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针对国家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建设项目管理信息交互和操作协同需求,将Web Service和工作流技术引入系统研发过程,根据各阶段工作实际,创建了能够动态实现不同任务环节自动组合的工作流模型,研发了基于四层架构的项目管理系统,实现了工作流驱动的计划制定、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等管理任务的高效管理。本文提出的方法和系统,可为同类项目管理的研发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42.
悬浮泥沙浓度遥感反演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芸  张鹰  王晶晶 《海洋科学》2008,32(5):32-35
对实验室固定粒径的悬浮泥沙水体的反射率光谱特征进行了分析,选取反射率的敏感波段,建立了遥感反射率和悬浮泥沙浓度的遥感反演模型;同时,又利用野外现场实测的光谱反射率和悬浮泥沙中值粒径,建立受粒径影响的悬浮泥沙浓度反演模型。结果表明,主成分模型的反演效果最好,其次是幂指数模型,而线性模型的反演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43.
根据实验室测得的和野外现场实测的悬沙质量浓度、粒度与光谱数据,分析了不同质量浓度的悬沙水体和同一质量浓度不同粒径大小的悬沙水体的光谱特征,选取了质量浓度的敏感波段,建立光谱反射率与质量浓度、粒径之间的关系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悬沙水体光谱反射率具有双峰特征;同一质量浓度的悬沙水体,随着粒径的减小,光谱反射率逐渐增大,粒径大小与反射率呈反比关系;光谱反射率、质量浓度和粒径的指数关系模型能较好地反映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44.
海岸带浅海水深高光谱遥感反演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晶晶  田庆久 《地理科学》2007,27(6):843-848
近红外波段(760~900 nm)反射率对水深最为敏感,通过波段比值方法可以提高与水深的相关性,而711nm处反射率一阶微分值与水深的相关系数高达-0.87。对于近岸混浊度高的样本,单波段和比值模型反演效果不好,平均相对误差均高于30%;而光谱微分模型的精度较好,平均相对误差为17%。研究结果证明:水体反射率的一阶微分可以有效地削弱水质变化给水深反演带来的误差。  相似文献   
45.
湖泊年纹层以其精确到年乃至季节尺度的高分辨率优势,成为研究古气候环境变化的重要载体.X射线荧光(XRF)岩芯扫描由于其有分辨率高、分析快速等特点,在湖泊年纹层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青藏高原东南缘新路海年纹层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荧光(XRF)岩芯扫描,对新路海湖泊纹层计年、纹层形成机理及古气候重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X射线图像明暗层、Rad峰值、Zr和Fe元素峰值标记法获得的年代序列基本一致,并且与独立的放射性测年(210Pb/137Cs)结果吻合,证实了上述各种纹层计年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新路海年纹层层偶是由粗颗粒碎屑层和细颗粒碎屑层交互组成的,较厚且Zr和Si元素高的粗颗粒层形成于春、夏季,而较薄且Fe元素含量高的细颗粒层形成于秋、冬季.纹层的厚度能够指示西南季风降水量的大小,近100年以来新路海纹层厚度反映的西南季风演化,与利用昆明地区历史文献重建的湿度记录(干旱/洪水指数)、树轮δ18O重建的尼泊尔喜马拉雅地区的季风降水基本一致.近100年来新路海的纹层厚度具有7~8、4~5和2年的周期,表明新路...  相似文献   
46.
本文通过使用南山城地震台站地倾斜10多年的资料,着重对一些大、中、强地震前石英水平摆前兆异常的特征、持续时间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47.
推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转型,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课堂革命的必然要求。为解决后疫情时代初中地理线上教育实践向线下教育实践转变过程中出现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无法有效落实、学生地理实践能力无法有效培养等问题,本文以教育信息化发展理论、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理论、初中地理教学理论为指导,综合采用文献研究、理论演绎、案例研究等方法,调研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构建初中地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某中学开展应用实践。研究数据表明,利用初中地理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实践,能够有效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为后疫情时代初中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8.
通过对实测光谱数据和水深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泥沙浓度在水深遥感中具有重要意义。泥沙含量决定水体光谱反射率与 水深的相关性方向: 泥沙含量较少的清水区,光谱反射率与水深呈负线性相关; 而在泥沙含量较高的浊水区,光谱反射率与水深 数据呈正线性相关。以此为依据,对水体进行清/浊水体的光谱分别处理,可提高水深的光谱反演精度。同时,结合实测水体光谱 进行不同光谱分辨率的模拟分析,发现高光谱分辨率遥感将有助于提高水深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49.
滑塌构造不仅具有沉积学意义,同时能为区域大地构造背景研究提供沉积学证据。在莱西地区进行野外地质调查中,首次在白垩纪王氏群林家庄组底部地层中识别出滑塌构造。在对该滑塌构造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的基础上,将整个滑塌构造自上而下划分为弱变形层、阶梯式断裂发育层、软沉积变形层、未变形层。滑塌体主要由各种类型的滑塌褶皱、滑塌面、同沉积断层、砂岩球枕体、负载构造等组成。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认为,其成因可能是在火山活动引发的地震触发下,半固结的沉积物在斜坡地带沿膨润土化流纹质凝灰岩构造薄弱界面发生滑塌,向盆地中心方向滑动形成。  相似文献   
50.
结合实地观测和STEREO/HI图像观测分析2010年CME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使用了基于单颗STEREO卫星日球层成像仪(Heliospheric Imager,HI)图像的固定Φ角拟合法(Fixed-Φ,FΦ)和调和均值拟合法(Harmonic-mean,HM),结合STEREO和ACE卫星的太阳风实地观测数据,深入分析了2010年15个日冕物质抛射(CME)事件,对比讨论了这两种方法在提取CME参数如太阳赤道平面的主传播方向、传播速度的效果,其中FΦ拟合法假设CME是固定方向传播的小质点,HM拟合法假设CME为具有球形前沿的通量绳结构,结果发现:(1)使用HM拟合法分析得到的CME主传播方向与太阳-实地观测点的夹角平均值是9.5°,小于FΦ拟合法的19.7°;(2)HM拟合法分析的预计到达时间与实测ICME起始时间的平均误差和最大误差分别为0.282天和0.805天,明显小于FΦ拟合法.本文也使用结合STEREO两颗卫星HI图像的直接三角法(Direct-triangulation,DT)和球面切线法(Tangent-to-a-sphere,TS),深入分析了5个朝向地球的CME事件,其中,DT和FΦ拟合法的假设相同,TS和HM拟合法的假设相同,结果发现:(1)这两种方法分析的CME主传播方向与日地连线的夹角最大值分别是13.2°和21.1°,明显小于单颗卫星观测的20.7°和27.5°;(2)其中4个CME事件使用方法得到的线性拟合加速度不超过0.4 m·s-2,这说明CME在主传播方向上的速度变化在1AU内不超过100 km·s-1;(3)使用TS方法得到的预计到达时间与实测ICME起始时间的绝对误差最小,平均值和最大值分别是2.3 h和5.8 h.可见,利用HI图像提取CME传播参数时,加入CME前沿结构假设和结合多角度观测都能够有效地减小拟合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