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分析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CT表现,探讨MSCT对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6例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病例,总结CT对血肿的检出率、血肿的分布、随时间推移血肿的变化特点及其并发其他脏器损伤情况。结果:26例均为单侧肾上腺血肿,其中右侧25例,左侧1例,25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结论:MSCT能准确显示肾上腺血肿大小、形态及密度,CT随诊对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近10a来在黄海每年发生大规模聚集铜藻的来源进行初步探讨。通过观测漂浮铜藻及底栖铜藻周年发生发展情况、黄海冷水团、漂浮铜藻基因差异、海流及风向等因素对漂浮铜藻影响,对北黄海漂浮铜藻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北黄海5 m水层的温度适宜漂浮铜藻老枝在当地海区度夏及越冬。春季漂浮铜藻可能有两种来源,一是东海漂浮铜藻漂移而来,二是当地或者附近海域漂浮铜藻老枝越冬而来;而冬季漂浮铜藻,推测是当年春季漂浮铜藻老枝度夏而来。漂浮铜藻最初始来源,可能是黄海及东海近海的底栖铜藻营养枝断裂而来。  相似文献   
13.
以粤港澳大湾区点尺度的发明专利空间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战略性产业与专利IPC分类号之间的联系,提取了大湾区6类主要行业的发明专利,利用核密度分析、标准差尾值检验、熵值法和平均最邻近距离分析等方法,识别粤港澳大湾区多类型技术创新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差异。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技术创新的地理格局呈现显著的空间不均衡性,区域尺度形成了广州与深圳2个集聚核心,珠江东西两岸在创新能力上存在较大差距,技术多样性的区位主要分布在大湾区核心城市的核心区;新一代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绿色石化3类产业的创新占大湾区整体的51.67%,不同技术类型的创新在空间上呈现显著分异,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东莞、珠海的核心区,其中,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的空间集聚度最高。  相似文献   
14.
极盖区等离子体云块是电子密度比背景高出2倍及以上的高密度不均匀体,极向边界点亮是夜侧极光卵极向边界亮度显著增强的极光结构。探究极盖区等离子体云块与极向边界点亮现象的形成和演化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对理解极区电离层-磁层耦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北极黄河站全天空极光成像仪、欧洲非相干散射雷达(EISCAT)、SuperDARN雷达和GPSTEC等多手段观测数据,揭示极盖区等离子体云块运动到夜侧极光卵极向边界,进而触发极向边界点亮的完整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高密度等离子体云块从极盖区运动到夜侧极光卵极向边界时,极向边界附近的极光强度明显增加,即出现了极向边界点亮现象。(2)极光亚暴发生后,极光卵极向膨胀,极向边界到达EISCAT Svalbard 42 m雷达观测视野。该雷达观测到了高密度、高电子和离子温度的结构,并伴随着电子密度峰值高度下降和离子上行等现象,这与高密度等离子体云块的输运和当地的极光粒子沉降密切相关。(3)从日侧向夜侧输运的等离子体云块到达夜侧极光卵极向边界附近时可能触发极向边界点亮,并且影响等离子体云块和极光粒子沉降接触区域的等离子体特征,这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夜侧极区电离层...  相似文献   
15.
