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36篇 |
免费 | 2104篇 |
国内免费 | 234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25篇 |
大气科学 | 1895篇 |
地球物理 | 1858篇 |
地质学 | 5822篇 |
海洋学 | 1310篇 |
天文学 | 127篇 |
综合类 | 666篇 |
自然地理 | 9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2篇 |
2023年 | 322篇 |
2022年 | 351篇 |
2021年 | 382篇 |
2020年 | 321篇 |
2019年 | 417篇 |
2018年 | 441篇 |
2017年 | 276篇 |
2016年 | 336篇 |
2015年 | 360篇 |
2014年 | 588篇 |
2013年 | 465篇 |
2012年 | 484篇 |
2011年 | 444篇 |
2010年 | 455篇 |
2009年 | 454篇 |
2008年 | 463篇 |
2007年 | 428篇 |
2006年 | 453篇 |
2005年 | 418篇 |
2004年 | 387篇 |
2003年 | 341篇 |
2002年 | 347篇 |
2001年 | 311篇 |
2000年 | 316篇 |
1999年 | 287篇 |
1998年 | 318篇 |
1997年 | 382篇 |
1996年 | 363篇 |
1995年 | 303篇 |
1994年 | 302篇 |
1993年 | 253篇 |
1992年 | 268篇 |
1991年 | 249篇 |
1990年 | 237篇 |
1989年 | 204篇 |
1988年 | 115篇 |
1987年 | 113篇 |
1986年 | 102篇 |
1985年 | 103篇 |
1984年 | 102篇 |
1983年 | 74篇 |
1982年 | 77篇 |
1981年 | 55篇 |
1980年 | 36篇 |
1979年 | 25篇 |
1978年 | 12篇 |
1959年 | 13篇 |
1958年 | 30篇 |
1957年 | 1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222.
223.
为探索强烈地震的前兆,在欧洲共同体的支持下,中国和英国和地震学家共同在北京西北的延庆-怀来盆地建立了一个数字地震台网。延庆-怀来数字地震台网由5个野外台和一个中心台构成。研究工作的重要点是探索强烈地震地震横波分裂现象中的参数变化。 相似文献
224.
225.
226.
我队为了結合本区岩石情况,进一步寻求合理使用炸藥和降低生产成本的方法,进行了空隙爆破的試驗。总計作了廿五排炮的試驗标定工作,但其中能作为試驗资料的仅有十四排炮。根据初步試驗結果,我們認为,使用空隙裝藥將使爆破威力降低,因此空隙爆破不宜在中硬以上的岩石中推行。特别是在炮眼深度不大及眼底負担較重时,使用空隙爆破將会显著地降低掘进效率,增加炸藥消耗。一、試驗目的及方法試驗工作主要是想确定空隙爆破的经济价值、适用条件,并在各类岩石中探求空隙的使用系数与最优裝藥長度,从而达到合理使用炸藥的目的。試驗的岩石性質为青色灰岩,节理发达,中等风化,岩石硬度按統一分类法确定为九級。爆炸藥包的間隙物为空 相似文献
227.
228.
根据作者多年编辑和创作实践,举例论述了自然期刊科技新闻标题的意义、种类、制作要求和版式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29.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000个观测站的GPS非连续观测区域网分别在1999年、 2001年、 2004年、 2007年和2009年作了5次观测。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 级地震震中(31.0°N, 103.4°E)恰好在区域网GPS观测站密集的地区。 区域网长期、 多期GPS观测可降低年周期变化影响, 有利于获取此次地震前后的垂直位移趋势变化。 简要讨论了GPS垂直位移观测的精度。 分析了垂直位移观测的主要干扰地面沉降, 特别是华北地区因大量抽取地下水产生的严重地面沉降。 为获取汶川地震前垂直运动信息, 首先剔除因大量抽取地下水产生的大幅度沉降干扰结果, 通过趋势面分析中国大陆垂直位移空间分布, 显示了3个垂直位移沉降最显著区域。 对比分析表明, 临近汶川震区的沉降区, 未见大量抽取地下水干扰影响。 汶川地震前1999—2007年区域网GPS观测站得到的垂直位移表明, 汶川地震紧临显著沉降区的西北侧, 龙门山断层北段垂直运动闭锁。 该沉降区与另两个沉降区的时空变化明显不同, 也与区域网水平应变异常区的空间分布不同, 但该沉降区与区域网水平应变异常区同时出现。 大幅度同震垂直位移集中在龙门山断层北段震前垂直位移闭锁区。 这些事实表明, 汶川地震前GPS观测到的紧临震中的沉降区及垂直运动闭锁区与汶川地震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30.
提取西太平洋"暖池"区深海沉积物样品总DNA,利用异化型亚硫酸盐还原酶(DSR)和甲基辅酶M还原酶(MCR)基因的特异引物,采用PCR-RFLP方法对沉积物样品中这两类功能基因多样性进行研究.该沉积物中的dsrAB基因分别来源于δ-变形菌中的6个属,其中最多的是脱硫弧菌属和脱硫杆状菌属;mcrA基因均来源于产甲烷古菌,其中主要是甲烷微菌.这些基因在系统发育树上都处于相对独立的分支.此外,还有较多的dsrAB,mcrA基因来源于未知的新属或新种.这些结果表明该海区沉积物中由微生物参与的硫和甲烷循环比较活跃,而且其中可能存在多种新的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