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新生代期间的印度-亚欧板块碰撞及青藏高原隆升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四川盐源盆地位于红河断裂带和鲜水河-小江断裂带之间的川滇地块,是板块碰撞过程中形成的构造逸出盆地,其形成演化对揭示板块碰撞及高原隆升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测试了盐源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沉积地层的粒度,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小波变换分析,结果表明,小波变换能够直观地反映粒度变化的潜在周期,为沉积界面的定量划分提供了一种有效方式。依据粒度数据的小波变换分析结果,盐源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沉积地层可以划分出2个一级突变、6个二级突变和6个三级突变,这些突变反映了不同时间尺度构造、沉积环境的变化。对不同时段典型样品粒度分布特征的进一步分析表明,该序列为一套以湖泊、河流相沉积为主的地层,结合粒度小波变换的一级突变,将盐源盆地的形成演化划分为三个阶段:5.4~4.7 Ma是盆地的形成阶段,沉积类型主要为浅湖亚相,在粒度小波变换曲线中表现为高幅震荡特征;4.7~3.6 Ma是盆地的扩张阶段,沉积类型主要为深湖、半深湖亚相,粒度小波变换曲线表现为低幅震荡特征;3.6~1.8 Ma对应于盆地的萎缩、充填阶段,其沉积相和小波变化曲线特征与盆地的形成阶段相似。上新世早期的盆地形成(5.4~4.7 Ma)与印度-亚欧板块在此时期的一次碰撞事件密切相关,而发生于3.6 Ma的盐源盆地沉积环境巨变则对应于青藏高原的一个重要隆升期。 相似文献
12.
可容纳空间增加速率与沉积物供应速率的比,即A/S,作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参数,主要应用于划分地层旋回性。根据岩相特征对A/S值变化的响应,本文提出了A/S区间量化方法来确定A/S值。鉴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建立理想沉积模型,并对模型中的各种岩相分别赋值(由底部向顶部,ZYXWDCBA,分别为12345678)。根据沉积地层岩相值的变化,划分为基准面上升(岩相值向上增加)与下降(岩相值向上减小)两个区间,并定义单个区间内岩相值与底部岩相值的比值为该岩相地层的A/S值,同趋势区间岩相的A/S值相同。据此定义出的A/S值及其纵向变化意义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中A/S值变化意义保持一致。应用本文提出的A/S值量化方法,对经典辫状河沉积岩相进行标准A/S量化研究,确立了各岩相的A/S值。应用于两个实例研究中确定A/S值,并利用A/S值来划分短期基准面旋回,与经典理论划分出的旋回特征具有较好的对比性,划分成果统一且操作简单,避免了同种沉积不同沉积旋回特征的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13.
陕西黄陇煤田是我国主要产煤基地之一,煤层开采主要受顶板巨厚洛河组砂岩水威胁,水害防控形势严峻,分析顶板涌水特征、研究水害防控关键技术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大意义。在收集该区域典型煤矿工作面涌水量资料的基础上,分析顶板水害类型及其主控因素,总结工作面涌水量变化规律,并研究顶板巨厚砂岩含水层水害形成机理,进而提出顶板水害防控关键技术。结果表明:(1)黄陇煤田顶板含水层充水可分为持续涌水式、非持续涌水式和泥砂溃涌式3类,持续涌水式包括可控持续型和高强度持续型,非持续涌水式分为离层涌水型(包括偶发离层涌水型和频发离层涌水型)和脉冲式涌水型,以及泥砂溃涌型共6型。(2)关键隔水层厚度、煤层与洛河组砂岩间距、洛河组砂岩的富水性共同决定顶板涌水形式:当关键隔水层厚度较小甚至缺失,洛河组砂岩富水性弱且与煤层间距较小时,发生脉冲式涌水;当关键隔水层厚度较大且分布稳定,洛河组砂岩富水性中等至强且与煤层间距较小时发生持续涌水;当关键隔水层巨厚,洛河组砂岩富水性弱且与煤层间距巨大时发生离层涌水;当煤层顶板导水裂隙带范围内的侏罗系地层发育胶结不良地质体或煤层出现冒顶现象,容易形成水砂溃涌灾害。(3)地下水位监测预警技术、地面钻孔疏放离层积水技术、井下泄水巷集中排水技术、排水系统建设与维护技术、减水开采技术等是黄陇煤田水害防治的关键技术;工作面精细管理制度、工作面水情日分析制度、专家会诊及对标学习制度等是做好水害防治工作的配套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对松辽盆地南部西斜坡地区的青山口组地层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工作,从中识别出6个具等时意义的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4级层序)。建立了层序界面的岩心识别标志,即旋回叠加样式的变化面、岩性突变面—冲刷面、相类型的变化面和暴露剥蚀面,在测井曲线上,层序界面位于测井曲线幅度发生明显变化或曲线组合型式的转换处,在研究区地震剖面上的层序界面识别标志(超削反射终止特征)不明显。