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113篇
海洋学   72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星斑川鲽形态特征及相关参数的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星斑川鲽的分类和种质鉴定提供基础资料,采用传统的形态学和解剖学方法,对人工养殖星斑川鲽的外部形态性状及内部组织器官系统地进行了观测和描述,采用生物统计法对星斑川鲽可量性状进行回归分析。星斑川鲽可量长度性状之间为线性关系,全长与体长回归方程为lt=1.386 4lb-0.303 5;体重与可量长度性状之间为乘幂函数关系,体重与体长回归方程为m=0.033 9lb3.060 6。结果表明不同地方种群间存在明显的形态差异。星斑川鲽的头颅骨骼特征具有鲽形目鱼类的共同特征,在筛骨区和眼区骨骼向有眼侧偏移,尾舌骨呈弓形。左右下咽骨前半部分愈合在一起,下咽齿小;具一对较薄的耳石,有5~6个乳状突。星斑川鲽属"I"型胃,幽门垂有2~4个;解剖的左眼型星斑川鲽肝脏全部在有眼侧,而右眼型星斑川鲽肝脏多在无眼侧,部分在有眼侧。  相似文献   
282.
通过构建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cDNA文库并进行大规模测序,获得了1282条高质量的ESTs序列,对这些序列进行拼接,获得了包括650条序列在内的244组片段重叠群(Contigs)和632个单一序列(Singletons).使用BlastX软件对876个Unigenes(Uniger...  相似文献   
283.
为掌握犬齿牙鲆早期发育的规律,2006年3-6月在实验室利用显微数码摄像系统,通过电脑观察、测定、拍摄犬齿牙鲆仔、稚、幼鱼各期的发育时间及早期的形态特征.犬齿牙鲆室内人工育苗的培育水温19~21 ℃,S为30,pH为8.2,光照度为500 lx左右,饵料依次为经过强化的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和配合饲料.初孵仔鱼全长2.2~2.5 mm,身体透明,至4~5日龄,卵黄囊缩小,开始摄食,6~7日龄卵黄囊吸收完毕进入后仔鱼期;至29日龄全长9.0~9.4 mm,冠状幼鳍形成完善,开始进入稚鱼期;43日龄时全长15.0~16.0 mm稚鱼右眼完全迁移至左侧,变态完成,营底栖生活进入幼鱼期;幼鱼期鳞被形成完整,基本具有成鱼的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284.
口虾蛄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人工苗种生产技术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文综述了口虾蛄形态与生态习性,摄食与生长,交尾繁殖等生物学特性。介绍了亲虾蛄的选择和培育技术,产卵及其护理行为,口虾蛄幼体发育特征,幼体培养等有关苗种技术。  相似文献   
285.
桑沟湾海水中营养盐分布及潜在性富营养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3年8月—2004年7月桑沟湾海区12个航次海水营养盐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区海水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时空变化,评价了水质的潜在性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溶解无机氮的年平均浓度为10.15μmol/dm3。4个季节中溶解无机氮以NO3-N为主要存在形式,占年平均含量的78.69%,其中以秋季的含量为最高。NH3-N占无机氮年平均含量的15.11%,NO2-N占无机氮年平均含量的6.20%。活性磷酸盐的年平均浓度为0.23μmol/dm3,浓度呈现春季较低和秋季较高的分布特征。活性硅酸盐的年平均浓度为2.86μmol/dm3,浓度呈现冬季较低和夏季较高的分布特征。DIN∶P,Si∶DIN和Si∶P的比值年平均分别为43.2,0.31和13.4,磷酸盐和硅酸盐为限制因素。与1983年在该海域所获数据比较发现,溶解无机氮的浓度是20年前的10.7倍,活性磷酸盐的浓度较20年前降低了43.9%,活性硅酸盐的浓度较20年前降低了34.1%。桑沟湾海区营养水平仍很低,总体上处于贫营养或中度营养化阶段,海水水质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286.
以某市地铁五号线某盾构区间连续下穿多栋建筑物为例,通过理论数值三维模拟,结合持续的变形监测数据,分析总结了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对下(侧)穿建筑物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临近建筑物区域其纵向沉降值大于其他区域;盾构下穿施工对不同建筑物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其荷载大小与基础形式;盾构下穿建筑物时增大注浆压力有利于抑制上部建筑物的变形;同时也提出了盾构下穿不同基础形式建(构)筑物的应对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87.
