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89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95篇
地质学   407篇
海洋学   119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71.
本文以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0~2000m岩芯中的榴辉岩为对象,运用EMPA和LA-ICP-MS技术,系统测定了榴辉岩中石榴石和绿辉石的主量与微量元素组成,并据此讨论了它们的成岩成矿意义.研究结果表明,CCSD主孔榴辉岩中石榴石富重稀土和Sc、Y、Co,而绿辉石则富中稀土和Pb、Sr、V,石榴石和绿辉石的高场强元素(特别是Nb、Ta)含量均很低.石榴石存在不同程度的Ce负异常,指示榴辉岩的形成过程中卷入有地表氧化条件下形成的风化沉积物.石榴石具有低的Zr/Y比值,绿辉石普遍具有高的Sr含量,这些特征说明榴辉岩(特别是高钛榴辉岩)的原岩可能为遭受过壳源物质混染与交代的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高钛与低钛榴辉岩中石榴石和绿辉石在主量及微量元素组成上存在一定差别,总体而言,高钛榴辉岩中石榴石具高的MgO含量和较高的MgO/TFeO比值,以及较高的稀土和Sc含量,而绿辉石则相对富TFeO、MnO,并具有较高的Sr、Zr、Hf含量.高钛榴辉岩中石榴石和绿辉石常出现不同程度的Eu正异常,Cr含量均显著低于低钛榴辉岩.综合分析表明,高钛榴辉岩的原岩最可能为富斜长石的辉长质侵入岩,原岩组成的差异应是导致二类榴辉岩中石榴石和绿辉石矿物化学组成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2.
滇东南锡、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主要分布在个旧、白牛厂、都龙3个矿区,而在3个多金属矿区或附近又无一例外地有1个较大的花岗岩体相伴随.从而引起人们对于矿床与花岗岩之间联系的兴趣.20世纪90年代初,研究者普遍认为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属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密切联系的"岩浆热液矿床"(江鑫培,1990);90年代末,研究者开始怀疑岩浆热液成因,并提出了海底喷流沉积和岩浆热液叠加观点(陈学明等,1998,2000);一些研究者甚至认为燕山期酸性岩浆活动对于成矿几乎没有什么作用,矿床属于"典型的海底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白金刚等,1995;周建平等,1997,1998).矿床与花岗岩之间关系的认识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极端.对于矿床主要的控矿因素的认识也经历了断层控-层控(喷流沉积作用)-层、岩、断复合控矿(岩浆只起叠加成矿作用)的不同阶段.由于矿床与花岗岩及断裂、地层之间关系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指导进一步找矿也至关紧要,值得对这一问题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3.
某露天煤矿为减少矿坑疏排水量,通过施工截水帷幕切断矿坑北侧河流补给通道。根据现场施工条件,采用低强度抗渗混凝土地下连续墙、HDPE防渗膜、超高压角域变速射流注浆、咬合桩4种工艺构建截水帷幕。为检验施工过程中露天煤矿截水帷幕的效果,针对低强度抗渗混凝土地下连续墙、HDPE防渗膜、超高压角域变速射流注浆等3种截水帷幕工艺,进行了4次围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露天煤矿深厚砂卵石层动水、低温条件下,低强度抗渗混凝土地下连续墙、HDPE防渗膜、超高压角域变速射流注浆帷幕均具有良好的截水效果,渗透系数分别达到8.34×10-7、6.28×10-7、7.85×10-7 cm/s,与原材料室内实验得出的渗透系数基本吻合。在4种帷幕工艺的共同作用下,露天煤矿矿坑疏排水量显著减少,围井试验在截水帷幕施工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检验作用。   相似文献   
74.
济南市6月份高温预报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1985-1994年6月份温度资料进行统计,通过分析得出出现高温的预报因子,建立高温预报方法,确定简单可行的高温定性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75.
省国土资源厅从规范行业自律、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入手,加大治理力度,遏制商业贿赂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6.
77.
