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20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9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西成铅锌矿田矿物中包裹体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质概况西成铅锌矿田是我国重要的铅锌矿产地之一.矿田内的主要矿床规模大,储量集中,品位富,埋藏浅,可行性条件好. 矿田位于礼县-柞水华力西冒地槽褶皱带.古环境属主动型大陆边缘弧后盆地,这里的火成活动比较强烈.铅锌矿带分布在南、北两个火山活动区之间相对稳定的高地热流区,这些地区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相对较弱,可形成非岩浆成因的热卤水沉积-改造-再造型层控矿床. 矿区地层分为泥盆系下统(?)吴家山组,中统清水沟组和西汉水组,上统洞山组.西成地区  相似文献   
112.
野马泉金矿位于新疆准噶尔野马泉断块内,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志留系的浅变质舍碳碎屑岩类。矿体产在破碎蚀变的闪长玢岩脉及其边侧的片理化围岩中,与成矿有关的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和毒砂-黄铁矿化。稀土元素、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等研究表明,野马泉金矿的形成与闪长质岩浆作用密切相关。闪长质岩浆同化吸收了含碳质和黄铁矿的围岩,使岩浆中的金大量进入流体相,而演化成含矿热液。金矿化的闪长玢岩中锆石 U-Pb 一致年龄为252.5±1.8Ma 和254.5±0.9Ma,代表了新疆北部后碰撞构造-岩浆-成矿活动末期的产物。与野马泉矿床类似的金矿床,在准噶尔及邻区点多面广,其成矿特征介于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和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之间,应属一新的金矿(亚)类型-构造蚀变脉岩型。  相似文献   
113.
新疆准噶尔盆地西缘哈图金矿成矿流体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莉娟  朱和平 《中国地质》2006,33(3):666-671
哈图金矿石英中包裹体丰富,个体小,多为3~5μm,包裹体发育不好,反映了包裹体形成时受到了构造的挤压。成矿主要为中温、低盐度。包裹体中水主要为岩浆水,有少量天水的混合。哈图金矿的成矿物质主要为深源。围岩及矿体石英包裹体的稀土元素及碳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流体的稀土元素及矿化剂元素碳的来源与围岩关系不大,哈图金矿的成矿受地层的影响较小。成矿流体的研究显示金矿体向下仍有一定的延伸。  相似文献   
114.
新疆尾亚矿区3期岩浆混合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东天山的尾亚钒钛磁铁矿矿区,发育3期岩浆混合作用。第一期为辉长质与花岗质岩浆混合.并生成闪长质岩石;第二期为闪长质与花岗质岩浆的混合,生成了石英二长质岩浆;第三期为石英二长岩浆与闪长质岩浆的混合。在各类岩石氧化物对SiO2的哈克图解上,尾亚3期岩浆混合岩石的投影点分别呈相关的线性关系。在稀土和微量元素方面,3期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岩石分别表现出相近的地球化学特征。配分曲线形态各自相似.形成的过渡岩石——岩浆混合岩类与各自的端元岩石具有继承关系。3期岩浆混合作用之间具有明显的继承性:第一期形成的岩浆混合岩,成分相当于闪长岩,与第二期岩浆混合的基性端元属同类岩石.且与第二期各类岩石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第二期形成的石英二长闪长岩,与第三期的端元岩石石英二长斑岩体完全可以对比。尾亚地区的3期岩浆混合作用表明,混合作用可以是多阶段、多期次的,本区火成岩类最初的母岩浆是酸性的陆壳硅铝质和基性的幔源铁镁质岩浆。岩浆混合作用反映了本区壳幔相互作用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5.
新疆尾亚地区石英二长闪长岩的岩浆混合成因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新疆东天山的尾亚钒钛磁铁矿矿区,在花岗岩中含有大量闪长岩包体,而且花岗岩与闪长岩相互包裹、渗透,并在花岗岩与闪长岩接触带形成二者混合的产物——岩浆混合岩。通过野外特征、岩相学和矿物成分对比,发现矿区中部的石英二长闪长(斑)岩体与岩浆混合岩完全相同,表明该岩体系岩浆混合成因。各类参与岩浆混合作用岩石的岩相学和矿物学表现出典型的岩浆混合作用特征。矿物不平衡组构主要有:钾长石的更长环斑结构、斑晶的环边结构、针状磷灰石发育、暗色矿物的聚晶团块、岩浆混合岩中出现钾长石"变晶"等等。各类岩石中斜长石和角闪石的主要氧化物成分对SiO_2(%)表现出类似全岩哈克图解的线性关系。主要造岩矿物的化学成分以及钾长石巨晶的化学成分剖面,反映出本区岩浆混合作用有化学混合的参与。黑云母的化学成分表明,本区岩浆混合为以壳慢混源为基础的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116.
