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0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00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近几年我国加强了典型矿床的系统研究工作.典型矿床研究对于提高我国地质找矿效果和矿床学的研究水平,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地质矿产部系统的典型矿床研究,除部分由科研和教学单位进行外,主要采取  相似文献   
152.
巨型,大型和世界级矿床地质—找矿的总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巨、大型矿床提供了矿物原料的主要基地,世界级矿床可获得稳定和较高的经济效益,为满足经济发展对矿产品的需求,勘查巨、大型矿床,优先开发世界级矿床成为世界各国当务之急。 一、我国的矿产资源形势 从40年代至80年代初,世界上发现和勘查了许多大型、巨型和世界级矿床(表1),有的已开采,生产矿产品,形成了较高的生产能力,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3.
在对位于苏北榴辉岩分布区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5 158 m主孔岩心进行编录、岩矿鉴定及测试的过程可揭示主要有经济价值的含钛相是金红石,其次是钛磁铁矿。主要含矿岩石是:普遍金红石化榴辉岩、石英金红石榴辉岩、金红石含钒钛磁铁矿榴辉岩,其次有多硅白云母金红石榴辉岩、篮晶石金红石榴辉岩、金红石黑云绿帘纤闪石岩(退变榴辉岩)。根据不同的矿化程度和岩性组合,大致分为3大岩性段:(1)0~2 038 m为主孔各类榴辉岩主要产出深度,钛矿化最好、厚度也最大;(2)2 038~3 597 m为主孔弱钛矿化,分布零散,厚度较薄,含10层矿化(视厚度5~24 m不等)的退变-强退变的榴辉岩,主要围岩是榍石-钛铁矿-钛磁铁矿-黑云角闪长英质片麻岩,含白钛矿钛磁铁矿二长片麻岩,构造糜棱岩化或碎裂-角砾岩带发育,其中常见大小不等、晶簇状生长的石英方解石脉体和晶洞; (3)3 597 m~终孔主要为糜棱岩化强弱不同的含钛磁铁矿黑云角闪长英质片麻岩和糜棱岩化角闪黑云二长片麻岩夹角闪-黑云片岩,无榴辉岩,也无钛矿化。但在3 577~4 012 m发现了大量富含稀土矿物的脉体。主孔岩石类型主要有6种: 榴辉岩类,榴辉岩质片麻岩,石榴单辉橄榄岩,二长片麻岩和长英质片麻岩,纤闪石化辉石岩,碎裂岩和糜棱岩类。含钛相矿物有金红石,钛铁矿,榍石,钛斜硅镁石,白钛矿及少量锐钛矿,板钛矿。  相似文献   
154.
班公湖-怒江斑岩铜矿带是继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带与藏南冈底斯铜矿带后于藏北新发现的一条斑岩铜成矿带。尕尔穷铜金矿床是目前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首个达到详查程度的大型铜金矿床。近几年在班怒带西段发现了超大型富金斑岩型铜矿床,如多不杂、波龙铜金矿床。但就整体而言,班怒带西段目前除了尕尔穷、多不杂、波龙矿床外,总体上研究程度不高,关于具体矿床的勘查模型更鲜有报道。本文通过对尕尔穷铜金矿矿床主要控矿因素的剖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与1∶1万岩石地球化学测量、1∶1万高精度磁测与1∶1万激电测量成果,总结了矿床的控矿因素并提出了矿床的成矿模式,即与钾玄岩-高钾钙碱性闪长类岩体、陆-陆同碰撞钾玄岩-高钾钙碱性重熔型石英闪长岩有成因密切相关,主矿体赋存于斑岩、矽卡岩、构造破碎带的"斑岩-矽卡岩-似IOCG"铜金矿床。斑岩、矽卡岩型矿(化)体多表现为低磁异常区(ΔT值:0~200nT),极化率在4%~16%之间,视电阻率在200~800Ω·m之间,但花岗斑岩及与其接触带的矽卡岩中因含高磁矿物磁铁矿、磁黄铁矿而表现为高磁(200nT以上)。岩石地球化学显示,异常元素平面上分带清晰,套叠好,异常强度大,浓度分级明显,异常浓集中心的元素组合为Cu-Au-Bi-Mo-Ag-Sb-Zn-As-Pb,其中Cu、Au、Mo、Bi等为内环元素,As、Sb、Pb、Zn为外围元素。似IOCG型矿体多表现为低磁(0~200nT)、中等极化率(4%~6%)、低电阻率(200~400Ω·m)。剖面图上似IOCG型、矽卡岩型、斑岩型矿体,视电阻率为典型的"W"型分布型式,视极化率为"M"型分布型式;矿化中心对应的异常元素Cu、Mo、Au、Ag含量明显偏高,表现为波状起伏特征,Pb、Zn元素含量低,异常变化不明显。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尤其是接触带处的矽卡岩带,是寻找矽卡岩型矿体的直接找矿标志;赤铁矿+硅化+碳酸化既是F1断层破碎带的标志性矿物组合,也是似IOCG型矿体的主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5.
