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国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各类“城市病”是多数城市必须面对的难题,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成为各个城市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从21世纪起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十几年来地下空间利用增长迅猛,成就斐然。文章总结了当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各功能开发现状,并分等级叙述了我国几类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最后文章提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趋势是向地质调查先行,网络化与分层化规划,协同化利用,内部环境生态化和人性化,管理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不同城市将根据其社会经济需求和地质环境特点差异化重点开发,科学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发挥其社会、经济效益,让城市更美好。 相似文献
92.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通过梳理和分析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理论、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围绕城市地下空间探测与安全利用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提出了“全要素”精细探测、“全资源”整体评价、“全空间”协同规划与“全环境”监测预警的城市地下空间探测与安全利用战略构想,构建了城市地下系统平衡和扰动再平衡、地下全空间资源评价、地下空间区划与协同规划三大理论体系和城市地下空间精细探测资源评价、城市地下空间区划协同规划、地下空间勘察施工建造、地下空间监测-预警四大技术体系,为推动我国建立城市立体开发新模式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3.
94.
针对测制困难地区地形图的特点,介绍了利用WorldView-2卫星影像测制困难地区地形图的技术流程,总结了提高成果质量的方法,对困难地区地形图大面积测制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5.
UCXP-wa相机影像分辨率较高,已经成为国内航空摄影测量的主流设备。本文结合吉林某测区任务,介绍了利用UCXP-wa相机影像数据快速制作正射影像的技术流程,并结合实际工作,对作业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提高正射影像质量和效率的方法及技巧。 相似文献
96.
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城市排水管网的规范设计.合肥市原有暴雨强度公式亟需重新修订。对合肥市董铺站1965~2012年共48年的全部暴雨资料进行分析,用年最大值法取样,采用皮尔逊-Ⅲ型分布,指数分布和耿贝尔分布曲线进行拟合,对频率分析后的数据分别采用了麦夸尔特法,高斯-牛顿法,遗传算法,拟牛顿法,模拟退火法,粒子群算法共6种优化算法进行公式参数推求,最终确定以指数分布配合麦夸尔特法确定的公式精度最好,公式精度大大优于合肥市原有的暴雨强度公式,所推求出的暴雨强度公式可用于洪水灾害的危险性分析、城市给水排水设计等供水灾害管理中,对合肥市的防涝、排涝、排水设施规划和工程设计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7.
DDC桩,又叫孔内深层强夯法,是先成孔至预定深度、然后自下而上分层填料强夯形成高承载力的密实桩体和强力挤密的桩间土的地基处理工法。DDC桩具有强力的挤密、置换作用;当采用硬质石料作为填料时,桩体形成竖向排水通道,有利于地基土排水固结。振动沉管碎石桩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地基处理方法。虽然两者施工工艺有较大差别,但是用于处理黏性土时,两者受力原理和改善地基土的原理类似。DDC桩可看作大直径的碎石桩,桩位布置大而疏;同理,碎石桩可看作小直径的DDC桩,桩位布置小而密。本文以西南山区机场建设过程中地基处理为背景,从固结排水效果、抗剪强度指标、造价与工效以及施工质量控制4方面对两者进行理论推导或定量的分析比较,为山区机场岩土工程设计人员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和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8.
川藏铁路拉林段控制性工程巴玉隧道,施工过程中岩爆频发且呈现邻近区域岩爆位置不一现象。为此,通过微震监测系统原位观测了岩爆位置偏转过程中的岩体破裂演化规律,进一步探讨了岩爆位置发生偏转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岩爆位置偏转段两侧微震信息呈不均匀分布特征,微震活动(事件数、能量和视体积等参数)随岩爆偏转向岩爆发生位置集核偏转,两者具有良好的空间相关性。岩爆位置偏转段岩体损伤区及视应力的演化特征说明岩爆位置偏转与局部应力集中区变化相关,应力集中程度大的区域更易发生岩爆。相关研究成果对岩爆位置偏转预警及防治具有一定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
传统桩基础结构抗震设计中一般认为忽略结构与桩基础相互作用影响使得结构所受惯性作用计算结果偏于保守,但对几次强震中地震动反应谱和桩基础结构震害特征的总结与分析表明,液化作用和结构与桩基础相互作用可能导致桩基础结构惯性作用增强。通过可液化地基中桩基础结构的动力离心模型试验手段,分析了地基液化对结构与桩惯性相互作用的影响,发展了适用于表层液化地基中的结构与桩惯性相互作用的简化计算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文中及Wilson等的离心模型试验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构加速度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0.
本文探讨了体感温度与气温、风速、相对湿度的关系,得出冷热指数经验公式,并从人体感受、着装、气象保健等方面,确定冷热指数等级。根据不同冷热等级提出相应的服务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