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5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84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秦岭发育了受断裂控制的晚古生代沉积盆地,其基底是具有洋壳、众多碳酸盐岩孤岛以及岛弧、弧前增生楔的洋盆底;盆地的主要边界逆冲断裂表现为背驮式的活动特征;各个盆地虽都有自己的沉积特点,但盆地的相对水深总体由北向南逐渐加大,反映出弧前大陆斜坡的古地理特征;盆地初始规模较大,到后期渐小,盆地充填呈退积序列,揭示了秦岭晚古生代盆地具有弧前增生的背驮型盆地性质.  相似文献   
52.
南秦岭横丹浊积岩系是一套巨厚的浊流沉积,以向南或南东倾的单斜构造产出.由下而上,该沉积层序包括深水盆地、深水浊积扇和斜坡水道3个相序.相应地,沉积物粒度变粗,厚度变大,火山质组分含量增加,凝灰层大量发育,表明横丹浊积岩系为活动型浊积岩;其古水流方向为NNW-NNE向,物源区为南侧的碧口火山岩系.另外,横丹浊积岩系内还见石英岩、重结晶大理岩成分的砾石,说明其物源还包括被动陆缘环境的沉积物.相序、组构、沉积特征和物源区综合分析表明,横丹浊积岩系为弧前盆地充填物.构筑这一弧前盆地的动力学机制是洋壳板块向南俯冲于扬子板块被动陆缘之下,时代可能晚于中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53.
冀北单塔子杂岩的地质学和锆石U-Pb年代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冀北单塔子杂岩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隆化-赤城断裂以南,主要由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的英云闪长质、奥长花岗质、花岗闪长质片麻岩(TTG岩套)和铁镁质二辉麻粒岩、辉石斜长角闪岩、石榴石斜长变粒岩、石榴石夕线石黑云母片岩及少量的大理岩等表壳岩残留体组成。详细的SHRIMP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表明,冀北单塔子杂岩的形成主要经历了7个演化阶段:(1)2600~2530Ma之间形成了单塔子杂岩中英云闪长质和奥长花岗质片麻岩的围岩,其中一部分铁镁质表壳岩,即铁镁质二辉麻粒岩,可能为英云闪长质—奥长花岗质岩浆的源岩;(2)2517~2505Ma主要为英云闪长质岩浆的侵位结晶阶段;(3)2494~2473Ma,奥长花岗质片麻岩侵位结晶;(4)2427~2404Ma,发生了早期麻粒岩相变形变质作用和深溶混合岩化作用,使这一杂岩经历了强烈的改造;(5)~1859Ma,铁镁质岩浆侵位,形成一些铁镁质岩株和岩脉;(6)~1834Ma到1793Ma,单塔子杂岩经历了最强烈的变质作用改造,形成了晚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7)~1730Ma经历了强烈的流体活动,使得一些锆石发生了流体交代和改造。但是总体上单塔子杂岩没有经历~300Ma的古生代的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54.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西缘的同1井(TX1)在寒武系之下钻遇一套火山岩,本文对该套火山岩的岩石类型、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显示,这套火山岩可分为上下两段,分别为杏仁状辉石安山岩和角闪石英安岩,属于钙碱性系列火山岩,形成于大陆边缘弧构造环境。安山岩锆石U-Pb年龄(747±12Ma)表明该岩浆弧发育时代为新元古代。同1井钻揭的火山岩与卡塔克隆起上塔参1井(TC1)钻揭的闪长岩(744.0±9.3Ma~790.0±22.1Ma)和花岗闪长岩(757.4±6.2Ma)成岩时代一致、形成环境相同,表明横亘塔里木盆地中部的古隆起带(巴楚隆起-卡塔克隆起-古城虚隆起)起源于一条新元古代陆缘岩浆弧,塔里木盆地的基底是由新元古代造山作用拼合的基底。以中央隆起带为界,南、北塔里木的基底性质和成盆演化过程可能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55.
造山带汇聚板块边缘沉积盆地的鉴别与恢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大洋俯冲和大陆碰撞是板块汇聚过程中的有机连续过程,也是造山带形成的两种基本造山作用方式。不同的造山作用过程形成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和填充序列,沉积盆地性质的改变和沉积物源区变化是造山作用方式和时限的最直接体现。沉积盆地是造山带重要大地构造相单元之一,完整记录了板块边缘动力学过程和构造演化以及造山作用方式和时限。沉积盆地构造原型鉴别与恢复是造山带结构-属性解剖的重要内容之一。视沉积盆地与相邻大地构造相的演化为统一整体,以填充物和沉积物源区作为链接沉积盆地和造山带的纽带,系统地精细解剖填充物组成和沉积相以及沉积物源区时空变化系列,准确鉴别并恢复造山带沉积盆地构造原型,是获取大陆碰撞方式和时限的沉积-地层判别标志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6.
