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8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21.
翁爱华  王雪秋 《地震地质》2003,25(4):664-670
文中讨论了提高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测深甚晚期响应计算精度及相应的全区视电阻率的计算方法。在频率域 ,利用直接数值积分结合连分式展开提高低频段响应的计算精度 ,从而提高时间域甚晚期响应的计算精度。同时 ,利用连分式渐进展开 ,将均匀半空间电阻率表示为该模型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测深响应的反函数 ,利用迭代方法求出适合全时间段的全区视电阻率。数值结果表明 ,文中的方法可有效地提高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测深 (甚 )晚期数据的模拟与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22.
地震勘探中的数据保真问题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真度是指输出结果对研究对象的描述所能保持的真实性程度,它在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包含空间域、时间域和频率域三个方面的意义。对数据采集的保真要求是从早期的地震勘探就开始的,但对数据处理的保真却是现代地震勘探的要求。地震勘探的发展史就是数据的量纲级增长史。从早期的1D 勘探,到目前的3D、4D 勘探,还有3分量、9分量接收,地震数据是按量纲级增加的。这种海量的数据是精细结构和岩性信息的地震描述所需要的,在采集和处理中如果不精确考虑其保真度,确保质量,将会付出惊人的代价。从采集和处理两方面分析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的高保真问题及对现代开发地震的意义。认为数据保真应该同高分辨率勘探一样成为一个系统工程,从采集到处理成为一个连续化的整体。  相似文献   
23.
高保真地震数据采集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雪秋  孙建国 《吉林地质》2002,21(1):104-109
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对数据的保真度有直接的影响。本文从震源激发、波的传播、仪器的接收和记录出发,详细分析了各个部分对保真度的影响,指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4.
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对数据的保真度有直接的影响。本文从震源激发、波的传播、仪器的接收和记录出发,详细分析了各个部分对保真度的影响,指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5.
海面起伏状态对波场传播以及模型空间成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常规海洋地震数据采集和处理中,都是将海面作为水平界面处理,实际海洋地震数据采集中,由于海水受风浪、洋流等的影响,海面呈现高低起伏状态,这样来自底层反射界面的反射波经过海水起伏界面反射后会引起波场的强烈散射,从而造成地震记录反射波同相轴抖动和畸变,最终影响成像效果.为了更加深入了解起伏海面存在对波场传播以及偏移成像的影响,本文首先基于流体力学小振幅波方程,从边界条件出发,给出包含海浪谱信息的动态边界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伏海面速度模型;然后在构建的起伏海面速度模型上通过冻结不同时刻海面开展波场传播特征分析,研究起伏海面在不同冻结时刻下波场传播规律以及对反射地震记录和偏移成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对于简单的层状介质模型还是海底较为复杂的大水深模型,海面不同形态的起伏变化直接影响着波场记录以及波场快照形态,同时会对偏移成像结果造成较大影响,随着海水深度的增加,该影响对于简单模型影响逐渐变小,但对于复杂模型,影响依然很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