加拿大海盆北部营养盐限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08年夏季中国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获得的营养盐、叶绿素a、温度和盐度等数据资料,结合现场营养盐添加实验的结果讨论西北冰洋加拿大海盆北部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作用。结果表明:由于融冰水稀释作用,加拿大海盆B80站约20m深度存在较强的盐跃层,阻碍了水体上下混合。较低浓度的溶解无机氮(DIN)和硅酸盐(分别为0.31μmol/L和0.94μmol/L)以及严重偏离Redfield比值的N/P、N/Si比值(分别为0.42和0.32)表明加拿大海盆表层水体存在N和Si限制。根据现场营养盐加富实验各培养组叶绿素a浓度变化、营养盐吸收总量差异和浮游植物种群结构,进一步表明氮是北冰洋海盆首要限制营养盐,而Si则抑制了硅质生物的生长。同时,较小的硝酸盐半饱和常数(Ks)证明即使在营养盐充足的情况下北冰洋海盆浮游植物生长速率也处于较低水平。计算得到各培养组营养盐吸收比例(N/P比值)均大于Redfield比值,可能是培养实验过程中以微型、微微型浮游植物为主,硅藻等小型浮游植物为辅造成的。  相似文献   
78.
东海陆架盆地伸展率和压缩率及构造跃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海陆架盆地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缘和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本文选取了东海陆架盆地主要凹陷的17条地震剖面,采用平衡剖面技术,计算了主要凹陷新生代不同演化阶段的伸展率和压缩率。分析表明,东海陆架盆地构造演化总体由西向东跃迁。晚白垩世至晚古新世东海陆架盆地裂陷中心在西部坳陷带,始新世东迁至东部坳陷带,上新世东迁至东海陆架盆地东侧的冲绳海槽盆地。古新世中后期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北侧昆山凹陷反转;中新世东部坳陷带的西湖凹陷反转。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与东部坳陷带构造演化不同,证明了东海陆架盆地的东西分带。西部坳陷带北部的长江坳陷和南部的台北坳陷构造演化不同,东部坳陷带北部的西湖凹陷和南部的钓北凹陷构造演化不同,证明了东海陆架盆地的南北分块。  相似文献   
79.
新疆阿尔泰克因布拉克铜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克因布拉克中型铜锌矿床赋存于早二叠世花岗岩外接触带的上志留统-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黑云石英片岩、变质石英砂岩中。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夕卡岩期、热液期和表生期,铜锌矿主要形成于热液期。矿石中石英和方解石流体包裹体划分为H_2O-NaCl型和H_2O-CO_2(±CH_4/N_2)-NaCl型。成矿温度变化于146~448℃,在170℃、270℃和350℃出现峰值;流体盐度变化于0.2%~46.9%NaCl_(eq),峰值为1.5%NaCl_(eq)和5.5%NaCl_(eq);流体的密度0.55~1.19g/cm~3。硫化物的δ~(34)S集中变化于-8.4‰~1.9‰,峰值为0‰,表明硫来自岩浆。石英和方解石δD_(SMOW)介于-130‰~-79‰,δ~(18)O_(SMOW)值介于8.0‰~11.6‰,δ~(18)O_(H2O)值为-1.7‰~4.43‰,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是岩浆水,混合大气降水。方解石中δ~(13)C_(PDB)变化于-5.3‰~-1.1‰,暗示碳来自花岗质岩浆。成矿时代为早中二叠世,成矿作用与花岗质岩浆期后的热液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80.
对香山群时代的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布于宁夏中部的香山群划分为1~4个未命名的亚群,第一亚群中的薄层灰岩所含的三叶虫Holocephalites punctatus Zhou,Olenoides ningxiacus Zhou,Peronopsis ovalis Zhou组合时代为中寒武世,牙形石Furnishina asymmetrica Müller,F.furnishi Müller为晚寒武世,指示第一亚群的时代为中—晚寒武世。牙形石Cordylodus proavus Müller和Oistodiform分子在第二亚群的发现表明这个亚群的时代最可能属于晚寒武世—早奥陶世。然而,整个香山群的精确时代仍不能完全确定,因为它的第三亚群和第四亚群不是化石稀缺就是不含化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