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质学   27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邹家山矿床位于赣杭构造火山岩铀成矿带与大王山-于山花岗岩型铀成矿带的复合叠加部位。矿体产于下白垩统鹅湖岭组上段碎斑熔岩和打鼓顶组上段流纹英安岩中,呈脉状、细脉状,主要受NE向邹家山-石洞断裂带控制。围岩蚀变主要为萤石化、伊利石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文章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球化学分析、电子探针分析及矿物自动定量分析等方法,对该矿床超常富集铀矿石中Ti的赋存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超常富集铀矿石中w(TiO2)和w(U)特征与前人研究的w(TiO2)和w(U)呈非线性正相关的结果不同。超常富集铀矿石中平均w(TiO2)仅是围岩的1.90倍,而平均w(U)却是围岩的565倍,TiO2与U相比富集程度并不高。元素相关性研究发现超常富集铀矿石中w(TiO2)与w(U)呈中度负相关,与易形成络阴离子的F、S、P2O5含量关系不明显,而w(U)与F、S、P2O5含量呈正相关,说明成矿环境中U与Ti物理化学性质差别较大,物质来源可能不同。超常富集铀矿石中Ti主要赋存于钛铀矿中。钛铀矿呈自形-半自形,大小约1~75 μm,大量分布于白云石、铁白云石等边缘。钛铀矿既包裹着早期的沥青铀矿,又被晚期的沥青铀矿包裹。经研究分析认为,铀矿石中Ti主要来源于赋矿围岩中的黑云母蚀变,胶体TiO2矿物对U的强吸附性有利于钛铀矿的形成,并促使U在地球化学障处超常富集。但铀成矿后期,热液中Ti几乎耗尽,钛铀矿不再新增,伴随成矿环境的改变,部分钛铀矿缓慢溶蚀以及被新形成的沥青铀矿交代,引起Ti流失,导致超常富集铀矿石中w(U)与w(TiO2)为中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胶东金矿地质背景和成矿特征研究的总结与分析,依据热液矿床水相变控矿理论,探索胶东地区高密度聚集巨量金矿的原因.研究发现,两期次降压驱动成矿物质运动和临界水的(温度和压力都达到水临界值时的水,下同)特殊性质是两个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胶东巨量金聚集成矿的深大断裂-临界成矿机制,即"一饼加一刀"的成矿机制:老...  相似文献   
23.
相山铀矿田邹家山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对相山铀矿田邹家山矿床铀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的均一温度分布范围较广,为122~360℃。矿床形成温度有两个阶段,分别是高温阶段213~360℃(平均值为263.1℃)和低温阶段122~185℃(平均值为142.7℃),属于中低温热液铀矿床。高温阶段盐度变化范围为(1.74~7.31)wt%(平均值为3.77wt%),低温阶段盐度变化范围为(0.88~2.57)wt%(平均值为1.64 wt%)。矿床成矿溶液高温段的平均密度0.78g/cm3,成矿压力204.57×105 Pa,成矿深度0.68km;低温段的平均密度0.92g/cm3,成矿压力96.08×105 Pa,成矿深度0.32km。据此推测,邹家山铀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主要是岩浆期后热液,同时伴有大气水热液。  相似文献   
24.
相山矿田邹家山铀矿床碱交代矿化蚀变岩地球化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山矿田邹家山铀矿床成矿作用与碱交代关系密切。钠、钾的带入和带出极大地影响铀成矿作用过程,钠交代和钾交代对铀成矿的影响差异明显。本文以邹家山铀矿床中典型的钠化和钾化矿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两矿体剖面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其异同,探讨钠交代、钾交代与铀成矿作用关系,得出以下认识:(1)与矿体两侧的围岩相比,钠交代和钾交代矿石中都富U和Mo,而Ba含量明显降低;(2)钠交代对原岩化学成分的改变不强。除了钠含量明显增高、钾含量明显降低、钠钾摩尔比M(Na2O/K2O)明显增大外,矿石与原(或围)岩的化学成分相差不大,总碱摩尔数M(Na2O+K2O)几乎不变;(3)钾交代对原岩的矿物及化学成分改变很大。除钾高、钠低等含量变化外,强烈去Si和Na,M(Na2O+K2O)有20%~30%的减少,而且许多微量(成矿)元素含量明显增加,特别是稀土元素明显增高,且重稀土增加更快;(4)两类碱交代中行为反差最大的组分是Na2O、K2O、Si O2和REE。钠交代过程中,Na2O和Si O2增加,K2O和REE减少,M(Na2O/K2O)明显增大;而钾交代过程正相反;(5)在相山铀成矿过程中,仅有钠交代时铀的含量较低,强钾交代是形成富铀矿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5.
