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15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MS6.8地震.本次地震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南东段端部,位于鲜水河断裂与龙门山断裂、安宁河断裂相交汇的Y形区域.本文利用四川泸定地区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结合地壳厚度、泊松比、GNSS应变场、构造应力场以及各向异性等资料,综合分析了震源区的深部结构.结果显示:泸定MS6.8地震发生在地壳厚度、泊松比、布格重力异常以及最大剪切应变率的快速变化区内;震源附近S波速度在横纵向均表现为高、低速的过渡区域.震源西南侧有一个相对较小的低速体,可能是泸定地震发震的主要深部构造原因.GNSS应变场显示泸定地震位于最大剪切应变率显著高值区.震源机制解显示本次地震震中处于WNW向挤压、ENE向拉张的走滑应力结构,与鲜水河断裂的构造应力场一致.构造应力方向与GNSS主压应变方向有良好的一致性.近场地震记录得到的上地壳S波分裂结果显示,Y形交汇区内快S波主要有两个优势偏振方向,其中WNW(近EW)方向为交汇区的主压应力方向.本文推测,鲜水河断裂是泸定地震的主控断裂,但龙门山断裂对本次地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2.
基于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台站的观测资料,采用离散波数法、包络函数分析和β统计值检验的方法,初步研究尼泊尔MS8.1地震对喀什-乌恰交汇区小震活动的动态触发作用。结果表明:尼泊尔8.1级地震在喀什-乌恰交汇区接收点产生的动态应力变化超过触发阈值;并检测到该地震面波到达后在此交汇区出现了8次小震事件。β统计值结果显示,8.1级地震后此交汇区的地震活动性发生了较明显的改变,特别是地震25天后地震活动率增强较为明显。综合分析认为,尼泊尔8.1级地震对喀什-乌恰交汇区的小震活动具有动态触发作用,触发时间既存在面波通过后即刻触发,也有滞后一段时间的延时触发。  相似文献   
103.
本研究利用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的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反演了2016年11月25日阿克陶6.7级地震的前震、主震及11次MS ≥ 3.6余震序列的最佳双力偶震源机制解,得到阿克陶6.7级地震最佳双力偶机制解:节面Ⅰ走向20°/倾角69°/滑动角-10°;节面Ⅱ走向114°/倾角81°/滑动角-159°,表明此次阿克陶6.7级地震为一次走滑型地震事件,结合震源区的地震地质构造及余震序列空间分布等已有研究成果,判定节面Ⅱ代表了主震的发震断层面。主震最大主压力轴方位为339°,与震源区附近历史中强震P轴近NW向的优势方位基本一致。其4.8级前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走滑型,与主震震源机制解具有较高的一致性。11次余震中有6次为走滑型地震,3次为逆断型地震,1次正断型地震,1次混合型地震,且多数地震具有近NW向的P轴方位。此次6.7级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分布于6~16km之间,而大部分地震为9~13km,与本文计算得到的主震的震源深度10km相差不大。此外,初步分析了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强震活动与此次阿克陶6.7级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4.
<正>1引言 为了能够有效记录学术交流实况,并有助于历次交流内容的查阅和检索,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17—2019年期间的学术交流论文专辑在《国际地震动态》每年第8期出版。2020年度学术交流文集在《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1年第2期以“中国地震预报论坛学术交流(2020)”专栏形式刊出,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1年度学术交流文集在《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1年增刊1刊出。  相似文献   
105.
106.
地壳介质非均匀性对华北地区强震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晶  王辉  曹建玲  高原  王琼 《地球物理学报》2011,54(8):2023-2033
华北地区是我国地震灾害最频繁的地区之一,该区域的强震空间分布可能与地壳介质的不均匀性有关.本文建立了华北地区岩石圈三维Maxwell模型,并尝试采用剪切波分裂参数为新的约束条件,对区域地壳运动场和应力应变场进行了模拟,探讨地壳介质不均匀性与区域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外部动力源控制了华北地区整体的地壳运动方式,地...  相似文献   
107.
新疆天山南部构造区不同时段小地震目录完整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天山地区地质构造、运动强度和历史地震活动的差异性,将南部天山地区划分为南天山东段和南天山西段两个构造区.考虑到新疆台网建设的区域差异性和时间的阶段性,在对两个构造区不同震级下限地震频度时间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各构造区不同时段的G-R关系和震级分布特征,并运用Z检验方法对各区不同时段小地震目录差异的显著性进行了分析,进而评估了两个构造区1970年以来不同时段的小地震目录完整性,为区域地震活动性研究中地震目录的合理运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8.
新疆北部构造区带地震活动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新疆北部地区地质构造、构造运动强度、历史强地震活动特征、地壳缩短速率以及局部应力场特征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将新疆北部地区划分为阿尔泰地震带、乌鲁木齐、北天山西段、中天山和东天山5个地震构造区带.通过计算上述各构造区带年应变能释放均值、折合震级、不同震级下限的地震年发生率、b值和应变加速释放模型参数m值等参数,对各构造区带中地震活动状态进行了定量分析,进而提取了各构造区带地震活动状态的特征指标,为地震趋势分析和判定提供了定量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9.
利用物探方法准确高效地探测输电线路下方采空区的位置和范围对电网安全、稳定地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采空区的地球物理性质,常使用电阻率法、电磁法、地震法等对其进行探测,但是,由于工区的干扰以及物探资料解释的多解性,单一的探测方法常常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文综合利用电测深法和浅层地震反射方法对高压架空线路下方采空区进行...  相似文献   
110.
洋山港浮游桡足类群落的周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洋山港海域桡足类的周年生态特征。结果显示,洋山港桡足类的优势种为四刺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 tetraspina)、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针刺拟哲水蚤(Paracalanus aculeatus)、双毛纺锤水蚤(Acartia bifilosa)、小毛猛水蚤(Microsetellanorvegica)、瘦拟哲水蚤(Paracalanus gracilis)和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桡足类丰度季节变化显著(F=2.11,P<0.05),春(28.44个/L±19.16个/L)>夏(18.60个/L±14.81个/L)>冬(10.98个/L±3.65个/L)>秋(10.57个/L±4.45个/L);生物量则为夏(12359.1 mg/L±18438.1 mg/L)>秋(7796.6 mg/L±1348.6 mg/L)>冬(2944.8 mg/L±1680.9 mg/L)>春(1401.0 mg/L±1057.3 mg/L)。桡足类丰度的周年变化呈现双峰型特征,生物量变化呈现单峰型特征。多变量分析显示,优势种的数量变化对洋山港桡足类群落丰度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起主要作用。小洋山码头受人类干扰严重,桡足类丰度和多样性与大洋山码头已出现差异,春、冬季小洋山码头的多样性指数(H′)高于大洋山码头,除秋季外,小洋山码头的均匀度指数(J)都高于大洋山码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