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镇安场变形体位于长江左岸的重庆市涪陵区镇安场,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地之一,主要表现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该变形体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除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物质结构外,还有瀑雨、洪水、地震、植被破坏等外在因素.通过野外勘查,运用探槽、浅井、钻探等工程控制,已查明该变形体已发生过局部变形,尚未形成大范围的变形和滑移,处于潜在滑移变形阶段.在三峡库区水位上升后,特别是在水库水位降低和地震作用下,变形体可能失稳而向下滑动.通过对变形体的稳定性的评价,认为该区沿库岸应采用以支挡工程为主、排水为辅的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22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东戈壁钼矿床是我国最新发现的特大型斑岩型钼矿床。通过分析该矿床的发现过程,总结出以下认识:1)大地构造方面,矿床位于区域构造分区的边缘,区域深大断裂所限制的断块是成矿有利的构造场所;2)区域重力、航磁、1/20万水系沉积物高温元素Mo、W、Sn、Bi组合异常是选择找矿靶区的基础;3)矿体赋存于石炭系干墩组浅变质碎屑岩中,与成矿有关的侵入岩为印支期(227.6±1.3 Ma)斑状(钾长)花岗岩(隐伏);4)东戈壁钼矿床的发现,说明觉罗塔格成矿带仍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5)利用"三位一体"找矿模式进行了正确的选区,加之理论指导找矿并结合合理的快速评价方法是东戈壁特大型钼矿发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225.
为实现地磁台站场地勘选指标的快速计算和勘选报告的在线保存与查询,提高地磁台站勘选数据处理效率,降低人工处理数据错误率,在现有地磁数据处理软件功能的基础上设计开发地磁台站勘选数据处理系统,以提高勘选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26.
房玲昌 《中国岩溶》1984,3(1):97-101
<正> 最近距离法(distance between neavest neighbours)是分析点群在平面上分布情况的一种数学方法。原先应用于生物学,用来对生态的空间联系、结构和离散问题的分析。随后应用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70年代威廉斯(williams 1972)戴(Day 1978)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对新几内亚岩溶区的洼地分布的分析和波多黎各北部塔状岩溶的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227.
楊会年  鄧孝  張銓昌 《地质科学》1965,6(2):193-197
孔隙溶液研究意义及現状孔隙溶液是沉积物中水分存在的一种重要形式,广泛浸润于岩石、淤泥和土壤层中,就其数量而言,可不次于沉积层中流动的水量。因此,对其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实非偶然。就目前的认识来说,其实际意义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在水文地质方面,某种情况下含于岩层中流动地下水的形成与“隔水层”孔隙溶液的挤出有关,通过孔隙溶液与流动地下水成分间的对此,可以确定二者间的相互关系、相互转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28.
南阿尔金吐拉地区基性麻粒岩呈透镜体分布于泥质片麻岩中。基性麻粒岩主要矿物组成为石榴子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角闪石、黑云母和斜长石,显示"巴罗式"变质作用(中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特征。目前南阿尔金吐拉地区发育的"巴罗式"变质岩研究相对薄弱,对岩石学特征、变质演化轨迹及"巴罗式"变质作用成因机制亦不明确。传统矿物温压计指示基性麻粒岩的峰期变质温压条件为T=820℃~870℃,P=8.0~8.5 kPa,退变质阶段温压T=700℃~750℃,P=6~7.5 k Pa,为一个降温降压顺时针型的P-T演化轨迹。锆石U-Pb定年加权平均年龄为~450Ma,结合岩相学研究和锆石特征,认为其代表了峰期麻粒岩相变质时代。基性麻粒岩与区域上深熔作用和花岗质岩浆作用变质年龄相似,较南阿尔金UHP榴辉岩和HP麻粒岩的峰期变质时代晚40~50 Ma,与榴辉岩折返过程中麻粒岩相叠加变质作用时代较相似。说明吐拉地区"巴罗式"变质作用及同时代花岗质岩浆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可能是由于俯冲陆壳发生断离并开始折返上升,在伸展环境下由幔源岩浆上涌加热中地壳形成的。  相似文献   
229.
为了解决鲁北平原区农村冬季清洁供暖问题,扩大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规模,以区内广泛发育的咸水体为研究目标,在简述第四纪地层特征的基础上,阐明了第四纪含水砂层与咸水体的分布特征,总结了区内以往开展的4个浅层地热能勘查项目所施工的水文地质勘探孔抽水试验与回灌试验成果.结果表明:研究区咸水含水层单井涌水量320~475 m3/d,单位涌水量12.76~28.3 m3/(d·m),自然回灌条件下单井回灌量30~56 m3/d,单位回灌量5.85~17.5 m3/(d·m);单眼开采井可供暖面积为3481.02 m2,可满足约35户农村住宅的冬季供暖需求;研究区在进行浅层地热能开发时建议优先选择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对于供暖/制冷能耗需求较小的农村单户建筑,可选择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进行分散式供暖/制冷.  相似文献   
230.
中俄朝毗邻地区古吉黑造山带岩石及年代记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新近查明的岩石及年代记录揭示,中俄朝邻域古吉黑造山带的基底是由约1000Ma的构造、岩浆、变质、成矿等耦合事件拼接的Rodinia超大陆的部分所组成.阿森特-兴凯期造山作用代表了本区对Rodinia的裂解(约始于900Ma)至冈瓦纳-劳伦超大陆拼合(545~525Ma)的积极响应,并属古亚洲洋的重要发展阶段.加里东构造旋回(440~425Ma),早华力西构造旋回(350Ma),晚华力西-早印支构造旋回(250~230Ma),完成了古亚洲洋向古特提斯洋(海)的转换,实现了古欧亚大陆的形成,是对Pangea古陆聚合的积极响应.特别是早印支旋回,形成了"陆陆拼贴-陆内俯冲-造山带崩塌"连续过程的完整的岩石及年代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