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93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74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沉积盆地是地球表层岩石圈的基本构造单元之一,保存着地球演化的物质记录,尤其是中、新元古代以来地球演化的信息。近年来,随着超深钻井的实施,高精度地震反射、地震叠前偏移、深地震反射剖面等技术的快速进展,地球科学家对沉积盆地深层的构造背景、地质结构、构造演化等的认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沉积盆地深层取得了激动人心的发现,相继发现了一系列大油气田。 在我国西部三大海相沉积盆地深层相继发现巨型油气田。在四川盆地中部,发现了安岳、磨溪震旦-寒武系特大型气田,探明天然气储量逾万亿方,三级储量达1.5万亿方;在鄂尔多斯盆地深层奥陶系,在靖边气田西侧及盐下取得多个发现,三级储量近万亿方,尤其在奥陶系深层、寒武系也有重要进展;在塔里木盆地,除塔河奥陶系巨型油田之外,在北部坳陷7 000~8 000 m埋深发现了顺北油气田。 在我国准噶尔盆地、松辽盆地深层,均发现了与火山岩储集体相关的大型油田或气田。准噶尔盆地深层石炭系“火山岩”中,发现了克拉美丽、滴水泉、金龙等大型油气田,主要与石炭纪裂陷发育有关。松辽盆地深层徐家围子、双城等断陷下白垩统火山岩中发现了徐深气田、双城油田,与早白垩世裂谷有关。研究表明,这些深层断陷呈幕式发展,具有“宽裂谷”成因特点,不同断陷之间具有相似性。 在我国东部渤海湾盆地于新生代裂陷盆地之下,在冀中坳陷河西务构造带奥陶系杨锐务内幕潜山发现高产油气流;该构造带是燕山期形成的挤压构造,于喜马拉雅期伸展改造而成,在东部盆地具有代表性。在黄骅坳陷,于乌马营、王官屯、歧北、港北等潜山二叠系中发现高产原生油气藏,这对渤海湾盆地深层潜山的整体勘探具有启发性。 在位于青藏高原的柴达木盆地,于柴西坳陷深层发现了大面积分布的古近系(E23)咸化湖相碳酸盐岩油田,碳酸盐岩与优质烃源岩互层分布,形成了累计厚度超过1 000 m的有利源储组合,源储广泛分布,整体含油,展现出源内原生油气藏有利的勘探前景。同时,在阿尔金斜坡带基岩和侏罗系中探明了逾千亿方的大气田。 上述油气发现不断揭示出我国沉积盆地深层的巨大勘探潜力,同时,如何认识深层的基础地质问题与油气地质条件,则是地球科学家的主要任务。这也是“沉积盆地深层构造与油气成藏研究进展”专辑的主要初衷。 本专辑共收录20篇相关文章,主要集中讨论:(1)盆地深层的地质结构。对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准噶尔、柴达木等盆地的深层地质结构应用新的钻井、地震资料进行了深入解剖。(2)深层原型盆地恢复。在四川、柴达木等盆地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3)深层构造解析。主要体现在对古隆起与(古)冲断带的构造解析方面,在古隆起研究方面,提出了“古隆起复原”的概念与方法,如对四川盆地天井山、泸州古隆起,塔里木盆地的塔北、巴楚隆起,渤海湾盆地的沧县隆起的分析;也开展了对主要断裂带构造特征的研究,如对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跃满区块奥陶系走滑断层、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大侏罗沟走滑断层等的研究。(4)深层储集体成因与发育规律。对塔里木盆地阿满过渡带顺北油田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成因与分布进行了研究;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百口泉组砾岩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5)深层油气成藏机制。以准噶尔、吐哈、塔里木、四川等盆地为例,开展了这一方面的探讨。 今后,在地质大数据平台、油气勘探开发大数据平台基础上将对沉积盆地深层开展整体、动态与综合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5方面:(1)深层的地质背景。应用地学大断面、深部探测(Sinoprobe)及深部岩浆岩“探针”等方法技术揭示深部的地质背景及其演化,如关于华北克拉通的研究。(2)深层的原型盆地恢复。将从深层的构造古地理重建出发,恢复沉积盆地的位置,重建盆地的地质结构,复原盆地的演化历史,在四川、塔里木、鄂尔多斯等盆地已经开展了这一尝试。(3)深部地质结构的定量解析。对不整合面、断裂、隆坳结构等进行研究,复原其时空结构,其中构造数值模拟、三维地质建模等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如对动力地形、古地貌及不整合面的研究。(4)深层储集体成因与分布预测。对岩溶系统、礁滩体、白云岩、裂缝系统等碳酸盐岩储集体或它们之间的叠加产物(如断溶体)以及对碎屑岩砂砾岩储集体深层孔隙的成因机制,将在成因与定量预测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也是油气勘探的迫切要求。地球物理技术必将发挥其预测优势。(5)深层油气成藏机制。深层的油气地质要素与油气成藏作用过程是研究的主要对象;深层的温度场、压力场、应力场与流体场有其独特性,它们之间的耦合机制及其决定的流体运动场有待破解。随着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进行,必将提供更多的油气田研究范例,为深层油气地质学奠立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2.
