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杨守业  王权 《地球科学进展》2011,26(12):1282-1289
伊平屋北部热液区(IheyaNoAhhydrothermalfield)位于冲绳海槽中部地区。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331航次于2010年9月1日至10月4日在该区钻探了5个站位(C0013-C0017):C0016站位位于NoahBigChimney(NBC)地区活跃的热液烟囱和硫化物-硫酸盐丘状体上;在C00...  相似文献   
102.
对宾阳县的地质地貌结构、异常天气环流背景下局地强降水和人为因素等方面对这次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3.
对GPS在短基线上的必要观测时间和高程精度进行了试验,所得结果可为应用GPS进行工程测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张高锋  宁立强  罗光明  张梦花  王权 《地下水》2007,29(4):20-22,35
应用功率谱分析及混沌理论对和田 12 号泉水涌出量进行判定分析,结果表明该泉水的流量具有混沌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应用改进的最大 Lyapunov 指数模型对该泉水流量进行了预测,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为研究及合理利用该地区地下水资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5.
对宾阳县的地质地貌结构、异常天气环流背景下局地强降水和人为因素等方面对这次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6.
叶亦克幅、黑石北湖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发现了3条蛇绿混杂岩带,并以此对本区的构造地层单元进行了合理的划分。在碎石山、拜惹布错一带发现了较为典型的蛇绿混杂岩,从而为西金乌兰-金沙江结合带的西延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认为库牙克断裂与阿尔金断裂为同一条断裂,并首次提出库牙克断裂的断距约80km。在原侏罗系雁石坪群中发现了大量二叠纪化石,为地层的正确划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7.
厂商与雇员之间的关系是永恒的话题,厂商想在支付最少工商的前提下赚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工人则想在最少时间的工作里得到得多的回报。作者在本文中通过数学模型的求解来加答厂商与工人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08.
差分GPS水下立体定位系统通过将差分GPS定位技术和水下声学定位技术进行集成,实现高精度水下定位。本文基于差分GPS水下立体定位系统的基本观测方程,简要介绍了迭代法的基本原理,从双曲线差分定位观测方程出发,使用求解非线性方程组常用的牛顿迭代法构造迭代方程式,并用实测数据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9.
水下DGPS定位系统可定位范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下DGPS定位系统是我国近些年研制的一套水声定位系统,该系统经过了在三亚、抚仙湖等地区的试验,得到了较高的定位精度.利用Argo浮标剖面数据,将海水视为水平分层均匀介质,计算声速剖面,根据Snell定律从理论上推出了理想情况下水下导航定位系统中浮标的可布设范围和水下DGPS定位系统浮标阵的可定位范围.  相似文献   
110.
土地的高效利用和配置优化是城市化进程的现实需求,探究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从而实现对地区土地利用可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三个子系统构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探究海峡西岸城市群2008—2017年的土地利用效益及其时空演化过程和耦合协调关系,进一步识别限制各城市耦合协调关系提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海峡西岸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存在持续上升的时序特征,空间上表现为“东高西低”,高效益单元主要分布于沿海门户城市及中心城市,且趋于聚集,低值单元主要长期分布于内陆城市和南部沿海城市,且范围不断缩减。(2)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在时序上表现出持续上升的特征,空间上表现为“中高西低”,西部低值区范围明显变小;社会效益小幅增长,中东部形成“环状”中效益区;生态效益整体较低,中部低效益区范围扩张显著。(3)各城市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呈不同程度增长趋势,近年以协调发展为主,耦合协调程度表现出由沿海向内陆城市递减的空间异质性,土地利用耦合协调发展主要受复合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