根据层序划分和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把4级层序界面划分为不整合面、沉积作用转换面和顶超面,并对层序界面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确定了研究层段湖泛面包括三角洲体系—湖泛面、深水湖—浊积体系—湖泛面和河流体系—洪泛面3种类型。层序界面和湖泛面的识别和确定,对于研究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和对储层分布规律的研究与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是一套黑色富有机质海相页岩,而龙马溪组底部的高伽马(GR)层段为主要产气层段,研究GR峰的沉积成因,对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常规测井和能谱测井、岩芯、岩石薄片、微量元素、矿物成分等资料,对GR峰层段划分五峰组上部页岩A段、五峰组顶部观音桥B段、龙马溪组底部GR峰值C段以及龙马溪组底部次峰D段四个沉积阶段,进而分析了各个阶段的U、TH、K与GR的相关性以及沉积变化特征。研究显示:高GR峰的出现是由于铀元素富集主导的;探讨沉积阶段内多种地质事件引起的沉积环境、有机质、黏土矿物以及含铁、含磷矿物的变化特征及其对铀元素富集的促进作用;高GR峰的出现是一次集合地质事件的地质响应,是由冰期末期的快速海侵、海水分层、陆上火山喷发以及海底岩浆热液等综合因素导致的;根据五峰组顶部观音桥层沉积特征显示,观音桥冰期的成因符合"冰川灾变"和"雪球假说",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GR峰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天然气水合物体系一般由地震上的似海底反射层BSR和下伏强振幅带(解释为游离气FGZs)所指示,但并非所有BSR及下伏强振幅带都与水合物和游离气有关.本文通过提取多种属性剖面,优选出视极性属性来辅助判断与水合物有关的BSR和下伏FGZs.一般来说,BSR和FGZs的顶部反射层表现为负视极性、高振幅的强反射特征.研究发现,尼日尔三角洲南部的水合物主要分布在与重力作用有关的生长断层及伴生的滚动背斜地区,广泛发育的断层、气烟囱、不整合面,以及砂岩层都可作为流体运移通道.除为水合物体系提供气源,这些流体运移通道还在水合物分解或FGZs超压时发挥作用,使游离气沿通道在FGZs和含水合物地层间循环,部分游离气可运移至海底进入海水甚至大气中.总之,视极性是判断水合物相关地震指示标志的有效属性,流体运移通道对尼日尔三角洲的水合物成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18.
博兴洼陷油气勘探已进入隐蔽油气藏为主的勘探阶段,储集砂体的分布,尤其是能够形成地层岩性油藏的有利储集砂体的分布,是油气勘探的关键.研究区主要发育有浊积扇、辫状三角洲前缘和近岸水下扇三种类型的储集砂体,其中浊积扇扇体是岩性圈闭勘探的最有利砂体.通过已发现油气藏的地层位置分析,发现MSC8、MSC7、MSC6、MSC5、MSC2旋回的上升半旋回是有利储集砂体发育的主要层段,浊积扇砂体发育,且具有有利的油气成藏条件.平面上,MSC8旋回的有利储集砂体主要发育在高青断层东南侧的狭长区域内,MSC5、MSC6、MSC7旋回的有利储集砂体发育在坡折带之下的洼陷区.综合上述分析,预测了坡折带下部洼陷区、高青断裂下降盘和高24-高27井间区域3个岩性和构造-岩性圈闭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19.
“转换面”的概念及其层序地层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不整合面作为层序界面,是经典层序地层学派的基本观点,对沉积盆地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对高频层序分析而言,由于三维空间中沉积作用的连续性、不整合面分布的局限性,以及不整合面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等时面。因此以不整合面作为层序界面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由此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中,引入了"转换面"的概念。转换面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基准面由上升变为下降或由下降变为上升的转换,一是由于基准面的升降转换所引起的沉积作用的转换。转换面可分为两大类,基准面由下降变为上升的转换面,包括不整合面、顶超面及进积与退积转换面;基准面由上升变为下降的转换面,主要为洪泛面。作者探讨了顶超面、进积与退积作用的转换面和洪泛面的特征及层序意义。"转换面"概念的提出对高频层序(如四级、五级层序)划分具有重要的意义,使层序地层理论与分析方法能更有效地应用于油气勘探与开发实践。以济阳坳陷博兴洼陷沙三段的辫状三角洲-滑塌浊积扇体系为例,通过内部转换面的识别,将沙三段划分为4个长期旋回和8个中期旋回,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研究区较高精度的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