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27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279篇
海洋学   4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中国人口文化素质指数的时空分异及人文动力机制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人口文化素质指数的基础上,根据中国文化教育的实际情况,选取合理而简单的评价指标,对1997—2006年中国人口文化素质指数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研究表明:中国人口文化素质指数正在快速提高,但整体水平还很低;人口文化素质指数的空间差异明显,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域集中于西部;近2/3的省域存在发散趋异,收敛趋同的省域不到1/3;向上发散趋异的省域主要位于东、中部,向下发散趋异的省域主要位于西部,空间差异有可能继续扩大.反映单个人文因子与人口文化素质指数之间互动关系的方程显示:人口文化素质指数与人文因子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和对数关系.最后运用逐步回归法得到了综合人文驱动因子与人口文化素质指数之间的复合线性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492.
张凤禹  祝艳  王喜宽  康红在 《现代地质》2010,24(5):1022-1028
选取内蒙古主要产粮基地之一的托克托地区作为研究对象,以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获取的1 556个表层土壤样品的测试数据为基础数据,基于多元地学数据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GeoExpl)对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进行描述统计及空间分布分析,并采用模糊数学和改进的内梅罗指数对区内的土壤养分综合质量进行分级。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养分综合质量中等,土壤养分因子的含量水平为全钾>全磷>有机质>全氮,磷元素和钾元素是土壤养分的主要贡献因子,氮元素为土壤养分的最主要限制性因子;从养分因子的空间分布状况看,研究区北部及西北部的土壤养分状况较好。在此基础上,根据土壤养分综合质量、地形及地表状况对研究区进行了简单的农业分区规划,认为研究区西北部的平原区为主要的农业生产区。  相似文献   
493.
阿尔金山东段处于青藏高原北缘,NEE走向阿尔金构造带的东段,为祁连山成矿带被新生代阿尔金断裂左旋走滑截切的西延部分,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该文在总结阿尔金山东段成矿规律和矿床特征的基础上,采集测试了地表黄钾铁矾和褐铁矿化蚀变岩光谱曲线,在ETM+影像上提取了相关蚀变信息,并结合分析地质、地球化学信息,根据预测矿种的差异性,运用证据权法在GIS平台上建立了不同矿种的找矿模型。依据多元信息找矿模型,共圈定和评价了金矿远景区4个,铁矿远景区2个,铅锌(铜)多金属矿远景区7个。对不同矿种部分远景区进行野外验证表明,预测区岩石多发育韧脆性变形和不同类型矿化,指示较好的找矿潜力,此次研究对阿尔金山东段地区的找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94.
汤文坤  王永  董进  田飞  刘瑾  江南 《地质通报》2017,36(9):1625-1634
对雷州半岛南部徐闻县九亩村一段1.54m厚的湖相沉积剖面进行粒度、磁化率、色度及有机碳氮分析,结合AMS~(14)C测年结果,重建了该地区10.5~6.5cal ka BP的气候环境变化。共分为3个阶段:(1)10.5~9.5cal ka BP,湖泊水体较浅,气候较干燥;(2)9.5~7.2cal ka BP,湖泊水位较高,环境稳定,气候较湿润;(3)7.2~6.5cal ka BP,湖水相对变浅,气候相对阶段(2)干燥。雷州半岛地区降水变化与印度季风演变模式一致,可与北半球夏季平均太阳辐射及其影响下热带辐合带(ITCZ)的移动进行对比,指标时间序列的红外噪声谱分析结果表明,存在千年—百年的准周期,反映了研究区气候环境变化对太阳活动的响应。  相似文献   
495.
