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赵健  周怀东  陆瑾  王雨春 《湖泊科学》2009,21(5):647-653
对王快水库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王快水库沉积物多环芳烃含量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多环芳烃总含量由库区上游到坝前逐渐升高,多环芳烃总含量在沉积物纵向上的总体分布趋势是随着剖面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低环的萘和菲,高环的荧蒽、苯并[b]荧蒽、屈和芘是沉积物中主要的优势化合物,表层和剖面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与有机碳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154和0.9534.王快水库沉积物中多环芳烃主要来源化石燃料及生物质的燃烧,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严重的多环芳烃生态风险在王快水库沉积物中不存在,但是芴化合物含量超过了风险评价低值,可能存在着对生物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2.
为查明三峡水库蓄水初期典型支流水-气界面CO_2和CH_4通量的日变化特征,采用LGR在线分析仪-通量箱法,于2015年9月初在库腹一级支流草堂河回水区开展连续24 h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24 h监测期内,支流库湾水-气界面CO_2通量变幅为-81.642~180.991 mg/(m~2·h),呈"昼吸夜放"特征,均值为17.346 mg/(m~2·h),总体为释放特征;CH_4全天均表现为释放状态,释放通量均值为0.064 mg/(m~2·h),呈"昼弱夜强"变化.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H_4和CO_2释放通量与风速呈正相关,与表层水温、溶解氧浓度、叶绿素a浓度呈负相关,说明风速物理扰动、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是控制草堂河水-气界面气体通量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同时,干-支流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水环境(如异重流、水温分层)也与水-气界面温室气体通量过程密切相关,但是其作用机制更为复杂,应开展进一步系统观测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西南峡谷型水库的季节性分层与水质的突发性恶化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选择西南云贵高原乌江流域的百花湖水库进行了气象、水温度和水化学(DO、FeⅡ和MnⅡ)的连续监测(13个月).结果表明,由于气候等原因,百花湖水库的水体在夏季形成分层,但是没有典型分层湖泊的温跃层变化,这种水体温度结构可以在4-10月保持稳定;这种"不显著的"温度分层结构,有效限制了上下水团的混合,形成显著的水体溶解氧分层,氧化/还原界面可达到水深8m左右.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贵州多座水库频繁出现的季节性水质恶化现象,与水库水体混合期(多为夏末初秋),水体分层结构失稳有关.上下层水体的垂直交替,使下层水体中的还原性物质带入上层湖水,造成表层水体缺氧和表观浑浊,鱼类窒息死亡.在百花湖水库的研究表明,西南地区深水水库,可以在夏季出现一定的水体温度分层结构,并导致显著的水体水化学(如溶解氧)分层,进而影响水库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4.
氮是引起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营养元素之一。本次工作从贵州两个重要水库(红枫湖和百花湖)采集了未受扰动的沉积物样品性,分析了分层沉积物样品中的总氮,无机交换性氮和固定铵的含量及垂直剖面分布,研究表明,红枫湖和百花湖沉积物中具有较高的全氮含量,平均含量约为沉积物干重的0.36%~0.40%,其垂直分布在埋藏过程中受到成岩作用改造,沉积物交换性氮在沉积物中的赋存受到全氮含量和埋藏环境的双重控制,红枫湖和百花湖沉积物具有较强的吸持固定铵的能力,沉积物固定铵的绝对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434.05mg/kg和416.94mg/kg,分别占全氮的13.53%和12.53%。  相似文献   
15.
流域氮污染问题是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极大地改变了流域氮循环过程。三峡水库作为我国重要的优质淡水资源库,却面临着支流水华频繁暴发的水安全问题。如何有效削减氮污染并维持水库消落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三峡水库生态安全运行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水库消落带作为邻近水体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热区”,在营养元素循环、面源污染截留、温室气体排放等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等新型研究手段在环境研究中广泛应用,氮循环过程与机理得到了更微观的诠释,氮循环功能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位分化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突出成果。本文基于对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植物-微生物作用下的氮循环关键过程所开展的最新研究,结合消落带水陆交错的特殊环境条件,综述水库消落带中氮循环的关键过程和机理,分析水库消落带对流域水环境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在影响,并对未来消落带亟待解决的问题做了进一步展望,以期为大型水库消落带生态系统的综合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人工构建湿地"小宇宙"系统开展受控模拟实验,研究湿地湿生植物对水环境中磷的吸收和去除规律.本次研究,选择对比四种不同类型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在不同体系环境条件下(如溶解氧、pH)对水环境中磷吸收和去除.模拟实验通过对比四种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系统,结果显示,不同类型湿生植物对环境中磷的吸收强度和作用方式有较大的差别.总体来看,实验体系水体中正磷酸盐浓度下降趋势大致呈现的"三阶段"变化模式,即:坡降期、陡降期、平台期,不同期内磷去除率分别为:35.53%、29.98%和7.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