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06篇
  免费   2056篇
  国内免费   2256篇
测绘学   1077篇
大气科学   1832篇
地球物理   1857篇
地质学   5623篇
海洋学   1251篇
天文学   120篇
综合类   628篇
自然地理   930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304篇
  2022年   340篇
  2021年   361篇
  2020年   305篇
  2019年   398篇
  2018年   415篇
  2017年   260篇
  2016年   325篇
  2015年   349篇
  2014年   559篇
  2013年   444篇
  2012年   461篇
  2011年   419篇
  2010年   438篇
  2009年   425篇
  2008年   430篇
  2007年   413篇
  2006年   438篇
  2005年   398篇
  2004年   371篇
  2003年   328篇
  2002年   333篇
  2001年   303篇
  2000年   312篇
  1999年   285篇
  1998年   313篇
  1997年   377篇
  1996年   361篇
  1995年   301篇
  1994年   299篇
  1993年   252篇
  1992年   265篇
  1991年   246篇
  1990年   234篇
  1989年   205篇
  1988年   115篇
  1987年   114篇
  1986年   102篇
  1985年   102篇
  1984年   102篇
  1983年   75篇
  1982年   77篇
  1981年   55篇
  1980年   36篇
  1979年   25篇
  1978年   12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30篇
  1957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31.
陕南某地的钛磁铁矿床,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矿床类型,现将其特征简述如下,以供参考。 (一)矿床的基本特征该矿床产于一种含钛偏碱的辉绿岩体中,岩体常呈岩墙、岩床、岩鞍、岩饼等形态产出,岩体严格受中寒武世地层的褶皱、层理、断裂等控制,岩体的产状和上述地层的产状基本一致,均作310°-320°方向展布,其倾向、倾角因所在部位的不同,则各处不尽一致。但主要倾向南西,倾角50-60°。矿体严格受岩体的控制。因此矿体的形态产状与岩体完全吻合。矿体的规模,一般厚几米至十几米,长几十至几百米不等,与岩体的规模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932.
介绍了中国及邻区地震目录数据库的开发状况,从历史强震、近代强震及强震震源深度等几个方面,结合我国及邻区板块构造以及应力状态、壳幔结构的东西部差异对我国强震的空间格局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公元1900年以前我国华北地区的强震呈现出大梯形格局,而公元1900年之后我国强震则以西部的巨大扇形为主要特征,其中震源深度最深的区域分别位于大扇形的2个顶点处,即兴都库什-帕米尔以及缅印交界地区.就我国强震所特有的空间分布格局对我国强震的线性以及区域性迁移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其中线性迁移模式又可细分为前进跳跃式和钟摆式.对文中涉及的强震迁移机制分别利用断层破裂、弹簧-滑块、壳幔的结构性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运动等模型进行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933.
为了探讨饶阳凹陷蠡县斜坡北东缘西柳10断块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沙二段(Es~3-Es~2)层序地层特征及其沉积特征,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结合岩心、测井等资料,对研究区沙三段-沙二段层序地层进行划分,对其沉积特征、相带展布及其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河街组沙三段-沙二段可划分为4个III级旋回,11个IV级旋回,32个V级旋回。沉积物岩性以细砂岩、粉砂岩及泥岩为主,沉积环境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划分出7种沉积微相。结合研究区区域构造演化及沉积背景,认为沙三段-沙二段沉积时期,主要经历湖退到湖进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934.
土壤水盐运移模型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解雪峰  濮励杰  朱明  许艳  王小涵  徐彩瑶 《地理科学》2016,36(10):1565-1572
回顾了国内外土壤水盐运移模型的发展历程,根据土壤水盐运移模型构成的原理和发展趋势,将土壤水盐运移模型分为水盐平衡模型、物理模型和系统模型。借助国内外文献对已有模型的原理和应用进行了介绍,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展望了新形势下土壤水盐运移模型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旨在为今后土壤水盐运移模型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35.
