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浅层地震勘探方法在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践表明,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可以获取深度十米至几十米的浅层地层反射信号,且大部分反射剖面均可较清楚地揭示出浅部断层位置和断层特征,地震数据处理是准确识别近地表活动断层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资料分辨率和信噪比的有效途径。本文应用邯郸市活动断层浅层地震资料,运用多途径、分步骤的去噪技术和方法,压制干扰,极大地提高了资料的分辨率和信噪比,并对活动断层的典型剖面进行重点研究和验证。  相似文献   
12.
跨边界含水层作为地下水资源系统的一部分,涉及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利益关系。文章分析了跨边界含水层问题,针对亚洲东部、中部和南部地下水系统,圈定了具有重要意义的跨国界含水层9处。对这些含水层,特别是我国边界上的黑龙江一阿穆尔河平原和伊犁河谷含水层进行了评价;对我国跨省界含水层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跨边界含水层问题,对管理国家或地区之间共有的珍贵地下水资源,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溧阳地震台体积式应变仪记录的各种干扰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2004年4月27日记录的干扰为区域应力场变化引起地壳断层蠕变的“慢地震”,2004年5月26至29日发生在江苏及邻近地区的5次中等地震,与这次区域应力场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体应变数字记录特征与中强震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溧阳地震台体应变资料的分析研究 ,发现南黄海中强震和台湾大震前后 ,溧阳台体应变观测到一些前兆异常反映 ,异常幅度达 1 4 4× 10 - 7;并且找出了南黄海地震以及台湾大震前溧阳台体应变观测的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15.
根据游客的景区游览需求,本文提出并设计了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旅游GIS系统。文章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方案以及景区地图浏览、游览路线规划、景点语音讲解等模块功能。该系统具有"招之即来、用完即走"的特点,并且在传统的影像、矢量地图基础上,结合手绘地图更直观的表现出景区特点,能够有效提升用户体验,是智慧城市研究中实现智慧旅游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均一石以隐晶质岩性、无纹层与凝块结构发育为特征,与叠层石、凝块石、树形石并列为典型的微生物岩。然而,由于均一石在1995年命名以来很少在地层记录中得到识别和描述,并且缺乏现代实例的类比物,使得关于均一石的报道极具研究价值。为研究华北地台寒武系均一石沉积组构与形成环境特征,系统性地针对河北涞源祁家峪剖面芙蓉统长山组均一石生物丘进行研究。芙蓉统长山组从下部陆棚相钙质泥岩向上变浅至浅缓坡相厚层块状泥晶灰岩,组成了一个淹没不整合型三级层序。三级层序顶部的浅缓坡相厚层块状泥晶灰岩层,代表强迫型海退过程沉积,其内部发育一系列米级均一石生物丘。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生物丘主体为致密泥晶及少量微量晶组成,其中可见到附枝菌(Epiphyton)、葛万菌(Girvanella)、肾形菌(Renalcis)等钙化微生物化石。这些钙化微生物(蓝细菌)化石的出现,代表了显生宙第一幕蓝细菌钙化作用事件的证据,同时间接的说明均一石生物丘形成于蓝细菌主导的微生物席的钙化作用过程之中。同时,生物丘内还局部集中发育底栖鲕粒与草莓状黄铁矿颗粒,表明了生物丘形成过程中复杂的微生物沉积作用机制。因此,河北涞源长山组顶部的均一石生物丘,尽管泥晶和微亮晶是其基本构成,但是各种钙化蓝细菌化石以及底栖鲕粒与草莓状黄铁矿颗粒的局部出现表明了在蓝细菌主导的微生物席中复杂的微生物活动信号,成为了解生物丘形成机制、显生宙第一幕蓝细菌钙化作用事件的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17.
从海洋沉积物中分离到一株放线菌 YH91,该菌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以及镰刀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其进行包括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化学成分以及16S rDNA 序列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放线菌是链霉菌属淀粉酶链霉菌(Streptomyces diastaticus)的一株亚种  相似文献   
18.
王皓  周东辉  王丽云 《地下水》2007,29(1):53-54,120
结合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南闫水源地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的核算,详细介绍了补给量法、一元回归分析法、二元回归分析法三种方法在我国北方中、小型水源地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计算中的应用,以达到水源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合理运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水汽尽管在大气中的含量很少, 但是其在大气中的变化却十分剧烈。其空间分布极不均匀,时间变化也极其迅速。它不仅是天气、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也是灾害性天气形成和演变中的重要因子。鉴于水汽信息在数值模式、气候监测、人工影响天气、空中水资源开发等一系列业务领域中的重要性,建立局地或者区域的GPS监测系统已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GPS水汽监测系统由数据服务器、解算服务器及应用服务器3部分组成。首先,其通过数据服务器接收来自GPS卫星所发射的信号,生成相应解算软件所能识别的RENEX格式文件,以及获取自动气象站所测得的温、压、湿等相关气象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保存并传送出去;然后,编写相关解算程序使得解算服务器能定时解算大气延迟量,进而反演出可降水量PWV;最后,利用应用服务器完成与气象应用相关产品的生成和服务任务,从而实现该系统的一体化功能。该系统能定制半小时 一次的解算任务,能较准确反映该时段该区域水汽快速变化的特性。建设该系统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它能填补GPS反演水汽技术在四川乃至西南地区应用的空白,增强气象部门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预报监测能力,并促进许多与之相关的气象业务化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陕北榆神矿区煤层开采面临顶板水害防治与水资源协同保护技术需求,根据材料力学、断裂力学相关理论,以及不同覆岩类型的采动裂隙带统计成果,提出基于预裂–注浆改性(P-G)的煤层顶板失水控制技术思路,其基本原理为通过压裂工艺将连续性好的基岩层压裂成非连续性岩层,削弱采动导水裂隙在坚硬岩层中向上扩展的“尖端效应”,抑制导水裂隙发育高度。再采用黏土类软弱注浆材料将岩层改性为相对软弱的岩层,起到抑制导水裂隙带向上发育与降低上覆岩层导水能力的双重作用,从而实现煤层顶板含水层失水控制。本文以陕北能源基地榆神矿区为对象,提出以采煤工作面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分析,采煤工作面顶板含水层涌(失)水模式识别,P-G模式、层位与时间确定,顶板岩层水平孔水力压裂与注浆改性为主要思路,对榆神矿区采煤工作面顶板含水层失水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为我国陕北能源基地榆神矿区顶板水害防治和水资源协同保护技术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