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53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冲洪积平原地面沉降特征及主控因素——以北京平原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毅  罗郧  郭高轩  罗勇  雷坤超  王荣 《地质通报》2016,35(12):2100-2110
北京由于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相继引发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其中地面沉降问题尤为突出。回顾了北京地面沉降发展历史,从平面和垂向上分析了地面沉降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北京冲洪积平原区沉降的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平面上,沉降分为南、北2个大区,7个沉降中心。北区已由多个单独沉降中心区扩展成一个大区域,南区北扩明显;(2)垂向上,南区第一压缩层为沉降主贡献层,沉降占比42%,浅部地层沉降速率减小,深部地层沉降速率增加。土体变形特征为塑性变形,包含蠕变变形;北区第二压缩层为沉降主贡献层,沉降占比65%,浅部沉降量值很小且波动平缓,深部沉降量相对较大。土体变形特征为浅部以弹性变形为主,深部以塑性变形为主,包含蠕变变形;(3)沉降受构造作用及基底格架控制,北东方向受冲洪积扇上部单一砂卵砾石的地层条件控制扩展范围有限,沉降整体向北西、南东方向扩张;(4)地层结构决定沉降平面和垂向分布特征,尤其北部冲洪积与南部湖相沉积的差异,是产生深浅部地层沉降贡献率不同的重要因素;(5)地下水开采仍是沉降产生的主因,地下水漏斗的扩展和沉降中心的分布高度吻合,主要沉降层地下水位下降速率与沉降速率成正比。  相似文献   
42.
桡足类的休眠与滞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希福  王荣 《海洋科学》2001,25(5):24-26
为了度过不利的环境条件 ,很多桡足类同陆生昆虫那样 ,会进入一个停滞发育的时期 ,称为滞育。有些桡足类在生活史中出现滞育属于专性的 ,而另一些种类则是兼性的 ,在发育期间仅在某些情况下出现滞育。前者如在大西洋中的主要桡足类种群如飞马哲水蚤 (Calanusfinmarchicus) ,在第4、第5桡足幼体期进入6月份便开始休眠。后者如近邻剑水蚤 (Cyclopsvicinus)在饵料缺乏、种群密度过高、温度变化剧烈或捕食压力太大时都会进入滞育状态。桡足类浮游生物在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中具有上行控制和下行控制的双重作…  相似文献   
43.
稀土元素铈(Ⅲ)对卤虫卵孵化率及幼体变态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稀土元素是钪、钇和原子序数57~71的15个元素的总称。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广泛地应用于电子技术、原子能工业、玻璃及制陶工业、石油化工、医学、农业及科学研究上。我国是世界上稀土蕴藏量最丰富的国家 ,目前已探明的储量占世界总量的80 %。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将稀土用于农业和水产养殖获得成功 ,并已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据张芳捷等报道 ,近20a来 ,我国已经在咸、淡水池塘推广使用稀土660×104ha ,单产提高14.41%~18.81 %。铈元素是稀土元素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占稀土总量的45% ,海洋和海洋生物中都含有一…  相似文献   
44.
张武昌  王荣  王克 《海洋科学》2002,26(9):20-21
近年来 ,微型浮游动物的研究受到人们的重视。自由生纤毛虫和桡足类幼虫是微型浮游动物的重要类群 ,本文报道1997年7月一航次中莱州湾自由生纤毛虫和桡足类幼虫的分布 。1材料和方法本文的采样于1997年7月19~24日搭乘“海监11”船完成 ,调查站位如图1(A)所示 ,调查海区平均水深17m。在每一站位用CTD测量水体的温度和盐度。用荧光光度计测量叶绿素a浓度。在各站位采表层水1dm3装入塑料样品瓶中 ,加Lugol's溶液至2 %浓度固定水样。样品在一个月内分析完毕。分析时 ,样品被逐级浓缩至100cm3左…  相似文献   
45.
春季东海表层水叶绿素a含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科学一号”调查船1994年4月在东海10个断面上所进行的表层水连续走航观测资料(总航程3600km,47万个观测数据),研究东海表层水叶绿素α含量在不同空间尺度(0.01-100km)上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叶绿素α含量在陆架区高,在外海抵;测区南部海域的含量一般高于北部海域。叶绿素α含量的分布形态变化很大,在某些外海深水区,叶绿素α含量连续百余公里没有显著变化,变化幅度小于0.2mg/m3;而在某些近海浅水区,叶绿素α含量在不到1公里范围内的变化幅度达1.5mg/m3。叶绿素α含量大体存在着三种不同尺度的变化:普遍存在的0.01-0.1km量级的小尺度小幅度变化;1-10km量级的与斑块分市相关的脉冲式变化;更大尺度的与水团生产力水平相关的变化。功率谱随波数增加呈下降趋势,说明大幅度变化对应大空间尺度。  相似文献   
46.
东海颗粒有机碳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于1994年春季(4月)和秋季(10-11月)对东海颗粒有机碳(POC),颗粒氮,ATP(三磷酸腺苷)进行测定,通过ATP定量区分POC中的生命与非生命部分,结果表明,春秋两季POC的平均值为417μg/L其中春季为280μg/L,生命部分占10%;秋季为541μg/L,生命部分占4%,春季表层POC以东海陆架中部为高值区同周围递减,与ATP的分布相似,而且颗粒有机物中的C:N比值较低(7.63)  相似文献   
47.
渤海中南部春秋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50年以前有关报道渤海浮游动物的文献很少。1958~1959年的全国海洋普查取得了大量的浮游动物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海洋组海洋综合调查办公室编,1964)。1982~1984年,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进行了每月一次的浮游动物调查(白雪娥等,1991)。1984年8月,11月和1985年2月,5月,有4个季度的浮游动物调查(孟凡等,1993)。除此之外,一些专家就渤海部分海区的浮游动物进行了研究(肖贻昌,1988;钟贻诚等,1984)。作为“渤海生态系统动力学和生物资源持续利用”研究的一部分,本文报道1998年秋季和1999年春季渤海浮游动物群落的调查结果,为渤海生态系统研究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48.
面向对象最优分割尺度的选择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面向对象多尺度分割方法存在处理的过程会产生不确定性误差,或分割效果依赖矢量边界线与真实边界的吻合程度等不足,该文以IKONOS、QuickBird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例,基于Definens平台面向对象多尺度分割算法,依据"种内一致性最大、类间异质性最大"原则,利用标准差及分割斑块对象与领域均值差分绝对值构建了与领域绝对均值差分方差比指数指标来定量选择最优分割尺度,并提出依据不同波段对分割斑块的贡献值不同,赋予不同权重,构建加权对象匹配度指数指标的方法,对分割结果进行评价与验证,最后对最优分割尺度选择及评价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9.
南极磷虾年龄鉴定研究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松  王荣 《极地研究》1995,7(2):62-65
本文对国际上有关南极磷虾(Euphausiasuperba)的寿命和年龄鉴定研究的现状、研究过程中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各种不同的磷虾年龄鉴定方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