脆嫩–厚成期海带物质成分变化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法,分别测定了脆嫩-厚成期(1~5月份)荣成地区养殖海带体内9种物质(蛋白、脂肪、粗纤维、粗灰分、碘、磷、钙、铁和锌)含量,系统分析了各物质成分含量变化规律,以及各成分与海水温度的关联性。分析表明,不同物质质量分数最高值出现时间不同,其中蛋白质和粗灰分质量分数最高值出现在1月份,脂肪、磷和锌出现在2月份,碘和铁出现在3月份,粗纤维和钙出现在5月份。同时,1~5月份各种物质质量分数变化规律也不相同,蛋白质、粗灰分、磷和锌的质量分数呈现下降趋势,粗纤维、钙的质量分数呈上升趋势,而碘和铁的质量分数变化不稳定。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粗灰分、磷和锌含量变化与温度有显著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
地质灾害隐患自动化监测作为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手段,能显著的提升预警能力,对隐患点进行有效管控。本文以望谟县地质灾害隐患现状为例,分析了自动化监测站点建设的必要性,并分析了望谟县新屯纳包滑坡自动化监测项目与仪器选择,以及监测点布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海带雌性配子体克隆细胞的超低温保存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种质资源保存的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在国内外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在藻类种质保存工作方面,绿藻、硅藻、蓝藻[2~6]以及紫菜[7~9]的超低温保存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海带配子体(克隆)是一种以有丝分裂方式进行细胞增殖的微小藻体,并可通过两性生殖或单性生殖发育成大型叶状体.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俚岛、荣成靖海卫、文登泽库近岸海域潮间带大型海藻资源调查发现,底质对海藻的种数及分布均有影响。荣成俚岛潮间带为岩礁底质,海藻的种数较多,有3门31属37种,荣成靖海卫与文登泽库潮间带以砂质底为主,海藻的种数较少,分别为3门8属11种与3门7属9种。岩礁底质的形状、布局影响海藻的生长与分布,分析了九种不同岩礁类型的海藻分布规律以及适宜生长的海藻种类多数海藻不易在岩礁迎浪面附着,在低潮带,易在有一定沉积效应处生长,在高潮带,易在有一定的存水量的地方生长。研究结果对潮间带海藻资源增殖与恢复中藻礁材质、形状等的选用与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子通信产业受国际贸易保护的冲击日趋严重。国际贸易保护与地方知识产权制度通过影响企业参与全球生产网络(GPN)高技术附加值环节,而影响中国电子通信业在全球的分工。制度是衔接演化经济地理与GPN两个范式重要的共有要素,但已有文献对产业演化、制度变迁与GPN动态三者之间的融合缺乏关注,关于超国家制度与区域制度对区域产业嵌入GPN的复杂影响探讨不足。本研究基于2002—2016年间中国的国际贸易和相关制度数据,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分析中国电子通信产业嵌入GPN的分工情况对国际贸易保护与地方知识产权制度演变的时间响应;并进一步建立空间收敛模型,对不同区域间这一分工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总体而言中国各地区电子通信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差异未随时间变化而缩小,贸易保护使得区域间电子通信业参与全球分工的差异逐渐扩大,而知识产权制度则有助于缩小区域间的这一差异。具体发现:① 在东部地区,各省份的国际分工差异随时间变化而扩大,而中部地区各省份的差异则在缩小。② 从长期来看,贸易保护制度有助于提升中国整体和东部、中部地区电子通信业在国际上的水平分工度;东部地区对贸易保护制度的响应更快;贸易保护对东部地区在国际分工中位置变动的影响更强。③ 各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对其产业嵌入GPN分工演化的影响不尽相同,且影响并不显著。研究结果对当前中国电子通信业遭遇贸易保护冲击以及“双循环”战略背景下制定相关政策具有指导意义。当下制定产业发展政策需要因地制宜,考虑各地区电子通信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实现出口额和产品附加值的双增长。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滨海土壤盐碱度高导致的景观萧条问题,利用限氧热解技术制备浒苔生物炭及利用H_3PO_4改性浒苔生物炭,研究生物炭在盐碱土浸提液、非盐碱土和盐碱土中对Na~+的吸附迁移机制。结果表明,生物炭对Na~+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10%H_3PO_4(v/v)改性的生物炭(A2)对Na~+的吸附率最大,吸附容量最大为10.03 mg/g,是原始生物炭的2倍。添加5%(w/w)A2可使盐碱土的pH值由7.90~7.98降低至7.21~7.29。生物炭的添加减少了盐分随水分的上移,在植物根区形成相对的低Na~+、低pH区,有利于缓解盐碱对植物的胁迫。H_3PO_4改性后的生物炭增加了比表面积、羧基和羟基等含氧官能团,同时,H~+取代了与-COO-结合的大量金属阳离子,然后被盐碱土的碱性成分消耗,空出的位点又与Na~+结合,降低了土壤盐碱度。故H_3PO_4改性浒苔生物炭有利于改良滨海盐碱土,提高植被的覆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