掩星观测能够提供地面到低轨卫星轨道高度处的整个电离层电子密度剖面,对于顶部电离层的研究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COSMIC(constellation observing system for meteorology ionosphere and climate)掩星数据反演了电子密度剖面,提取了F2层峰值高度(hmF2)、F2层峰值密度(NmF2)、垂直标尺高(vertical scale height,VSH)等电离层参数,研究了南极地区的F2层在太阳活动周期内的变化、年际变化、周日变化等,并且重点分析了南极地区的顶部电离层的垂直结构特征,尤其是威德尔海异常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结果表明,整个南极的hmF2每日均值在250~300 km左右,NmF2每日均值在1~8×1011 el/m3之间,VSH每日均值在100~250 km,威德尔海异常主要表现在顶部电子密度的增强和底部电子密度的减少。  相似文献   
936.
2001年,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这是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以来,国务院专就土地资产管理发出的第一个重要文件,说明土地资产管理已摆上国家重要日程。贯彻好通知精神,落实好通知中的措施,必将使地产市场管理出现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937.
莲花山斑岩型W—Au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莲花山斑岩型W-Au矿床矿化脉的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流体来自岩浆水与大气水的混合水,从早到晚,岩浆水成分减少,大气水成分增加。成矿流体的氧同位、流体包裹体的盐度和成矿温度表明,较早的黑钨矿-石英脉形成于岩浆热能及热液上推进的过程中,而后的白钨矿-硫化物-石英脉和碳酸盐-石英脉形成于岩浆热能及热液向下退缩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938.
北祁连山东部早石炭世早期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海水进退旋回。此期该区腕足动物的演化明显受控于相对海平面变化。生存环境的稳定性似乎是群落演替过程能否持久进行的基础。在影响生物群落演替的诸多因素中,底质性质及其稳定性最为重要,其次是食物供应、海水盐度和水动力强度等。各群落在时间上相互取代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海水深度,与海平面的变化直接相关。而造成这一时期腕足动物群落横向变化的主要因素除了海水深度外,陆源碎屑供应量、海水循环性以及含盐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区早石炭世早期腕足动物群落的生态位介于BA1和BA2之间,缺乏BA3-BA5较深水群落(BA-Benthic Assemblage,底栖组合),说明此期该区早石炭世早期海水深度一般不超过10米。受沉积古地理环境的制约,本区早石炭世早期BA2生态域的主要分布范围局限于东部的景泰一带,向西水体明显变浅。  相似文献   
939.
陕西马元地区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陕西马元地区铅锌矿位于扬子地台北缘碑坝隆起东南缘一带。矿化带长大于60 km,宽10~200 m,可分为南、东、北三个铅锌矿化带,已圈出了40多条铅锌矿体。其中南矿化带长大于20 km,宽20~120 m,已圈出了40多条铅锌矿体;东矿化带长大于30 km,宽20~200 m,地表已发现7条铅锌矿体;北矿化带长大于10 km,宽10~100 m。矿体一般长100~2560 m,厚0.80~10.01 m,锌品位1.05%~10.82%,铅品位0.55%~7.54%。主矿体长2560 m,厚1.46~32.53 m,平均厚约7.60 m,最厚28.40 m,锌品位1.45%~11.42%,平均4.47%。矿化带主体由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组成,产于灯影组的砾状白云质角砾岩带中。矿化主要受地层和构造的控制。经预测,陕西碑坝—马元、云河—庙坝、阳平关—宽川铺—阜川、司上—镇巴、镇坪及湖北竹溪、神农架、黄陵等地区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40.
北京市公园中兼顾水鸟栖息地恢复的湿地景观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有湿地的城市公园中营建水鸟栖息地,对维持鸟类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营建适宜的水鸟栖息地是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然而,北京市公园建设过程中,在鸟类栖息地恢复方面存在较大问题。通过分析北京市公园中湿地的特点和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北京市常见的涉禽、游禽的生态习性及其对栖息地的需求,从水域形态和水位控制等水域设计、植物种类选择和群落配置等植物景观设计、驳岸形态和驳岸材料等驳岸设计三方面,探讨了兼顾水鸟栖息地恢复的城市公园中的湿地景观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