相山铀矿田邹家山矿床钛铀矿赋存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邹家山铀矿床深部矿化的钛铀矿含量明显高于浅部。以铀矿石特征为研究重点,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电子探针和化学分析等方法,初步查明钛铀矿的赋存特征:(1)钛铀矿包裹沥青铀矿;(2)围绕黄铁矿和二氧化钛矿物边缘生长;(3)钛铀矿在伊利石、磷灰石、萤石边缘产出;(4)少量沥青铀矿充填于钛铀矿中。钛铀矿空间分布特征为:在横向上集中于含矿断裂中,垂向上随深度增加而有含量增多的趋势。钛与铀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钛铀矿矿化仅有1期,而沥青铀矿则为两期。钛铀矿成因主要为沥青铀矿交代含钛矿物。  相似文献   
26.
陕北富县探区延长组长3油层为该区的主力产层之一。长3油层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环境,其储层的主要成因类型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次为前缘席状砂和远砂坝。通过对80个样品的统计及分析,储层的矿物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好。储层的成岩作用类型繁多,但主要以压实及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为主,且主要处于晚成岩阶段的A期,成岩演化阶段分为3个:压实作用及粘土矿物胶结孔隙缩小期、胶结充填孔隙缩小期及溶解作用孔隙扩大期。通过对18口井1 683块样品的物性分析资料的分析,长3油层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以剩余粒间孔、粒内溶蚀孔为主。储层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影响。根据以上资料,把长3油层划分为好、中、差三类储层,长3~2的物性较好;长3~1、长3~3的物性较差。  相似文献   
27.
赵星  李江海王运 《地质论评》2007,53(B08):165-170
本文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材料和各国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交的申遗文本为依据,在将地质方面的内容分为13类地质类型(构造、火山、山脉、地层、化石、河湖三角洲、喀斯特、海岸、礁-海岛、冰川、冰期、干旱半干旱沙漠、陨石冲击)的前提下,把其中的27项山脉世界遗产分为了生物多样性、地形地貌、地貌多样性、文化与自然、天然美景5类。在研究世界山脉遗产的基础上对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自然双遗产预备名录中有关山脉部分的遗产进行了价值分析。根据当前申请遗产的状况,对我国的遗产状况提出了一些建议:申报时应尽量填补某项空白,注意周边山脉的问题,慎重在申报独立的遗产或是作为扩展项目加入已有遗产之间选择。  相似文献   
28.
在邹家山地表、-170 m中段和-210 m中段各选取了一个典型剖面,采用穿过矿体的方式系统采样,对蚀变岩及矿石分别做了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的化学分析测试,研究结果显示邹家山铀矿床围岩蚀变分带现象明显,从围岩至矿化中心,随着U含量的增高,SiO2,CaO明显降低,而TiO2,U,S,P2O5,Al2O3,MgO及烧失量明显增高,K2O与Na2O的含量大致呈负相关关系,且地表矿石K2O含量较低,而Na2O含量较高,与井下矿石正好相反。Rb,Nd,Zr,Tb,Er,Yb,Lu等元素明显富集,而Nb,Ta,P,Ti等元素相对亏损。从横向上来看,围岩到矿石ΣREE,LREE和HREE均有明显增高,(La/Yb)N、LREE/HREE降低,蚀变岩和矿石均有较明显的铕负异常。从纵向上来看,越往深部ΣREE、LREE、(La/Yb)N、LREE/HREE含量降低,HREE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