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质学   2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西昆仑山是塔里木地块和羌塘地块在晚中生代碰撞造山的产物,古特提斯洋分支库尔良-阿羌裂谷闭合时限亦存在争议。以库地北斑状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获得LA-ICP-MS锆石U-Pb年龄244.42±0.87Ma,时代为中三叠世。斑状二长花岗岩的SiO_2含量为65.57%~67.70%,Mg~#值为35~38,A/CNK值为0.90~1.01,属于偏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稀土元素总量为193×10~(-6)~339×10~(-6),δEu=0.72~0.78,具弱负Eu异常。微量元素Rb、K、Th、U、La、Ce、Zr富集,Nb、Ti、P中等-强亏损。斑状二长花岗岩属于I型花岗岩,源岩为安山岩,形成于俯冲的大陆岛弧环境。结合区域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表明,斑状二长花岗岩形成于中三叠世大陆岛弧环境,中三叠世库地一带存在古特提斯洋壳俯冲活动,库尔良-阿羌裂谷尚未消减闭合。  相似文献   
22.
随着近年来对朗杰学群的解体,发现前人对于朗杰学群、涅如组、修康群及洛林岩群的研究存在混淆,研究对象是否为朗杰学群应重新审慎,同时,几者是否为同一构造背景产物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对朗杰学群命名地(贡嘎县姐德秀镇-朗杰学乡一带)的朗杰学群重矿物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生物化石进行了研究。朗杰学群砂岩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化学成分低于地壳克拉克值,SiO_2含量平均为74.14%,K_2O/Na_2O值平均为0.70,反映砂岩成熟度较低,没有经历明显的成岩后生改造;化学蚀变指数(CIA)较集中,平均为71.55,属低级-中等风化程度,指示气候和构造环境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古环境分析显示,100Mg/Al_2O_3值平均为7.85,CaO/Fe+CaO值平均为0.314,表明朗杰学群形成于中等盐度的深水厌氧环境,且由北向南沉积水体逐渐加深;重矿物以锆石为主,其次为金红石,分选磨圆较差,ATi指数为93.3~98.97,ZTR指数为48.01~85.75,反映朗杰学群物源区的火山岩较为丰富,且搬运距离较近;REE-La/Yb图解、Hf-La/Th图解、F_1-F_2图解、Th/Sc-Zr/Sc图解及重矿物特征均显示朗杰学群物源区主要为中酸性火山岩及长英质陆源碎屑岩,结合前人研究的古水流方向证据,并对比直孔-松多特提斯洋演化及南冈底斯中-晚三叠世岩浆岩与朗杰学群碎屑锆石峰值年龄(240Ma),确认了朗杰学群物源来自南冈底斯;构造判别图解显示朗杰学群为大陆岛弧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之间特定构造背景下的产物,形成环境更靠近活动大陆边缘一侧;古生物化石以凸海燕蛤(Halobia convexa Chen, 1964)为代表,显示朗杰学群形成于晚三叠世卡尼期;综合风化程度、物源区、构造背景及形成时代分析,朗杰学群的形成与雅鲁藏布特提斯洋的演化相吻合。  相似文献   
23.
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带与蛇绿岩相伴产出的嘎学组和泽当组进行了综合研究,并就其岩石地球化学参数及构造环境与蛇绿岩进行了对比。结合相关古生物及同位素年龄资料,初步认为: 嘎学组和泽当组火山岩与蛇绿岩是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类型的产物,嘎学组和泽当组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与洋内俯冲相关的洋内弧构造环境,为洋板块地层序列的前弧玄武岩类(FAB型); 在后期俯冲碰撞过程中,嘎学组和泽当组主体被改造成混杂岩,或呈断夹片(块)状残存于混杂岩带中,表现为俯冲增生杂岩带的构造组合样式。该认识对合理恢复并建立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带洋板块地层序列具有重要的地质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24.
冀西北地区已发现多处大、中型晶质石墨矿,具有良好的区域变质石墨矿成矿地质条件与找矿潜力。古元古代红旗营子岩群太平庄岩组、东井子岩组和集宁岩群下白窑岩组为该地区重要的成矿层位,本文对这些含矿地层岩石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对石墨矿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红旗营子岩群含矿岩石为石墨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其原岩是以泥岩、黏土质砂岩、砂岩及碳酸盐岩为主的岩石组合,局部富含有机质,表明这些含碳岩石的成熟度较高,为温暖潮湿-半干燥气候条件下海陆交互-滨浅海相沉积;集宁岩群下白窑岩组含矿岩石为石墨石榴斜长变粒岩,其原岩是以内陆湖-滨浅海相沉积的成熟度较高的泥岩、黏土质砂岩、砂岩、石英砂岩为主的岩石组合,局部富含有机质,形成于半干燥-干燥炎热气候下氧化-弱氧化沉积环境,在沉积过程中伴有热水参与。石墨矿碳质成分均来源于原岩本身的原始沉积的有机碳。矿床受层位、岩相和岩性控制,经区域变质作用,有机碳结晶形成石墨矿,并在断裂的控制下出露于地表或近地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