江彪  陈毓川  王成辉  张大权  白鸽 《矿床地质》2015,34(6):1295-1308
中国银矿资源丰富,矿床类型多样,找矿潜力巨大。文章运用成矿系列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银矿床进行了成矿系列和成矿谱系的初步研究,并将其初步划分为38个银矿床成矿系列(组),59个亚系列。结合区域地质构造演化与各成矿系列的演化关系归结出中国银矿床成矿谱系。研究表明,中国银矿床成矿系列结构及演化具有时空不均衡性、银矿床类型演化渐趋多样化、矿石建造类型演化渐趋复杂化等特点,文章指出了成矿系列和成矿谱系研究对全国银矿理论研究和找矿实践的指导意义,并结合银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谱系特点分析了银矿床今后找矿的具体方向。  相似文献   
156.
滇黔交界地区玄武岩铜矿有机质的组成、结构及成因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滇黔交界地区玄武岩型铜矿有两种产出状态 ,一类产于玄武岩中 ,另一类产于玄武岩喷发旋回之间的沉积夹层中。两类铜矿石中均发育有机质。本文通过反射率测定、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碳同位素组成测定等方法对该区玄武岩铜矿有机质的成熟度、组成、结构及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铜矿石有机质的反射率为1.0 4 %~ 2 .172 % ;除个别样品外 ,n H/ n C值平均 0 .4 9,n O/ n C 值平均 0 .0 6 2 ,表明其有机质的成熟度均较高 ,有机质的物理性质及红外光谱特征也显示了这一点。 2有机质的组成以 C为主 ,其次为 H、O、N,两种铜矿石中有机质的 C、H、O元素含量类似 ,仅 N元素含量有一定差异。 3有机质的结构中以羟基、烷烃、芳烃官能团为主 ,有时有 C=O官能团 ;羟基红外吸收峰强度大 ,表明有机质经历了强烈的热液流体交代作用。 4玄武岩中铜矿石沥青的δ1 3CV- PDB为- 2 7.3‰~ - 33.2‰ ,平均 - 31.97‰ ,沉积岩中铜矿石碳质的 δ1 3CV- PDB为 - 2 0 .2‰~ - 2 3.2‰ ,平均 - 2 2 .11‰ ,表明二者无明显成因联系 ,前者属腐泥型 ,为石油的遗迹 ,来自下部地层 ;后者为腐植型 ,来自原地沉积的陆生高等植物。两种铜矿石中不同来源有机质成熟度、组成及结构上的相似性是其经历了相同的成矿作用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7.
