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王煜 《内陆地震》1994,8(2):166-169
讨论了在"8703"工程中地形局部效应强震台阵的记录结果,认为地形差异引起的地面运动参数的放大和频谱特征的变化是使震害(感)加大的重要原因,并对产生的原因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卫星热红外温度异常点是天线附近背景噪声与地球信息随机共振的结果。温度异常点是卫星热红外图像新的信息源,温度异常点在利用卫星热红外信息和研究地球脉搏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卫星热红外温度异常点的发现开拓了随机共振应用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3.
徐新  王煜  朱炳玉 《新疆地质》2003,21(1):16-21
大体沿中国西部国界,由帕米尔高原向北方方向直至阿尔泰,有一条延伸约1500km,宽达200km以上的滑移构造带,使得新疆与西部邻区在地质对比中产生许多困难。在这条带上尚未形成地表贯通的大型走滑断裂,而是表现为不同时期形成的古断裂等构造薄弱带以新的动力方式复合和重新组合。这一由下地壳驱动的滑移带控制了这一地区的盆山布局,形成中亚地区大规模的现代山脉牵引现象,早更新世以来左行滑移超过600km,向北逐渐减小。地震解析和GPS测量资料表明,这条滑移带现今仍然十分活跃。该滑移构造带向西南延伸,可与印度板块以西的恰曼转换断裂系统相接,进入波斯湾,直达印度洋中脊。从广义上讲,帕米尔-阿尔泰滑移构造带应属恰曼转换断裂系统向亚欧大陆内部的延续。对这条位于多国边界的活动性滑移构造带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新疆与中亚地区地质构造及矿带对比,而且对环境与灾害地质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由首席科学家、新疆资源环境中心特聘研究员王京彬和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俊主持的科学技术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中国西部中亚型造山与成矿》已经开始实施,项目研究期限:2002-2006年,资助经费:2500万元.依托部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依托单位:新疆资源环境中心.主要参加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地质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所、地质力学研究所等;教育部: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中南大学…  相似文献   
15.
由新疆资源环境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与技术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地质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调查院、新疆有色地质勘查院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大型紧缺金属矿产资源基地勘查高效开发技术研究》的第七课题《新疆优势矿产资源勘查评价研究》已开始实施.课题实行滚动实施,2004-2005年根据攻关成果安排滚动.资助经费:国家拨款600万元(3年);联合实施部门  相似文献   
16.
以新疆大龙口剖面为例,介绍了基于Google Earth、利用平板电脑来进行地层勘察的新方法。该方法将地质图与Google Earth卫星影像图相结合,有助于优化勘察路线、寻找新的地层露头以及化石点等,进而提高野外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海洋溶解有机质(DOM)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储存库之一,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是塑造海洋DOM库的重要过程目前,微生物与DOM互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氧环境,而对低/缺氧条件下微生物介导转化的DOM分子特征研究较少.在水体富营养化加剧和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海洋近岸水体缺氧现象频发.为探究低氧条件下微生物群落响应及其介导转化DOM分子特征的变化,本研究通过受控培养实验(分别以天然海水和人工海水为本底添加海带多糖),对比不同溶解氧浓度(7、5和2mg L-1)和不同底物条件下微生物介导的DOM转化过程,并利用光谱学分析和超高分辨率质谱FT-ICR MS探究不同实验组的DOM组分变化.结果表明,在原位海水添加海带多糖的培养体系中低氧浓度(≤2mg L-1)下微生物代谢活性降低,群落演替相对滞后,严格需氧的细菌类群如类假单胞菌科和鞘氨醇单胞菌科的生长被抑制,总有机碳(TOC)的利用速率在第4到32天降低了36.9~46.7%,类酪氨酸和类色氨酸荧光DOM组分被保存,DOM腐殖化程度明显降低.在所有培养体系低氧浓度下,DOM的分子芳香度指数明显降低本论文为深入研究近...  相似文献   
18.
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是缺水流域水资源管理的重点与难点,量化不同用水部门间的竞争与协作关系,可为缺水流域水资源供需关系提供评估方法和优化思路。分析了水资源的排他性和非排他性特征,定义了不同用水部门之间的竞争与协作关系,建立了用水竞争度和协作度量化方法,并提出减小竞争度、增大协作度的需水过程优化目标。以黄河流域为例评估用水竞争与协作关系,结果显示:2017年兰州以下各河段存在较强的用水竞争关系,汛期河道内缺水导致协作度较小;预测2030年兰州-河口镇和花园口以下用水竞争度较大,跨流域调水工程可有效降低各河段用水竞争度;流域水资源管理需进一步考虑汛期高流量的生态作用和非汛期输沙需水过程,进一步挖掘用水协作潜力;将部分汛期输沙水量调整至非汛期可以减小竞争度、增大协作度。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1月26日九江-瑞昌5.7级地震前出现了显著的地表气温异常和潜热通量异常。二者在时间上相关,空间上相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地表气温异常出现于2005年11月2日至13日,主要分布在震中及其南侧,呈NE向展布,与江西北部主要的构造带走向一致。地表气温出现异常2d后,在震中地区及其北侧,沿构造带分布的大片水域及周边地区出现了显著的潜热通量异常,持续时间从11月4日至15日。2种异常的量值都超过了26a的平均值与1.5倍均方差之和,持续时间长,形态孤立,与地质构造相关,有别于气象因素导致的异常。震前气温异常和潜热通量异常都是地震前地下的热量增加导致的不同表现形式,在水体分布较广的区域大多表现为潜热通量异常,而在水体较少的区域则表现为气温异常  相似文献   
20.
断裂带内外温差法在震前红外异常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2000年姚安MS6.5地震、1997年玛尼MS7.5地震为例,应用断裂带内外卫星红外亮温差(下文简称亮温差)值分析法,研究震中附近活动断裂上震前卫星红外异常的时间演化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在正常时期红河断裂带内外的亮温差值在0~1.5℃范围内波动,而在异常表现很强烈的时段,沿红河断裂带内外的亮温差达到3℃以上,比正常时期高出2℃左右。通过对1997年11月8日玛尼7.5级地震发震断裂——马尔盖茶卡断层东段1996,1997,1998年3年带内平均值和带内外的亮温差值的对比研究发现,由于受大面积降雪的影响,1997年10月初至11月中旬,断裂带内平均亮温比1996和1998年同期亮温都要低,但断裂带内外亮温差值却比1996和1998年同期高出2~3℃左右。地震之后相对亮温差很快回到正常状态。运用同样的方法对华北和川滇近几年未发生强震的几条重要的活动断裂带的卫星红外亮温特征进行了研究,未发现类似震前红外异常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