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质学   27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超前预测预报在笔架山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隧道施工中难免会遇到诸如岩溶突水、岩爆、围岩大变形、塌方等地质灾害问题。超前预测预报技术作为隧道勘察结果的进一步认识和补充,在隧道施工减灾、防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笔架山隧道为例子,针对该隧道复杂的地质条件,采用工程地质方法和物探方法相结合,以隧道内地质观测分析与设备测试相结合的超前预测预报技术,成功地预报了掌子面前方的地质信息,有效地指导了该隧道的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北缘滩间山群的构造属性及形成时代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22  
滩间山群在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广泛发育,以浅变质的中基性火山岩为主,可见少量细碎屑岩和碳酸盐岩。该群的成岩背景过去多认为是陆内裂陷槽环境,时代归属晚奥陶世至志留纪。新近绿梁山地区的区调填图研究表明,滩间山群的岩石组合具岛弧背景的建造特点,地球化学特征也显示了火山弧的构造属性,区域地质特征及同位素年龄表明滩间山群很可能是寒武纪-奥陶纪的产物,与超基性-基性岩体一起构成一套早古生代蛇绿杂岩组合。  相似文献   
13.
锶在砂岩和花岗岩中的分配系数及吸附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批示法(BATCH)研究不同浓度条件下^87Sr在某放射性废物预选处置场围岩—花岗岩和砂岩中的吸附比,并利用面积修正公式求取分配系数。花岗岩和砂岩对^87Sr的吸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和砂岩对^87Sr的吸附机制为岩石中的Ca和K与水中的Sr之间的离子交换。由于砂岩中长石含量大,且胶结物质为钙质和泥质,因此砂岩对。^87Sr的吸附能力比花岗岩强。  相似文献   
14.
绥滨坳陷是三江盆地的次一级构造单元,位于三江盆地的西部。军川断裂是绥滨坳陷的主要控盆断裂,控制了其形成和演化。坳陷的主体是西断东超的箕状断陷,具有发育时间长、沉积厚度大、保存好、面积大等特征,有利于油气的生成;坳陷经历了造山后裂陷阶段、断陷阶段、挤压回返阶段、走滑拉分四个演化阶段,强烈的隆升和剥蚀对油气的储集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膨润土裂缝的自愈合效果,通过渗透-饱和试验,研究了不同裂缝形态、数量的压实膨润土试样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各组试样渗透系数的差异性.研究显示:在饱和过程中,干密度为1.2 g/cm3的含裂缝压实膨润土的渗透系数随时间呈逐渐递减趋势,且含裂缝试样渗透系数与完整试样渗透系数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裂缝形态和数量对压实膨润土的渗透性无显著影响,压实膨润土具有良好的自愈性能.  相似文献   
16.
爆炸冲击波对地下巷道破坏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爆炸过程,特别是高能量爆炸中产生的强大冲击波在击碎地质介质的同时,也往往危及到爆炸源附近一定范围内地下工程的稳定与安全.某直墙拱形地下巷道(锚杆支护)在一次较大当量的爆炸事件中发生了大范围的坍塌,破坏总长度超过100m,巷道完全报废.本论文运用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和计算了爆炸冲击波动荷载最大超压作用瞬间,巷道围岩的失稳范围、区域,围岩应力分布状况及位移特征.计算结果表明,当爆炸动荷载很大时,地下工程采取锚杆支护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对于放射性活度浓度很低,但又不得不管理的极低放废物,目前国际上对此并没有明确的可操作性定义,对极低放废物的处置方式也还在探索中。由于极低放废物含有一定量具有物理性和生物性的放射性核素,考虑到政治、社会及公众接受心理等因素,在参考低中废物管理模式基础上,按危险废物处置标准处置建造专门的处置库处置极低放废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东昆仑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的锆石SHRIMP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东昆仑地区有一系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系出露 ,这些基底岩块可以划分为两类 :北部基底以太古宙—古元古代的白沙河岩群和中元古代的小庙岩群为代表 ,南部基底以古、中元古代苦海杂岩为代表。对北部基底岩系小庙岩群变质碎屑岩系的锆石U PbSHRIMP年龄分析结果显示小庙岩群(Pt2 x)碎屑物源区是年龄大于 2 4亿年的岩石 ,2 4~ 2 5亿年的碎屑锆石的群组年龄很可能反映了小庙岩群源区的一期变质作用时间。个别 32亿年的碎屑锆石年龄指示源区存在古太古代的陆核。变质锆石及深熔成因的锆石给出的 10 35~ 10 74Ma群组年龄是小庙岩群的主期构造热事件时间 ,反映以清水泉蛇绿岩为代表的中元古代洋盆的闭合和南北不同基底块体的愈合 ,是Rodinia大陆聚合事件在东昆仑地区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将东昆仑造山带划分为东昆北古老基底单元、东昆中早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带、东昆南早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带、马尔争-布青山晚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带和巴颜喀拉山三叠纪浊积盆地5个次级构造单元,重新厘定了东昆仑不同构造混杂岩带的组成、结构、性质和时代,恢复了古海盆的演化历史.通过成分分析和颗粒裂变径迹年龄分析,确定了测区巴颜喀拉山群物源来自北部,基底性质可与马尔争-布青山带相对比,恢复了巴颜喀拉山群经历的构造热历史.运用构造年代学分析方法限定了测区经历的几次重大地质历史转折事件.确定了测区浆混花岗岩的存在.通过构造地貌和第四纪沉积分析,揭示了测区第四纪成山作用过程、水系变迁过程和古环境古气候演变过程.新发现一中型砂岩型铜矿.  相似文献   
20.
在稳定的南祁连地区,对中二叠世-早、中三叠世地层进行露头层序地层研究,建立了2个三级层序(OS1、OS2),分别由不同的副层序组合而成,每个层序又发育TST、HST以及ss,但缺乏SMST。层序的发育与全球海平面的变化有密切关系,构造运动的持续作用,使南祁连地区海平面变化频敏,对该地区层序地层的组成具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