扬子地台西缘大梁子铅锌矿床是川滇黔铅锌矿集区具代表性的大型矿床之一,矿体主要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矿石矿物主要为闪锌矿和方铅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石英和方解石。大梁子铅锌矿床可划分闪锌矿-黄铁矿-炭质、闪锌矿-方铅矿和方铅矿-黄铜矿-碳酸盐三个成矿阶段。H-O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为中–低温(均一温度在117.5~320.3℃)及中-低盐度(盐度范围为5.11%~18.96%NaCl_(eqv))的盆地卤水,有机质参与成矿。灯影组白云岩与海相沉积碳酸盐岩具有相似的C、O同位素组成,而热液方解石C、O同位素组成均稍低于灯影组白云岩,可能是海相碳酸盐岩溶解与有机质共同作用的结果。矿区硫化物δ~(34)S值为9.8‰~20.8‰,结合成矿温度,S主要形成于灯影组海相硫酸盐的热化学还原作用。矿石硫化物的Pb同位素比值在Pb演化图解上主要落在上地壳与造山带之间,表明Pb具有壳源特征,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围岩,部分来自于基底地层。热液方解石及闪锌矿的(~(87)Sr/~(86)Sr)i比值均高于围岩,表明成矿流体可能流经了具有高(~(87)Sr/~(86)Sr)i比值的基底地层,并与其发生水岩反应及同位素交换。综上,大梁子铅锌矿床成矿流体具有盆地卤水特征,盆地卤水在运移过程中萃取了基底及围岩中的Pb、Zn等成矿物质,成矿流体运移至矿区"黑破带"时,在有机质作用下发生TSR作用,形成还原S,导致Pb、Zn等金属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117.
新疆准噶尔北缘早石炭世金-铜-钼成矿事件: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准噶尔北缘地区已发现多处大中型内生金属矿床,它们主要形成于2个构造-岩浆活动期,即泥盆纪洋陆俯冲期的岛弧型斑岩铜(金)矿,二叠纪后碰撞造山期的铜镍硫化物型矿床和造山型(或剪切带型)Au矿。作者近年来在对该区地质构造和矿床研究中获得了一批早石炭世成岩成矿年代学数据:除已发表的希勒库都克斑岩铜钼矿床流纹斑岩(329Ma)和辉钼矿(327Ma)年龄外,本文工作新近获得201金矿闪长岩年龄为324Ma、科克森套地区花岗闪长斑岩年龄为328Ma、库尔吐班套地区花岗岩年龄为323Ma、阿克塔斯Au矿区花岗闪长岩年龄为327Ma,这些年龄数据集中在323~328Ma,即早石炭世(主要在维宪阶和谢尔普霍夫阶)。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在早石炭世洋盆已经闭合进入碰撞造山阶段,该阶段岩浆活动以出露小规模中酸性岩脉、岩株为特征,构造活动和壳幔相互作用强烈,主要成矿类型有斑岩型Cu Mo矿、浅成低温热液型Au矿、脉岩-构造蚀变岩型Au矿,构成一独特的与浅成岩有关的早石炭世金-铜-钼成矿带。  相似文献   
118.
爆裂法测温在矿床地质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爆裂法是一种快速、经济的获取包裹体有关信息的方法.文章采用爆裂法测温提供的信息,并结合其它研究,综合分析认为新疆北部哈图金矿石英脉型矿体与蚀变岩型矿体成矿流体是不同来源流体叠加成矿,石英脉型与蚀变岩型矿体可以单独成矿;阔尔真阔腊金矿、哈图金矿、康古尔及红石金矿石英爆裂曲线出现强烈的α-β转变峰,其成矿与深部侵入岩浆热液有关,深部可能存在铜金盲矿体;石英滩、野马泉、科克萨依、布尔克斯岱金矿深部成矿可能性不大.实践已经证明上述成矿预测与实际地质找矿勘探结果基本是符合的,证实了爆裂法测温的确能反映重要的成矿信息,在矿床地质及成矿预测研究中可起重要作用.虽然爆裂法测温本身存在的缺陷和诸多不确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方法的进一步发展,但我们的研究实践表明,如果充分利用它的优势,扬长避短,爆裂法具有均一法无法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9.
新疆可可塔勒铅锌矿床海相火山岩碱交代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通过野外调查、岩相学、矿物化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认为泥盆纪以酸性海相火山岩为主的含矿岩系下部富钠和上部富钾是交代变质作用的产物;通过碱交代作用的热力学计算,初步认为:在对流循环成矿模式中,下降的海水被加热时由于温度的升高发生钠交代作用,成矿流体在运移和喷出过程中由于温度的降低而发生钾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120.
金顶铅锌矿床位于中国西南中新生代兰坪盆地,是亚洲第二大铅锌矿床,其巨大的储量和复杂的地质成矿史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研究,但在矿床成因和矿化过程的精细描述等方面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并结合硫化物的LA-(MC)ICP-MS微量元素和硫、铅同位素分析对该矿床进行了详细解剖。金顶铅锌矿床的含矿地层为景星组砂岩、云龙组含砾砂岩及灰岩角砾岩。成矿过程可分为2个主要阶段:第Ⅰ阶段早期为浸染状的黄铁矿-白铁矿-闪锌矿-方铅矿,晚期硫化物呈块状且出现天青石;第Ⅱ阶段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天青石-重晶石-方解石-石膏阶段。成矿过程中硫化物的原位微量元素和S-Pb同位素表现出规律演化特征。主要金属元素除了以简单的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闪锌矿中,Zn2+与微量元素存在4Zn2+?2Fe2++Ge4+、2Zn2+?Fe2++Mn2+、3Zn2+?In3++Sn3+等复杂的替代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