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医无闾质疑     
我在编写《尔雅音义通检》(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一书时,总为医无闾山的位置而困惑。《尔雅》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百科词典,成书于汉初,其权威性是很高的。《尔雅·释地》:“东方之美者,有医无闾之珣玗琪焉。”珣玗琪是一种美玉,而现在的医无闾并不产这种美玉,这一点《盛京通志》就注意到了:“按  相似文献   
22.
深入研究了电成像测井的测量方式,提出一种基于电成像低频分量的电阻率刻度公式,结合Archie公式并引入常规测井数据及处理成果,严格推导出一种可将电成像测井数据直接标定为孔隙度的算法。此方法省略了先作电阻率刻度再应用Archie公式等中间步骤,处理过程得以简化,并可消除Archie公式中a、b、nSxoRmf等参数以及浅侧向测井RLLS等因素对处理结果的影响,较大程度地实现了数据的自适应性处理。在此基础上,对孔隙度频谱进行多种统计分析,开展了类似核磁的区间孔隙度分析以及类似油藏描述中渗透率评价的孔隙度径向非均质性分析,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碳酸盐岩储层产能预测中,引入“孔隙贡献因子”概念,并通过测井资料和试油资料建立了“孔隙度贡献因子”与储层产油强度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23.
基岩潜山油气藏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本文以覆盖Bongor盆地主要潜山构造带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近百口基岩钻井的岩心资料和系统解释成果为基础,对基岩储层的特征、展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精细研究。通过开展岩心观察和镜下分析,明确了Bongor盆地基岩以花岗岩、正长岩和二长岩等岩浆岩和混合花岗岩、片麻岩等变质岩为主,基岩储集空间以破碎的粒间孔、构造裂缝和溶蚀孔洞为主。主要潜山带上的基岩钻井揭示潜山储层纵向上具有分带性,位于潜山顶部的风化壳和破碎带储集条件好,向下进入潜山内部储集条件逐步变差,平面上基岩储层分布广泛,但非均质性强,不同构造部位储层厚度和品质差异较大。通过对潜山构造带的构造恢复和地震、测井、岩心综合研究,明确Bongor盆地潜山储层主要受古构造位置、基岩岩性与矿物成分及构造活动的影响。位于构造高部位的潜山较低部位潜山基岩储层更为发育。长英质矿物较铁镁质矿物脆性强,应力作用下容易产生裂缝,沿着裂缝发生溶蚀而形成孔洞,富长英质矿物层段比铁镁质矿物层段储层品质更好。受构造活动的影响,主要断裂带附近构造裂缝发育,现今最大主应力方向与主要裂缝方向接近,有利于裂缝的张开与保存。基岩储层特征与影响因素的研究为潜山目标评价和钻前储层预测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4.
三维构造建模是构造研究的前沿手段和发展方向,具有实用性、精确性、可视性等多种优势,在国内外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目前主要以局部油藏和断块为研究对象,针对全盆地尺度的三维构造建模比较少。尼日尔Termit盆地在早白垩世和古近纪发育两期裂谷,导致盆地断裂发育,构造复杂,构造研究的难度大。本文通过摸索和研究,利用大量二维和三维地震以及100余口井资料,将Termit盆地(约30 000 km2)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三维构造建模,克服断层多、构造复杂、数据量庞大等难题,采用层位模拟、断层三角网格剖分、断层自动命名、断面交切关系处理、闭合边界自动生成等技术,在Termit盆地实现了盆地级三维构造建模,该模型可提取全盆地任意方向、任意层位的构造剖面以及任意连井剖面,同时可以任意提取每个区带及局部构造的三维立体模型,以便进行更精细的构造分析。该建模技术为大范围工区精细构造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可应用于构造单元的划分、区带评价、目标优选及井位论证等许多方面。Termit盆地三维地质构造模型显示该盆地具有断坳叠置、下大上小的盆地结构,早期晚白垩世坳陷期海相烃源岩广泛分布,后期古近纪叠置裂谷坐落在晚白垩世坳陷期海相烃源岩之上,有利于后期古近纪叠置裂谷聚集油气。基于建立的盆地构造模型,进一步明确了该盆地各区带的构造特征及成藏潜力。研究认为Fana低凸起位于Moul凹陷和Dinga凹陷之间,断裂较为发育,有利于油气的运移、聚集和成藏,是盆地最有利的勘探区带;Dinga断阶带紧邻Dinga凹陷,断裂最发育,也是有利的勘探区带;Araga地堑断裂发育,成藏条件较好;而Moul凹陷和Dinga凹陷虽然油源条件好,但构造活动较弱,断裂不发育或较弱,不利于油气的向上运移,勘探潜力较差。此外,基于盆地构造模型可以对两期叠置裂谷形成的构造样式及断裂进行精细分析,研究其对油气聚集成藏的控制作用,从而优选出有利的目标,为井位部署提供决策建议。该成果和认识在Termit盆地的勘探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进一步促进了古近系上组合和白垩系下组合的勘探突破。  相似文献   
25.
