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53篇
综合类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研究了波致底切应力和二维辐射应力对悬沙的作用.首先对东山湾的水动力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实测资料进行了对比检验,然后对东山湾悬浮泥沙进行了考虑波浪和不考虑波浪两种情况下的数值模拟并与实测资料进行了相关对比分析.在模式建立过程中,依据东山湾独特的窄口型半封闭河口海湾的特点,基于ECOMSED模式(2002)建立了东山湾三维水动力模型,并通过第三代海浪模式MASNUM加入了波浪对底切应力及辐射应力的影响,通过ECOMSED中的底边界层模型考虑了波浪增强底摩擦的作用,综合分析了东山湾的水动力及泥沙状况.结果表明在东山湾数值模拟中,该模式能较好地模拟这类海域的水动力及泥沙输运状况.在东山湾模拟计算中,潮流的作用强于波浪的作用,但考虑波浪因素后,泥沙模拟结果更好.在波浪的作用中,底切应力相比于二维辐射应力占有绝对的优势,两者相差2个量级以上,因此可以不考虑二维辐射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根据防洪影响评价的有关规范,分析了济宁市采煤塌陷地引黄充填复垦项目对黄河河势的影响,以及黄河对项目运用的影响,就影响作出防洪综合评价,并提出有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3.
较为系统的分析了青海地区"十五"期间架设的12个数字化水温(地温)井的观测现状,及年、月、日不同层次上的动态特征,对其在相关的地震前兆观测中发挥效能的可能性作了宏观的评估。结果表明,有10个井孔可在地震中期前兆监测中发挥效能,有7个井孔可在地震短期的前兆监测中发挥效能,有7个井孔可在地震短临前兆监测中发挥效能。文中还介绍了主要影响数字化水温(地温)资料的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54.
南海北部陆架陆坡区海流观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2006-2009年期间,南海北部陆架陆坡区3个站ADCP海流连续观测资料,采用功率谱分析、潮流调和分析方法,重点分析了陆架陆坡区100 m,200 m和1 200 m水深海域海流的垂向结构,探讨了环流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特别讨论了南海暖流和北陆坡流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陆架陆坡区潮流类型属于不规则日潮,深水站点中层表现为正规全日潮类型,垂向为"三层结构",甚至更加复杂。O1,K1,M2,S2等分潮总体上为顺时针旋转,在深水站点,基本表现为西北-东南走向的往复流形态。从能量角度看,表层和底层海流中,潮流所占份额较大,分别占30%~40%和40%~50%,中层较小,约为20%。对东沙群岛西南陆架陆坡区环流,观测计算结果证实了西向强流的存在,且垂向结构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在200 m水深处没有明显的南海暖流,只是10~30 m以上层次存在逆风海流。海南岛以东海域连续15个月表层环流的结果表明,冬季明显受到南海暖流的影响,存在东北向的逆风海流,夏秋季的环流表现为西南向,流速较强,夏季也存在逆风情况,造成上述情形的原因可能是该地南海暖流的流轴具有季节性变化——冬季偏南,夏季偏北。  相似文献   
55.
青海地区数字化表层水温变化与地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青海地区表层水温井孔的观测概况,对各井孔产出数据的可靠性和年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汶川、大柴旦、玉树地震前后水温(地温)的前兆异常变化特征,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56.
On the basis of the latest version of a U.S. Navy generalized digital environment model(GDEM-V3.0) and World Ocean Atlas(WOA13), the hydraulic theory is revisited and applied to the Luzon Strait, providing a fresh look at the deepwater overflow there. The result reveals that:(1) the persistent density difference between two sides of the Luzon Strait sustains an all year round deepwater overflow from the western Pacific to the South China Sea(SCS);(2) the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the deepwater overflow is influenced not only by changes in the density difference between two sides of the Luzon Strait, but also by changes in its upstream layer thickness;(3) the deepwater overflow in the Luzon Strait shows a weak semiannual variability;(4) the seasonal mean circulation pattern in the SCS deep basin does not synchronously respond to the seasonality of the deepwater overflow in the Luzon Strait.Moreover, the deepwater overflow reaches its seasonal maximum in December(based on GDEM-V3.0) or in fall(October–December, based on the WOA13), accompanied by the lowest temperature of the year on the Pacific side of the Luzon Strait. The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the deepwater overflow is consistent with the existing longest(3.5 a) continuous observation along the major deepwater passage of the Luzon Strait.  相似文献   
57.
储层地震预测应用条件及其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属性技术已经在油气勘探开发,油气藏预测与描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与地球物理和地质特征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地震属性之间,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仍较模糊,对地震属性的使用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分析,这使得地震属性在应用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里通过模型和实例分析,研究了储层地质特征,地质与地球物理参数的相关性,地震属性的有效性以及储层预测的基础地质条件,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8.
非参数回归法在孔隙度参数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乐友喜  王永刚 《地质科学》2002,37(1):118-126
目前有很多利用地震属性进行储层参数预测的方法,多数方法都是针对一种特定的参数模型而制定的统计方法,即只有在一定的参数模型中才能使用的统计方法.实际应用中,由于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事先无法给出合适的、具体的参数模型,使用参数模型就有可能产生较大误差.本文简要介绍了非参数回归预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特点,对如何分析和选取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反映储层参数横向变化较为敏感的、与储层参数关系较为密切的地震属性进行了讨论.用非参数回归法对大港唐家河工区进行了孔隙度参数的平面分布预测,表明该方法在储层参数预测技术以及油藏描述中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9.
将一种基于混沌退火的Hopfield神经网络(ACHN)应用到储层聚类分析中。这里主要阐述了ACHN聚类的基本原理、混沌神经元的标定、ACHN聚类的策略、先验信息的约束以及混沌退火搜索。实际砂砾岩储层聚类分析表明:这种网络能克服普通Hopfield网络陷入局部最优的不足,得到更准确、精细的聚类结果。  相似文献   
60.
掌握黄河入海泥沙输运、沉积的规律可以为渤海沿岸经济发展的规划及环境保护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本文基于FVCOM(Finite-Volume Community Ocean Model)建立了三维水动力、泥沙耦合数值模式,利用实测水位、海流和悬沙资料,对模式进行了检验,模拟结果与观测符合较好。利用该模式研究了2007年夏季丰水丰沙期黄河入海泥沙的输运过程,并对渤海悬沙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数值模拟。模式较好地再现了夏季黄河口入海泥沙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底部冲淤状况。结合黄河口附近的潮流和余流特征,对悬沙分布特征和底部冲淤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入海泥沙随余流向南和东南方向输运到莱州湾,在莱州湾中部向外海扩散,很可能沿东北方向进入渤海中部。在这个输运过程中,莱州湾表现为入海泥沙向外海扩散的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