小秦岭金(钼)矿床辉钼矿铼-锇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8,自引:12,他引:38  
最近在河南灵宝小秦岭地区大湖金矿及其附近的泉家峪含金石英脉中发现了具有工业价值的钼矿化。为了研究小秦岭金矿集中区钼矿的成矿时代,笔者选取大湖金(钼)矿床及泉家峪石英脉型金钼矿体中的辉钼矿进行了Re-Os法同位素定年,在大湖钼金矿石中获得3个辉钼矿样品的Re-Os模式年龄,分别为(223.0±2.8)Ma、(223.7±2.6)Ma和(232.9±2.7)Ma;泉家峪钼金矿石中2个辉钼矿样品的Re-Os模式年龄分别为(129.1±1.6)Ma和(130.8±1.5)Ma。这些年龄数据表明,该区的成矿作用不仅发生于燕山期,而且还发生在印支期。与金堆城、黄龙铺等典型钼矿床不同,大湖和泉家峪矿床中辉钼矿含铼很低,可能表明它们的成矿物质来自壳源。  相似文献   
158.
赣南盘古山钨矿床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盘古山钨矿是一个历史悠久、闻名国内外的大型矿床,为了厘定其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时代,进而认识成岩与成矿关系、岩体内带与外带矿化关系及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本研究采用LA-ICP-MS锆石U-Pb和ICP-MS辉钼矿Re-Os分析法分别对南岭2000 m科学钻探(SP-NLSD-2)所揭露的隐伏花岗岩体及其内带矿化石英脉进行了年龄测定。结果表明,隐伏花岗岩体形成于(161.7±1.6)Ma,内带矿化石英脉年龄为(155.3±2.8)Ma,均形成于中—晚侏罗世。盘古山钨矿床花岗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的时代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矿化发育于岩体内外接触带,在空间上关系密切,并表现出花岗岩体→长石石英脉→石英脉的渐变演化关系,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表明,矿化石英脉是花岗岩浆分异演化晚期的产物。岩体内带石英脉与外带石英脉的形成年龄吻合较好,形成于同一成矿作用。盘古山钨矿床及其隐伏花岗岩体均形成于165~150 Ma华南岩石圈伸展-岩体侵位-大规模成矿的动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159.
赣南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其中燕山期岩浆活动最为强烈,与W、Sn、Nb、Ta成矿的关系尤为密切。选择天门山岩体及附近的花岗斑岩脉为研究对象,应用SHRIMP锆石微区U-Pb测年技术,对天门山岩体的主体、补体和花岗斑岩脉进行了精确测年:天门山岩体的主体——中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锆石的9个点SHRIMP谐和年龄为152±2Ma(MSWD=1.09);补体——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锆石的5个点SHRIMP谐和年龄为152±2.6Ma(MSWD=0.16);花岗斑岩(墙)脉锆石10个点的SHRIMP谐和年龄为150.8±1.8Ma(MSWD=1.6)。结合区域资料,研究表明:①天门山岩体的主体形成于中侏罗世,补体是主体进一步分异演化的产物;②在赣南西部的崇余犹矿集区内成岩与成矿的年龄基本上是协调一致的,成矿集中期为150~155Ma;③岩浆活动由中深成相花岗岩侵入体演化到浅成相花岗斑岩脉仅相差1~5Ma,表明存在成矿集中期。  相似文献   
160.
谱系学是一种方法论,原义是指分析关于家族世系、血统关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方法,它有助于辨明人物的身份、认识事物的特征和理解事物的起源及其演变过程。研究者将其应用到自然科学领域,提出了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简称“区域成矿谱系”)的概念,揭示出一定区域内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成矿作用的演化轨迹及其时空结构。地质历史跟人类历史一样是连续演化的,尽管有时缺失记录,但每一个特定空间范围内,成矿作用也是必然在发生的,只是其成矿的效果带有极大的偶然性,究竟形成的是什么矿种、什么类型、多大规模的矿床等,都取决于该空间范围内不同历史时期的成矿作用及其发育程度。区域成矿谱系相当于成矿作用的“家谱”,即以图谱的方式记录一定时空范围内的成矿作用及其演化轨迹。此概念是在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矿床的成矿系列理论新进展而提出来的,不仅充实了矿床的成矿系列理论,并且更形象地表达了矿床成矿系列的时间顺序和空间定位规律,有助于阐述区域成矿作用与地质构造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其发生、发展的过程。由区域成矿谱系进一步提出“全位成矿,缺位找矿”的理念,至今已经20年了,其已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和发展,并在指导找矿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