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9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9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01.
海洋溶解有机物质参与海洋中的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对认识海洋环境中所发生的各种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对海洋溶解有机物中的荧光组分即荧光溶解有机物的种类、来源、分布变化及其地球化学行为进行较为系统的评述。海洋中其可能的来源包括陆源输入,浮游植物生长、代谢及分解产物,沉积物释放,降雨等。其主要的去除途径则是光化学降解。  相似文献   
102.
海水中胶体有机碳研究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3.
于1998 年5 月~6 月在温度18 ±1℃下培养甲藻,以紫外/ 过硫酸钾氧化法测定培养过程中藻液的溶解有机碳(DOC) 含量变化。结果发现,在甲藻的指数生长期,DOC浓度和甲藻干重呈线性关系。营养盐限制实验表明,海水中没有添加磷酸盐时,甲藻的干重增长得极其缓慢,DOC 为负增长。磷酸盐浓度越高,干重增长越快,DOC在培养时间内的累积量及平均增长速率也越快。当磷酸盐浓度为10μmol/L时,藻细胞释放的DOC占光合作用碳合成总量的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104.
测定了1997 年7 月份琉球群岛邻近海域的溶解有机碳(DOC) ,发现DOC的最高浓度存在于表层水中,为163μmol/L,底层水DOC的平均浓度为50μmol/L左右,最低为39μmol/L,且浓度相对保持恒定。黑潮北端DOC的浓度要高于南端,研究认为东海是DOC的一个源。  相似文献   
105.
实验研究海水中天然溶解有机物(DOM)在δ-MnO2、粘土和二氧化硅上的吸附,海水中溶解有机碳(DOC)在δ-MnO2、高岭石、伊利石和二氧化硅上的吸附率随pH的增加而减小。结果表明,在天然海水pH8.1条件下,海水中天然溶解有机物在这4种固体粒子上的吸附率大小为:δ-MnO2(32%)>伊利石(14%)>高岭石(4%)≈二氧化硅(3%)。根据统计热力学方法得到的公式能够很好地拟合海水中DOM在固体颗粒物上的吸附。  相似文献   
106.
EPIC 202060577是一个包含B型子星的食双星系统.根据K2测光数据获得了45个次极小时刻,确定其轨道周期为1.019648 d并给出了历元公式.基于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rge Sky Area Multi-Object Fiber Spectroscopic Telescope, LAMOST1,又称郭守敬望远镜)的光谱数据,使用ROTFIT程序获得了目标系统的主星光谱型、有效温度、金属丰度与表面重力加速度,并计算得到了视向速度曲线.通过PHOEBE (Physics Of Eclipsing Binaries)建模程序和emcee (Affine Invariant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Ensemble Sampler)拟合程序,对EPIC 202060577进行了轨道求解并分析了RossiterMcLaughlin效应对视向速度曲线的影响.最终结果表明EPIC 202060577是一个质量比q=0.11的分离结构食双星系统(q=M2/M1, M1、M2分别为主星和伴星质量),主星的光谱型为B2/3,主星和伴星的质量、半径和有效温度分别为M1=12.56M⊙和M2=1.39M⊙,R1=4.58Rsun和R2=1.85Rsun, T1=18979 K和T2=8710 K, M⊙和Rsun分别为太阳质量和半径.根据所获得的物理参数,对EPIC 202060577的演化阶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7.
郑宇  王江涛 《海洋科学》2009,33(8):97-100
海洋生物标记物是海洋自生或陆源输入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如甾醇、脂肪酸、非芳香烃和多环芳烃等.这些标记物分子由于其化学稳定性和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常被用作研究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指示物,因而称之为海洋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8.
胶州湾营养盐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哲  王江涛 《海洋科学》2009,33(11):90-94
近年来,工农业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及水产养殖区每年向胶州湾内输入大量氮、磷营养盐.胶州湾东部、东北和西北部河流基本已成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污河,水体携带了大量氮、磷污染物,沿岸海水养殖废弃物(饵料和生物排泄物等)也是海水氮磷的主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09.
2005年春夏季东海赤潮过程中营养盐作用初探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赤潮高发期,近岸海域赤潮的发生频率、波及范围和危害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受长江径流等陆源输入影响,东海海域形成了其特有的富营养环境,目前已经成为我国赤潮发生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该海域赤潮暴发呈现出发生时间不断提前、持续时间不断加长、发生面积不断扩大、有毒有害藻类逐渐增加的特点[1-2].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我国沿岸海域共发生赤潮约480次,累计面积超过104000km2.其中,仅在东海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就占全国记录总数的60%,发生面积更是达到了70%以上[3],其发生频率和规模均远远高于我国其他3个海区.  相似文献   
110.
三峡截流后长江口秋季TSM、POC和PN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4年11—12月长江口56个站位的悬浮体调查资料,分析了长江口区悬浮体总量(TSM)、颗粒有机碳(POC)和颗粒氮(PN)质量浓度的平面分布特征,探讨该区TSM及颗粒有机质的物质来源和三峡截流对长江三角洲的影响。结果表明,表、底层TSM与POC、PN质量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并都呈现出南高北低的格局,说明了长江悬浮颗粒物入海后主要沿东南方向输运。POC、PN质量分数与POC、PN的质量浓度不同,它们与TSM质量浓度对数有负相关关系。由于河口区底质再悬浮作用显著,TSM和POC、PN质量浓度呈现表层低、底层高的特点。长江口悬浮体主要来自长江径流和底质沉积物的再悬浮。与三峡截流前数据的对比表明,截流对目前长江口区的TSM和POC尚未造成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