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篇 |
免费 | 42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篇 |
大气科学 | 17篇 |
地球物理 | 11篇 |
地质学 | 64篇 |
海洋学 | 22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17篇 |
自然地理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急倾斜煤层开采后岩层移动及地表沉陷规律较为复杂,而且多煤层开采诱发重复采动会加剧地表变形,但是目前急倾斜多煤层开采岩层移动规律和地表变形特征的研究并不充分,深入研究急倾斜多煤层开采引起的岩层移动及地表变形规律,对煤矿安全生产和地表建筑物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以淮南矿区八里塘东三采区为研究背景,采用3DEC数值模拟软件对急倾斜多煤层深部开采岩层移动及地表变形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得到了急倾斜多煤层开采覆岩移动规律及地表变形特征。计算结果发现:急倾斜煤层开采岩层移动形式可分为顶板岩层的压弯变形、沿弱面的滑移运动以及覆岩直接垮落;急倾斜煤层开采之后,采空区深部岩体运动趋势缓于较上部岩体运动,覆岩主要变形位置在采空区中部,变形方向沿煤层顶板法线方向指向采空区;急倾斜多煤层开采会导致地表松散层变形剧烈,地表下沉曲线及地表倾斜曲线呈现明显的非对称性,且煤层顶板侧地表变形影响范围大于煤层底板侧地表影响范围。根据计算结果,该区域开采后地表最大位移量可达40.625m,地面下沉曲线中没有平底部分,只存在单一最大下沉点,最大下沉点南侧最大倾斜值1.26m/m,北侧最大倾斜值为-0.74m/m,地表倾斜变形... 相似文献
112.
为了研究原状黄土土-水特征曲线与黄土湿陷性之间的联系,在陕西西安长安区取地表以下30 m范围内的原状黄土土样,进行基本物理指标试验和湿陷性试验。对不同典型地层的黄土-古土壤试样进行土水特征曲线试验,通过电镜扫描从微观角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孔隙的数量与饱和体积含水率呈正相关;中孔隙的数目与过渡区斜率的大小呈正相关,孔隙数目越多土体失水速度越快;微小孔隙的数目和土的塑性指数影响残余含水率的大小。对于不同深度土层,饱和体积含水率和过渡区斜率与土层的湿陷系数呈正相关;塑性指数接近土层的湿陷系数对残余体积含水率的影响不明显;古土壤层的SWCC与湿陷系数之间存在与黄土层相同的正相关性。文章从非饱和土力学的方向去研究黄土的湿陷性,为湿陷性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角度。 相似文献
113.
114.
长江中下游发育众多斑岩- 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由于缺乏精确的成矿时代数据,制约了对这些矿床成因和动力学背景的认识。通江岭铜钨矿位于长江中下游Fe- Cu- Au成矿带九瑞矿集区北侧,为近期新发现的斑岩- 矽卡岩型矿床,经济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和少量白钨矿,呈细脉状和浸染状产于斑岩与矽卡岩中。本文对赋矿岩体花岗闪长斑岩中的锆石和含矿矽卡岩中石榴子石进行LA- ICP- MS U- Pb同位素精确定年,锆石206Pb/238U的加权年龄为146. 3±0. 9 Ma(2σ,MSWD=1. 13, n=33),石榴子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42. 9±2. 1 Ma(2σ,MSWD=1. 2, n=17),表明矽卡岩和岩体形成时代相近,成岩成矿作用过程连续。通江岭铜钨矿成岩、成矿时代与九瑞矿集区典型矿床成岩、成矿时代一致,同时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铜陵、安庆和部分鄂东南的典型铜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时代基本一致,均属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多金属成矿作用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5.
本文收集了涉及中国栉江珧属(AtrinaGray,1842)分类和分布的文献,结合近年来栉江珧属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结果以及野外调查情况,对栉江珧属种类和地理分布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确定了中国共有7种栉江珧属贝类,并对其分类分歧进行了讨论;概括各栉江珧属种类的地理分布,广东是中国近海栉江珧属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其次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根据目前中国栉江属种类的资源现状,对栉江珧属种类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深入开展全国范围的栉江珧属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6.
通过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下水中苯并(a)芘含量的全过程分析,确定了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采用不确定度连续传递模型,对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定,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标准曲线进行拟合,确定了地下水中苯并(a)芘含量标准不确定度由样品取样量、样品定容体积及测定体积、样品重复性测定、标准溶液浓度和标准曲线拟合误差6部分不确定度合成。通过对2个不同含量样品测定结果不确定度评定,证明苯并(a)芘含量越低,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越大;且样品重复性测定和标准曲线拟合误差是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7.
广东玉水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南MVT(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成矿带东段,铜铅锌矿体主要呈不规则囊状产于下石炭统忠信组滨海相石英砂(砾)岩和上石炭统壶天群白云岩之间,少量呈不规则脉状分布于白云岩中。其主矿体中铜的品位极高,2013年入选品位为15.5%;矿石主要呈块状,少量浸染状。矿石矿物主要包括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方铅矿、浅色闪锌矿、黄铁矿、赤铁矿、磁铁矿等,主要脉石矿物为白云石、方解石,局部偶见石英。发育赤铁矿-磁铁矿和硫化物两个成矿阶段。选取主成矿阶段——硫化物阶段硫化物矿石中的闪锌矿和石英进行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玉水流体包裹体主要以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气液比5%~20%,均一温度范围为90~289℃,其中闪锌矿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90~289℃,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110~287℃,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125~210℃,包裹体盐度范围集中在8%~15%。激光拉曼探针测试表明流体包裹体气体成分主要是H_2O,个别气相成分CO_2。流体包裹体研究,结合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成果表明玉水铜多金属矿床是一个层控的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18.
贻贝目是多样化程度最高的软体动物类群之一,广泛分布于潮间带至深海等多种生境中,并因重要的经济价值、极强的演化韧性和极端环境适应能力等而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生物分类和系统演化研究中的应用,贻贝目软体动物的分类研究得到进一步完善,大量物种的分类地位得以明确,并建立了更加可靠、稳健的系统演化关系。本研究综述了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贻贝目分类与系统演化研究最新进展,梳理了该类群分类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重点研究方向,并总结出当前较为完整、合理的国内贻贝目分类系统,以期为贻贝目软体动物的资源开发和保护等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9.
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电子地图的旅游信息系统设计思想,对技术路线、数据组织、体系结构和功能设计开发等作了描述,并介绍了一些开发体会。 相似文献
120.
海藻工具酶研究Ⅱ.褐藻酸酶的制备、性质及对裙带菜细胞的解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褐藻酸降解菌埃氏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 espejiana)菌株Al01,通过发酵培养制备褐藻酸酶.该酶作用的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40℃,最适底物浓度为1%~2%;在离子浓度为0.5mmol/dm3时,Mn2+对酶促反应稍有促进作用,Ca2+、Hg2+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酶用于裙带菜单细胞和原生质体解离时,以酶液组成为褐藻酸酶1%、纤维素酶1%,45×10-3的NaC1为渗透剂,酶解温度25℃,pH7.0,酶解3-4h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