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25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利用航天飞机3号SIR-C数据对额济纳旗北部中-蒙交界处浅层地下水的分布与形成原因进行研究,分析了在SIR-C图像上呈亮条带的机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浅层地下水区能被ISR-C图像特别是L-HV以及L-HH极化以亮黄色强烈显示,这是与该带地下水位浅,植被长势好,植被固沙形成沙垄等因素造成雷达波体散射以及后向散射强烈所致;(2)在研究区的中-蒙交界段正是地形由缓向陡转折处,这是与拉张正断层原因导致中方上盘相对下降,并在此处具备储水条件有关。(3)雷达遥感能敏感地探测到微地形的变化,可很好地反映地表植被分布和地表及次地表水分,使其在干旱区应用研究具有极大的优势,此研究可能为西部干旱区寻找浅层地下水提供一条快捷,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
基于ASAR升降轨数据解算于田Ms7.3地震3D同震形变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覆盖同一地区的ASAR升降轨数据进行二通法差分干涉处理,获取2008年3月21日于田地震在两种LOS方向下干涉纹图.通过对于涉纹图的判读,结合震源机制解、地质构造和余震分布,认为于田地震断层为略有走滑分量的NE向正断层.考虑到于田地震的走滑分量微小的特定形变特点,在形变场三维解算中加人沿断层方向形变值近似为0的约束条件,结合已有的升降轨LOS方向形变约束,可以满足求解三维形变场的条件.解算的三维形变场结果表明,在雷达相干区域内,下盘抬升最高值达到15 cm,上盘沉降最大值达到22 cm,水平拉张的最大形变值出现在下盘,形变量达115 cm,这说明于田地震拉张特征明显.该结果为进一步认识于田地震的同震变形特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宁夏和陕西地区的明长城在遭到自然与人为双重破坏后日渐退化,有的区段已消失于地表。本文采用了SAR与光学影像像素 级融合方法——HIS变换融合和PC主成份变换融合,通过比较2种方法的融合效果,最终选定PC主分量变换融合的结果作为自动提取 该区明长城信息的基础。通过“骨架”算法实现了对该区明长城空间位置的自动提取,最终获得了较为清晰的明长城信息。该区明 长城准确而完整的空间位置,可为进一步研究该区明长城沿线环境变化及古环境演变提供精准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4.
2L-IHP目标检测算法及其在AIRSAR数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2L—IHP(Two-Looks Internal Hermitian Product)算法,并针对实际情况对其作了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主要是突破算法对数据源的限制,使得它可以应用到幅度图像中。对于极化SAR图像,使用PWF(Polarimetric Whitening Filter)方云将3个通道的图像合成为一幅检测图,再进行目标检测。利用ADTS(Advanced Detection Technology Sensor)数据,对以上各种算法的检测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应用C、L、P波段的AIRSAR极化数据进行试验,发现3个波段中,L和C波段的检测效果最好;4种极化方式中,HH极化取得最佳的检测效果;并且得出全极化数据的检测结果优于单极化数据的结论。但以上结论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5.
利用ERS-1/2重轨干涉SAR数据提取DEM及其精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重轨干涉SAR数据的图像配准、干涉图生成、基线估计及DEM生成的原理,利用1996年获取的西茂玛尼地区的ERS-1/2串行干涉SAR数据提取了DEM。并选控制点计算了所获得的DEM的误差。最后对影响DEM精度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6.
星载D-INSAR技术及初步应用——以西藏玛尼地震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单新建  马瑾  柳稼航  王长林  宋晓宇 《地震地质》2001,23(3):439-446,T004
近 10a来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INSAR ,InterferometricSyntheticApertureRadar;简称 :干涉雷达 )测量技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已成为极具有潜力的空间对地观测新技术。较详细地介绍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D -INSAR ,DifferentialINSAR ;简称 :差分干涉雷达 )技术的基本原理 ,并以 1997年 11月 8日西藏玛尼地震为例 ,通过三通差分干涉处理 ,获取了玛尼地震前后的地表变形场。通过分析可知 ,变形梯度带与发震断层平行 ,均沿NEE -SWW(2 5 0°)分布 ,断层水平错距近 5m ,最大隆起斜距向位移量为 98cm ,最大沉降斜距向位移量为 95cm  相似文献   
27.
极化干涉雷达遥感机制及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极化干涉SAR是目前雷达遥感的前沿领域,它是集极化SAR和干涉SAR于一体的新型对地观测技术。通过对极化干涉的基本原理和物理机制,极化干涉SAR的数据处理及与常规干涉SAR数据处理的区别,以及极化干涉SAR当前的几个热点应用研究领域进行了阐述,对极化干涉SAR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8.
一种改进的SAR图像斑点噪声滤波方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在过去的 2 0多年中 ,提出了许多去除SAR图像斑点噪声的方法。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斑点噪声而不破坏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边缘信息。理论和实践表明去除图像的斑点噪声和保持图像边缘信息是无法同时完成的。现有大部分滤波器是在去除噪声和保持边缘之间进行折衷。在Han等人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去除噪声和保持边缘方面最优的滤波器。它在去除噪声同时能够有效保持边缘信息  相似文献   
29.
利用航天飞机成像雷达图像分析南海内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航天央南海海面获取的内波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数据,计算并对比分析了不同波段海面的后向散射系数的差异。系统给出了SAR图谱到海浪二维谱的计算过程,改进了一些处理方法以适用于内波分布海面,并利用众SAR图像获得的海浪谱,简要分析了内波与风成海浪的相互作用,探讨该区内波的激励因素,认为潮流是激励温跃层在该海区产生有规模内波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0.
简单介绍了几种在地质应用中常用的卫星遥感数据及特点,进一步论述了不同类型的遥感数据及其它地学数据在不同层次上的融合方法;探讨了数据融合技术在突出地质特征信息方面的优势,并给出了几个地质应用的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