~~Properties of soils in Grove Mountains,East Antarctica@李潇丽$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 @刘小汉$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 @琚  相似文献   
113.
主要介绍了以自动化全站仪为基础组成的自动极坐标实时差分监测系统,并叙述了该系统差分测量的原理,探讨了差分测量的精度。实际应用表明,监测系统组成合理,自动化程度高,测量精度能达到亚毫米。  相似文献   
114.
低纬高原上中尺度模式的积云参数化方案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邓崧  琚建华  吕俊梅 《高原气象》2002,21(4):414-420
在低纬高度上的中尺度数值模式研究中,积云参数化方案的设计是极其重要的,而垂直加热廓线和增湿系数的方案设计是Kuo型积云参数化方案中两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从垂直加热廓线和增湿系数的角度设计了多种改进的Kuo型积云参数化方案进行数值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垂直加热廓线采用位湿法,增湿系数采用指数型定义法的Kuo型改进方案较适合云南低纬高原上的中尺度数值模式;低纬高原上的增湿系数比我国东部沿海及一些平原地区要大;在改进积云参数化方案的基础上考虑低纬高原地形的影响,能进一步提高中尺度数值模式在低纬高原上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115.
Applying the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 analysis to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field of the tropical Pacific and Indian Oceans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first eigenvector field, the current work reveals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zonal gradients of SST in all seasons of the year in the northwestern and eastern Indian Ocean and equatorial central and eastern Pacific and western Pacific.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variance contribution rates of the first EOF mode of every season is more than 33%. This shows that this kind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SST is stable. This pattern is named Pacific-Indian Oceans SSTA mode. Through careful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an index of the mode was defined.  相似文献   
116.
琚宜太  缪秉魁 《极地研究》2005,17(3):215-223
我国第19次南极考察队于2002-2003年在格罗夫山地区寻找陨石,共搜集了4448块陨石,其中石陨石2892块、球粒陨石1524块、碳质球粒陨石25块、无球粒陨石6块和石铁陨石1块。这次陨石调查主要沿阵风悬崖南段、中段、北段蓝冰区进行,在上述地区分别发现了41块、2684块、1721块陨石。本次考察中,在已搜寻的蓝冰区,尽管其富集程度有很大差异,但均发现了陨石,因此,格罗夫山其它尚未搜寻的蓝冰区也可能富集陨石。大部分陨石可能是风从阵风悬崖或其上方吹来的,因这些陨石质量小,分布在蓝冰的凹地或冰碛的迎风坡。而另一些质量大的陨石可能受冰川搬运至收集地点,因冰的消融而露出蓝冰表面。这些陨石的发现充分证明格罗夫山地区为南极最富集陨石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17.
1 INTRODUCTION It is known early on that the intensity of East Asia monsoon affects the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and prompts much research in this aspect[1, 2]. The research also shows that the East Asia monsoon plays a more important role than the Indian …  相似文献   
118.
海入水侵的动态监测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经多次试验,在大量实测数据基础上,首次提出监测海水入侵发展的两项明确指标,即以特征离子比值为主体的水化学监测指标和电阻率,充电率为主体的物探监测指标,同时,对指标间的相互对应关系及应用事项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19.
1 INTRODUCTIONSummer monsoon in Southeast Asia can causelarge-scale precipitation in the region in early summer,which is featured by prevailing low-level southwesterlyfrom the Bay of Bengal to South China Sea (SCS). Ithas characteristics of its own as well as those of Asianmonsoons in general. As found in studies over recentyears on East Asian monsoons[1],the earliest onset ofthe South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occurs in earlysummer over the SCS, among all members of themonsoon syst…  相似文献   
120.
波包传播特征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移动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燕  缪锦海  琚建华 《气象学报》2006,64(5):576-582
利用波包传播诊断方法,研究高频波波包传播特征与瞬变波和副热带高压北进南退的关系。波包传播的初步特征为冬季波包传播生命史长,一般为7—10 d,传播速度为2—10 m/s,中心强度可超过0.4,在中高纬度地区传播路径一般为先向东南移,后向东北移;夏季比冬季的生命史短,中心强度也弱,传播路径与冬季相同。热带地区的波包传播路径先向西南,后向北移。一般波包强中心增强时,有利于槽发展,当强中心明显减弱时,有利于槽的衰减。当波包强中心持续地叠加在脊上时,脊将减弱。副热带高压的明显北跳常与南海特征区(0°—20°N,100°—120°E)持续5 d及以上的无波包强中心活动有关,并且在2次季节性北跳之后,又持续5 d以上出现波包强中心;副热带高压南移过程都与持续5 d及以上的南亚区域波包强中心、台风强中心或温带波包强中心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