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7篇 |
免费 | 160篇 |
国内免费 | 21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6篇 |
大气科学 | 98篇 |
地球物理 | 167篇 |
地质学 | 568篇 |
海洋学 | 159篇 |
天文学 | 15篇 |
综合类 | 58篇 |
自然地理 | 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47篇 |
2021年 | 40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48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51篇 |
2011年 | 58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42篇 |
2008年 | 38篇 |
2007年 | 59篇 |
2006年 | 55篇 |
2005年 | 50篇 |
2004年 | 50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33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6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3篇 |
1964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对吉林南部地区煤矿主采煤层中的As、B、Ba、Cd、Cu、Hg、Pb、Se、Sr等微量元素的分析结果表明,太原组与山西组由于成煤环境不同,微量元素组成及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太原组原煤中As、B、Hg、Pb、Se、Zn的含量明显高于山西组,山西组原煤中Ba、Cr、Cu、Mn、V的含量明显高于太原组。吉南煤区原煤中As、B、Hg、Pb、Se明显高于地壳元素平均值,呈富集状态,Co、Cd与地壳平均值接近,其他元素均亏损。与全国煤中微量元素相比,该区原煤中As、Ba、Co、Cr、Cu、Hg、Ni、Pb、Se、V、Zn的含量高于全国平均值,B、Mn、Sr含量低于全国平均值。微量元素赋存状态及相关分析表明,Fe与亲硫有害元素As、Cu、Hg、Pb、Se具有显著相关关系,说明煤中黄铁矿及其他硫化物是许多有害微量元素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72.
介绍了浮球式海底取样器的结构,性能特点,典型应用及性能参数;论述了振动式振动冲击式贯入理论的原理;并分析了海流及船体飘移对海上取样作业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3.
1981年6月20日,陕西省渭南县南部的秦岭北坡浅山区发生了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暴雨中心位于渭南县桥南乡以南的大石槽(即北纬34°18′,东经109°38′)。暴雨从20日15时25分开始,到20时基本结束,历时4小时35分钟,大石槽雨量站实测降水量339.9mm。本次暴雨在我省17场典型大暴雨中,24小时降水量占第5位,6小时降水量占第2位,1小时降水量占第1位。 相似文献
74.
一、引言地应力测量在水工,矿山、地震以及石油开采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地应力测量将为探讨地壳运动问题提供重要依据。 以往的地应力测量主要是用套芯法进行的。近年来在冰岛、加利福尼亚和科罗拉多等地用水力压裂法进行了一系列铡试,取得了一些成果。 水力压裂法是石油工业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增产方法。它是将低孔隙度的油层压裂,增加裂隙度,提高油井产量。另 相似文献
75.
沿结构面的剪切滑移是工程岩体主要的破坏模式之一,选择恰当的岩体结构面本构模型是分析岩体结构面破坏的重要一环。当前常用的结构面本构模型有指数型模型、曲线型模型和幂函数型模型,其模型参数都是根据工程实际经验或室内试验所得,不能很好的模拟实际变形情况。指数型模型得出的模拟值偏大,曲线型模型得出的模拟值偏小,幂函数型模型在较低的法向应力下能较好的模拟剪切变形过程,但在较高的法向应力下得出的模拟值偏小。为此,通过改进的遗传算法对岩体结构面幂函数模型参数进行辨识,得出由\ 相似文献
76.
甘肃内蒙古北山地区古生代地壳演化 总被引:56,自引:6,他引:56
甘肃、内蒙古北山地区从寒武纪初期在前震旦纪统一古陆壳的基础上发生裂解,到石炭纪末洋盆最终闭合形成新的统一大陆,先后经历了两期板块构造体制和两次主要的俯冲—碰撞造山作用。其中,第一期板块构造体制出现在早古生代(O2—S3),沿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一带裂解形成洋盆,晚奥陶世—志留纪发生由南向北俯冲,志留纪末大洋封闭;第二期板块构造体制出现在晚古生代中期(C),随着早石炭世初期红石山—百合山—蓬勃山有限大洋的发育,分割了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石炭纪末结束了板块构造格局,形成了新的统一大陆,自此以后北山地区进入陆内演化。石炭—二叠纪北山地区南部还出现了陆内裂谷、裂陷槽及断陷盆地等一系列扩张机制。 相似文献
77.
78.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