随着区域土地利用研究的日益深入,区域土地利用的转化及其驱动机制成为学术研究的新热点。国内外区域土地利用转化的研究表明,人文因素是区域土地利用转化主导驱动力的观点已得到共识,但其驱动机制及其驱动力的传导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搜索和实地调研,揭示了90年代以来温州市土地利用转化的基本特征。指出土地利用转化的关键性人文因素主要是政策驱动力、经济驱动力与城镇化发展驱动力,这三种驱动力共同存在,相互作用,但同时也具有各自的主导传导机制。为此国家在实施区域土地利用宏观调控时,应当因地制宜,更加关注主导人文驱动力在具体区域环境下的重要程度及其结合过程。  相似文献   
26.
陈笑颖  杨帆  王玉华 《热带地理》2020,40(5):942-953
以粤东澄海玩具产业集群为例,探讨传统产业集群“脱域”创新模式的形成及效应。研究发现,在市场需求、内部创新基础、外部创新环境、企业战略及企业家精神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澄海玩具产业集群转型呈现设计研发与生产制造环节地域分离的“非本地化创新”,以及进军新兴产业并融合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跨产业拓展创新”两种模式。这些创新实践对集群企业及地区经济带来了积极的效应,不仅整合外部创新资源并内化为自身创新优势,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而且反哺传统玩具产业,促进地区经济的整体提升。传统产业集群的创新突破地域和原有产业边界,在更大的空间尺度和产业范围展开。  相似文献   
27.
28.
一种安全的双向匿名口令认证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进了Hwang-Yeh方案,提出了一种新的匿名口令认证方案.新方案采用匿名和隐藏口令等方式,弥补了Hwang-Yeh方案的安全缺陷,能抵抗更多的安全攻击,如服务器欺骗、伪造攻击等.新方案与Hwang-Yeh方案、Peyravian-Zunic方案以及Peyravian-Jeffries方案进行了安全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安全网络通信中,新口令认证方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9.
Termit盆地位于尼日尔东南部,属于西非裂谷系的北延部分,是发育于前寒武系—侏罗系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该盆地早白垩世—古近纪经历了"裂谷—坳陷—裂谷"的构造演化过程及"陆相—海相—陆相"的沉积演化过程,表现为晚白垩世大规模海侵、早白垩世和古近纪两期裂谷叠置的特点。基于构造作用影响裂谷盆地层序发育的观点,分析了Termit盆地下白垩统裂谷阶段内的层序地层充填样式。根据裂谷作用的强弱,将早白垩世裂谷阶段划分为裂谷初始期、裂谷深陷期及裂谷萎缩期3个阶段。裂谷初始期层序断裂活动弱,构造沉降小,长轴物源体系较为发育,陡坡带为加积至退积型河流或三角洲沉积,缓坡带发育加积型河流或三角洲体系。裂谷深陷期层序断裂活动强烈,构造沉降大,陡坡带形成退积型水下扇或滑塌扇沉积,缓坡带发育退积型三角洲体系,盆地中心为泥岩充填。裂谷萎缩期层序断裂活动减弱并趋于停止,陡坡带为进积型扇三角洲沉积,缓坡带发育进积型三角洲体系。研究表明:裂谷作用对层序地层充填样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以构造作用为主线的裂谷盆地层序地层分析方法,能有效预测沉积体系和储层分布。  相似文献   
30.
东尼日尔Termit盆地是中西非裂谷系中典型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在充分应用钻井和地震解释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构造、沉积充填及主要区域性不整合面的特征,分析了该盆地的演化过程。盆地内主要发育两类断层,第一类断层形成于早白垩世,于古近纪发生继承性活动,第二类断层为形成于古近纪的新生断层。全盆地普遍存在4个主要区域性不整合面,分别位于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底部。下白垩统和古近系沉积特征受断层活动控制明显,上白垩统和新近系沉积中心位于盆地中部,在其沉积时构造活动较弱。构造和沉积充填特征表明,Termit盆地经历了白垩纪和古近纪—第四纪两期裂谷旋回叠置的演化过程。下白垩统和古近系沉积于同裂谷期,沉积充填受断层活动控制;上白垩统和新近系—第四系沉积于后裂谷期,以热沉降拗陷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