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
A numerical method of statistical pattern recognition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Different from the discriminatory analysis method currently used in the mathemalic statistics, it is unnecessary to assume that the predictand should be subject to a certain distribution. On the contrary, the statis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dictand and predictor has been obtained directly with computer according to actual distribution to recognize the category of patterns. Result of forecast has been improved as compared with the usual analytic discriminatory method. The influence of predictor on predictand can be seen clearly from this method and the transparency is good. Therefore, it is better to use the method in very short range forecast for which causality is more obvious.  相似文献   
12.
以临沂市兰山区李官镇为例探讨了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的分维特征,讨论了分维值与土地利用复杂性和稳定性的关系。经研究,李官镇土地利用结构具有分形特征,人为因素对农村道路、沟渠和有林地的影响突出,使得这3种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呈现复杂化和不规则化,在以后的规划中应以合理规划农村道路,合理布局沟渠和有林地为主要思路,为土地利用科学规划提供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13.
东亚温带低气压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荣华 《气象学报》1963,33(1):15-24
本文利用1951—1960年的亚洲地面天气图,分月統計东亚地区(70°E以东,55°N以南)每2.5°×2.5°經緯格內低压中心通过的頻数,繪制了頻数分布图,确定出低压移动的主要路径,此外,还繪制了冬半年和夏半年低压发生(初現)頻数分布图、頻数百分率的随緯度分布和沿120°E与110°E經线上低压中心通过頻数的各月綜合图。結果得出:1.东亚大陆中緯度西风带的低压主要出現在蒙古人民共和国中部到我国的东北地区,20°N以南不出現溫带低气压;2.45°N以南的我国大陆上低压很弱,大多数不閉合,只有在我国东部或入海后才发展;3.日本东南面海上是低压路径的集中带;4.春季低压出現最为頻繁,秋季次之,夏季我国江淮流域低压有所增多。 最后,对低压路径进行了分类,把东亚的溫带低气压划为五大类和十一亚类,并对各类低压分别作了簡要的叙述。  相似文献   
14.
模糊理论在遥感图像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0年假彩色遥感图像,采用模糊C-均值法中的欧氏距离和马氏距离法对崇明东滩的遥感图像进行了处理。通过对白色覆盖物、未耕种土地、一号水稻田、水体和二号水稻田的分类结果表明,欧氏距离的聚类结果优于马氏距离。  相似文献   
15.
盐构造与油气成藏关系密切,一直是构造地质和石油地质研究的热点。滨里海盆地下二叠统孔谷阶发育巨厚盐层,并发育盐底辟、盐枕、盐滚、盐边凹陷、盐焊接和龟背等多种盐构造,盐构造类型多、变形机理各异。由于盐构造成因复杂,导致对盐构造宏观变形动力机制、下伏地层微地貌对上覆盐层构造变形影响等认识不清,制约了对盐构造形成机理的认识。本文根据滨里海盆地东缘地震资料和地层特征,建立了地质模型,设计了相应的盐构造物理模拟实验;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盐构造变形动态过程,梳理了盐构造变形机理及与下伏地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早期盐层变形动力主要为外部挤压力和盐层滑脱流动变形,滨里海盆地构造变形外力主要来自东部乌拉尔造山作用,造山运动造成盐层塑性流动滑脱变形形成层间褶皱及与盐层相关的断裂;(2)晚期盐构造幅度和巨厚盐丘形成动力主要为上覆沉积物的差异负载和下伏地层微地貌古构造背景,在滨里海盆地晚二叠世到三叠纪,来自东部乌拉尔褶皱带的碎屑物持续向盆地充填沉积形成差异负载,造成盐层纵向的剧烈变形,而下伏地层正向微地貌加速了这种变形。这些试验结果对滨里海盆地盐相关构造的认识和油气勘探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三维空间关系比二维要复杂得多,它们的缓冲分析功能也多是基于二维数据运算,基本没有实现构建管线实体的三维缓冲体,非真正意义上的三维缓冲分析。该文采用断面与体面三角剖分拟合的方法,基于OpenGL构建了管线实体的点、线、体的三维缓冲体模型,实现了管线实体的缓冲体分析,验证了缓冲体分析算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进行拆旧区适宜性评价的基础,文章通过分析挂钩拆旧区适宜性内涵、分析其构成要素,基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原则构建了拆旧区适宜性理论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家筛选、相关性分析、鉴别力分析,最终确定了四个方面,分别是自然条件、经济可行性、农户意愿和农村居民点用地利用状况,在此基础上又细分29个指标.研究成果可以为筛选合适的挂钩拆旧区提供决策信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邓红艳  王荣华 《地下水》2011,(4):143-144
混凝土表面缺陷处理的施工质量,主要取决于修补材料的正确选用和修补工艺的正确操作。修补材料主要包括表层缺陷修补材料、混凝土表面保护和浅层修补材料及孔槽填补材料;工艺优化主要包括湿润养护工艺优化、大面积修补工艺优化、小孔洞填补工艺优化、大孔洞填补工艺优化。三峡大坝三期工程混凝土表面缺陷处理的修补材料,都经过推荐、调查、室内...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describes a geopotential thickness difference method for computing instability energy E. EP1P2 =g0 ( ΔHsP1P2-ΔHP1P2 , where ΔHP1P2 is the geopotential thickness of P1-P2 level; ΔHsP1P2 is called adia-batic geopotential thickness, based on which a computational method for high resolution of instability energy is proposed. E(x,y)≈g0(A(x,y) - B(x,y)), where A is interpolating polynomial of ΔHSP2P2 and it is afunction ofθe, of surface observing stations (x, y); B(x,y) is the thickness over corresponding stations (x, y) obtained using surface fitting method. Therefore, data of METAR can be used by computer to produce hourly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chart of E of surface observing station density. With the result that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resolution of stability analysis has been improved. Practical use has shown that this method is an effective tool for very short range forecast of severe convective storms.  相似文献   
20.
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研究区,利用2010年、2012年的数据得出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利用基于逻辑回归的CA模型理论对土地利用变化、城市扩展进行模拟研究,并结合实际的政策对其发展变化过程和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显示该研究区域内在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用地将持续增加,耕地资源将因城市建设而继续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