邓莉  闫全人  宋博  高山林 《岩石学报》2021,37(8):2465-2482
中-晚二叠世,上扬子(四川盆地区)碳酸盐岩台地内发育三条北西-南东走向的裂谷,它们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区带,如普光和元坝气田就产于开江-梁平裂谷两侧。但是对这些裂谷的开始时代和构造成因等关键地质问题,还缺乏详细的沉积学研究,且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通过大比例露头剖面和钻井岩芯测量以及详细的沉积相分析对比,对开江-梁平裂谷的构造沉积过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调查发现,在开江-梁平裂谷北缘,中二叠统栖霞组上段至茅口组2段发育大规模斜坡相碳酸盐岩滑塌堆积,揭上扬子地块四川盆地区于中二叠世栖霞晚期开始发生伸展裂解。茅口组3段至上二叠统长兴组为超覆于滑塌堆积之上的硅质岩和碳-硅质泥岩等深水盆地相沉积,表明开江-梁平裂谷从中二叠世茅口晚期开始由伸展裂解转变为区域沉降,即开江-梁平裂谷经历了伸展裂解和区域沉降两个构造沉积阶段。伸展裂解阶段,开江-梁平裂谷是一个发育于碳酸盐岩台地内的不对称海相半地堑盆地,北侧为发育大规模碳酸盐岩滑塌堆积的下盘断斜坡带,南侧为发育缓斜坡生物碎屑滩和礁灰岩的上盘缓斜坡带;区域沉降阶段,开江-梁平裂谷表现为东翘西降的不均匀沉降,发育自东向西不断进积的潮坪-潟湖相和高能浅滩相沉积等。本文研究成结果对分析和圈定四川盆地区中-晚二叠世油气储集相带的时空分布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也为研究碳酸盐岩滑塌堆积提供了一个新范例。  相似文献   
57.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构造地质学教学和科学研究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促进学科发展,让构造地质学走上健康发展之路,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了“构造地质学有关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研讨会。本文为该研讨会成果的简要总结,内容包括: ① 构造地质学概念、理论和方法理解和应用中存在的部分问题;② 构造地质学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建议;③ 构造地质学未来发展方向;④ 走构造地质学健康发展之路。供有关部门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8.
增生弧是发育在增生楔基底之上的岩浆弧,是由于海沟后撤、新的弧岩浆前缘向着洋的方向迁移至早期增生杂岩基底之上.增生弧的发育是?eng?r(1992)提出的增生型(突厥型)造山带的核心动力学过程,然而对其识别与大地构造意义尚存诸多争议.日本岛弧是?eng?r用以建立增生弧模式的范例,其白垩纪以来的岩浆弧发育在侏罗纪和更早的...  相似文献   
59.
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结构特征及其构造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阎全人  王宗起 《地质论评》2000,46(4):417-423
根据“北部湾大陆缘地壳结构PS转换波测深”等地球物理测量结果,本文研究了南海北部陆缘的地壳结构特征,讨论了其白垩纪以来的构造过程。地球物理测量表明,由陆向海,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由陆壳、过渡壳变为洋壳,厚度由34km减薄至8km左右。垂向上地壳为3层结构模式。陆壳、过渡壳和洋壳的下地壳P波速度普遍较高。地壳伸展系数的计算表明南海北部陆缘伸展主要发育于陆坡地区。结合区域地质研究,本文认为:南海北部陆缘及  相似文献   
60.
秦岭造山带主要疑难地层时代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区域与剖面地质调查, 结合古生物学、同位素年代学和构造地质学等方法研究, 在秦岭主要疑难地层中发现了众多化石, 并获得一批同位素年代数据, 重新厘定了地层时代。在变质哑地层: 1)宽坪群中发现了奥陶纪化石; 2)耀岭河群和郧西群中发现石炭纪化石, 并测得相应同位素年龄; 3)三花石群中发现泥盆纪化石。在有争议地层碧口群中发现泥盆纪化石, 厘定其主体时代为泥盆纪; 在原划寒武-奥陶系洞河群中发现晚古生代化石, 更正了北大巴山腹地没有上古生界的普遍认识; 将南秦岭原志留系及相伴的下古生界厘定为于二叠纪末或三叠纪最终形成的增生杂岩带, 否定其为被动陆缘沉积地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