为了解阿尔金山前带东段基岩储层主要特征,对储层进行评价.在野外露头踏勘、岩心观察描述、薄片鉴定及相关分析测试的基础上,结合普通测井资料、成像测井资料及孔渗密实验数据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阿尔金山前带东段基岩储层岩性主要是岩浆岩和变质岩,岩浆岩以花岗岩为主,变质岩以片麻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主要包括未完全充填裂缝、溶蚀孔洞和基质微孔3类.基岩储层孔隙度介于0.004%~9.760%,平均孔隙度在1.663%~3.844%;渗透率介于最大值0.002~33.239mD,平均渗透率在0.020~3.836 mD,片麻岩类物性整体好于花岗岩类,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基岩储层主控因素包括岩性及矿物组合、古地貌、先存断裂及破碎带、后期岩浆侵入及热液作用4个方面.结合基岩储层的物性特征及形成的主控因素,建立了多因素控制的基岩储层评价标准,将储层分为好、中等、较差、差4类.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多以Ⅱ类储层为主,主要见于花岗片麻岩,其次是花岗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等.东坪鼻隆、牛中-牛北斜坡可见Ⅰ类储层;尖北斜坡、牛东鼻隆、冷北斜坡多为Ⅱ类储层.   相似文献   
288.
西昆仑山北坡山区分布的雪岭云杉是开展树轮水文研究的良好载体,为重建历史水文变化提供了重要的代用资料。分析了西昆仑山北坡雪岭云杉树轮宽度年表对提孜那甫河径流量的响应特征,发现树轮宽度年表与提孜那甫河年径流量(上年8月至当年7月)的显著正相关关系,建立了二者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重建了提孜那甫河1665~2013年径流量序列。重建径流量序列中存在7个枯水期和8个丰水期。重建径流量序列平均值为27.87 m3/s,与实测期平均值接近,但重建序列中的极端旱涝的强度和发生频率均更高。基于树木年轮宽度重建更长时间的径流量序列,对于流域水资源科学管理和分配以及下游水库和防洪工程等项目建设的风险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9.
王波  张华  王宇  张贵  张文鋆  高瑜  罗为群 《中国岩溶》2020,39(3):319-326
在详细调查基础上,采用系统科学及水文地质分析方法,依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示踪试验、地下水排泄基准面、喀斯特发育条件及发育规律等剖析论证流域边界,并通过钻探及示踪试验进行验证。研究结果:(1)对泸西喀斯特断陷盆地南东部的水系统边界向北移进行了修正,证实了三塘一带深部不发育的喀斯特是地下水分水岭边界,使得泸西喀斯特断陷盆地流域的径流系统和边界圈化更加准确;(2)泸西喀斯特断陷盆地流域地表水、地下水转化频繁,地表水径流特征主要以小江河在水库、河流、伏流间的径流转化过程为体现,地下水在侵溶山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上层径流以泉、暗河的形式在泸西盆地底面排泄后转化成地表水,最终汇集于盆地南部、通过工农隧洞及落水洞排向小江,而下层径流则以小江水面为基准,通过深层径流排泄。   相似文献   
290.
宁(南京)镇(镇江)地区大量缓倾角滑坡发生在强降雨之后,坡内水位抬升形成暂时性承压水,滑坡变形表现为坡体前缘隆起、后缘拉裂。通过对南京江宁石龙路滑坡开展现场地质调查,发现该滑坡地层结构表现为宁镇地区山前缓坡典型的上细下粗的二元地质结构特征。文章以南京石龙路滑坡破坏特征为基础,从简单的承压水分布模型与简支梁模型的基本原理出发,试图分析暂时性承压水导致坡体前缘隔水层隆起破坏的力学机制。针对滑坡前缘隆起特征,构建承压水一维稳定流模型,分析了坡体前缘透水层中承压水的分布特征;引入简支梁模型分析了承压水扬压力对隔水层的变形和稳定性的影响以及隔水层中裂隙的发育规律;确定了隔水层隆起后破坏的判据,详细分析了坡脚处扬压力水头和隔水层厚度对隔水层破坏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透水层中承压水头为三角形分布,隔水层最深裂隙发育在扬压力对简支梁模型的最大弯矩处;地表隔水层最大破坏区域与坡脚处扬压力水头呈正相关,与隔水层厚度呈负相关;隔水层发生隆起—拉裂破坏时的临界扬压力水头和临界隔水层厚度近似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