喀腊大湾位于北阿尔金山的中东段,区内分布有大量早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体,这些岩体为探索北阿尔金早古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及其区域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对出露在喀腊大湾南段的二长花岗岩展开了详细的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锆石SHRIMP U-Pb定年获得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484.2±4.9Ma(MSDW=0.46,n=14),属早奥陶世。在地球化学组成上,二长花岗岩具有富碱(全碱8.31%~8.66%)、高钾(K_2O=3.65%~4.76%)和贫MgO(0.6%~0.9%)、P_2O_5(0.06%~0.11%)、TiO_2(0.39%~0.58%)和FeOT(1.82%~2.34%)的特征,岩石铝饱和指数(A/CNK)为0.96~1.01,属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具有弱的正Eu异常,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Rb、Ba、Th、U)和LRE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Ti、Ta、Nb)和HREE,显示出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二长花岗岩的ε_(Hf)(t)均为正值(+4.08~+8.26),且变化范围较小,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875~1099Ma,反映成岩过程中有显著的幔源新生地壳物质加入。综合区域地质背景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喀腊大湾南段二长花岗岩应形成于北阿尔金洋向南侧阿中地块俯冲消减的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其岩浆源区可能起源于新生地壳和古老基底地壳构成混合地壳的部分熔融,岩体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壳幔岩浆混合作用,这些特征与北祁连早古生代形成于俯冲消减背景下的中-酸性侵入岩体相似,进而为北阿尔金曾是北祁连的西延部分提供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496.
西昆仑山前柯克亚剖面厚度约7 000 m,通过对该剖面4个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特征进行的详细分析,按地层厚度计算,样品埋深应为3 000~5 000 m,按古地温梯度计算埋深温度至少为60℃,进入磷灰石裂变径迹的退火带温度.分析结果表明样品并未发生典型的退火过程,退火程度较弱.径迹长度的双峰态分布显示,样品曾经历部分退火带,形成短径迹,后期经抬升后,古地温低于60℃,长径迹形成.剖面上部厚层砾岩中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的分散性反映碎屑来源较复杂,埋藏受热时间较短,代表碎屑是经快速堆积的产物,与沉积记录反映的磨拉石成因与形成时代相一致.  相似文献   
497.
秦岭区前寒武纪构造格局与演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秦岭造山带中夹持大量前寒武纪岩层、地块,筛除后期改造与变位,昨原,它们复杂而多样,不仅是秦岭造山带研究的基础,也是研究早期中国大陆壳形成演化的关键地带。现有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揭示秦岭区早前寒武纪具非统一多块分离拼合特征,晚期已成为早期化南块的边缘带。中新元古代相应于Grenvillian造山事件和Rodinia超大陆全球性构造时期,秦岭区从扩张裂谷系与小洋盆兼杂并存的垂向加积增生构造体制向侧向  相似文献   
498.
2000年9月20日至10月3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305项目办公室分别在桂林、南京、北京召开会议,对"九五"科技攻关96-915项目大部分专题进行了验收。"九五"攻关在前两个五年攻关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深化北疆、主攻天山、开拓南疆"的总体部署,在基础地质、矿带评价和开发应用等方面又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一、基础研究方面 (1)完成了纵贯新疆南北,穿越三山两盆的2 000 km地学断面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测制了全线的人工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并完成重点地区的深地震反射剖面及宽频带天然地震观测,运用了大地电磁测深、天然…  相似文献   
499.
年5月4日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团中央湖北省委省青联在武汉洪山礼堂联合为第二届﹃湖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隆重颁奖作为唯一的气象工作者陈正洪榜上有名陈正洪是湖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他自年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至今曾先后主持或参与了m寀斚羁蒲锌翁猞僬馄诩渌叫讦娴乩硌Пé绂郐娲笃蒲Е绂郐嬗τ闷笱Пé绂郐孀匀辉趾ρПé绂郐嫜彝亮ρЕ绲裙胰ㄍ萍计诳戏⒈硌趼畚膖搖斢嗥倨渲杏?篇论文或论文摘要被有关国际学术会议收录l媢敹嗥畚谋还饣蛭夜厶ǖ厍钠诳鸡谕宝偎骨…  相似文献   
500.
鹅地斑岩含金银黄铁矿矿床,是1981年验证化探异常时发规的。经过三年的评价工作,初步肯定该矿床属于品位低、储量大的斑岩型含金银黄铁矿矿床。矿区位于潮安—陂沟大断裂南东侧,马鞍山—铜锣湖向斜南西段。区内出露下侏罗统中段的粉砂岩、细砂岩、泥岩和上侏罗统的含砾晶屑粗凝灰岩。岩浆活动和火山喷发作用强烈,断裂构造发育。矿床明显受构造裂隙控制。北东和北西向断裂的交汇处,是含矿花岗斑岩体的中心部位,矿体即产于斑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岩体蚀变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