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21.
第四纪钻孔基本属性管理系统的AO实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四纪钻孔与基础地质、水文地质钻孔有所不同,常有更为复杂的测试和实验资料。从第四纪钻孔的基本特征出发,讨论了ArcGIS平台下利用ArcObjects(AO)进行第四纪钻孔属性管理系统的开发,简要说明了系统具有的功能及特色。实践表明,AO具有开发简单、快速、高效、易于扩展等特点,是在ArcGIS上进行相关信息系统研制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煤系地层中菱铁质鮞粒内部结构构造和黄铁矿、白铁矿微晶特征的研究,探讨了其生成的地球化学条件、形成机理,为地层对比、沉积地球化学条件的恢复等提供了依据。并对煤炭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3.
GPS测量技术在锡山市地面沉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常研究认为, 苏锡常地区超量开采地下水是产生地面沉降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锡山市地下水开采十分强烈, 其地面沉降灾害也最为严重。为了有效地分析研究地面沉降的发生发展过程, 必须获取一定时间间隔内的地面沉降实测值, 全球定位系统 (GPS)就是一种既经济又高效的测量手段。本文在简要介绍了锡山市地质、水文地质及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的基础上, 重点阐述了运用GPS测量技术对锡山市地面沉降进行首次实测的情况, 并对其测量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 最后对锡山市地面沉降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4.
海带是我国海水养殖主要品种之一,其综合应用价值较高[1].20世纪90年代末期,海带配子体克隆在海带苗种繁育中的应用,为海带育苗生产开辟了新途径[2].主要运用生长发育调控技术实现海带配子体克隆细胞大量扩增和同步成熟来繁育海带优良苗种,这样可大幅度降低育苗成本,缩短育苗周期,该项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海带配子体克隆育苗技术尚未在海带育苗生产中得到规模化应用,其作为一项高新技术,部分关键技术仍有待进一步解决.在与有关生产单位进行海带配子体克隆育苗实验的工作中,笔者认为克隆细胞的附着是影响海带商品苗质量(出苗密度及出苗均匀程度)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5.
深基坑监测方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梅 《城市地质》2015,(Z2):57-61
随着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的增多,深基坑也越来越多,为了保证深基坑的施工安全,防止深基坑开挖影响周围建筑物、道路、设施及地下管线的安全,在基坑施工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按照规范要求必须进行基坑监测。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深基坑监测的基本要求和施测方法,确保施工质量及基坑周边的安全。  相似文献   
26.
参照新疆105个气象台站"元数据",在对12个辐射站逐月日照百分率与月总辐射资料序列进行质量控制检验的基础上,对无效值与缺测值进行了插补订正,继而以Potter非均一性客观检验方法对资料序列进行了非均一性检测,同时以SNTH方法对产生间断的序列进行了相应的非均一化订正。在均一化的月总辐射与月日照百分率资料序列基础上,探...  相似文献   
27.
自2002年开展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以来,山东省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已覆盖全省陆域和部分近岸海域,面积161370km2。该文介绍了山东省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的基本情况和方法技术,并以获取的海量地球化学数据为基础,对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为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28.
抗差秩亏自由网平差在GPS网平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光博  王晓梅  丁传庭 《地理空间信息》2012,10(6):119-120,123,2
在讨论抗差估计与秩亏自由网平差2个模型的基础上,将抗差估计与秩亏自由网联合,建立抗差秩亏自由网平差模型,并且将此模型应用于GPS基线向量网平差。经过实际数据验证的结果表明,此模型能有效地抑制粗差影响。  相似文献   
29.
对五图组含煤岩系进行研究 ,所揭示的孢粉植物群中 ,被子植物榆粉 (Dlmipollenites)和栎粉 (Quercoidites)有很高的含量 ,此外有山核桃粉 (Caryapollenites)、朴粉 (Celtipollenites)、枫杨粉 (Pterocaryapollenites)、胡桃粉(Juglanspollenites)、桦粉 (Betulaepollenites)、苗榆粉 (Ostryoipollenites)、枥粉 (Carpinipites)和小栗粉 (Cupuliferoipollenites)等 ,其中热带、亚热带分子占很大的比重 ,且有很高的分异度 ;裸子植物含量不高 ,主要为松粉(Pinuspollenites)和云杉粉 (Piceaepollenites) ,其次为杉粉 (Taxodiaceaepollenites)和麻黄粉 (Ephedripites) ;蕨类孢子一般含量较少 ,仅在部分样品中三角孢 (Deltoidospora)含量很高。在参考沉积、古气候、海平面变化以及其他门类化石资料的基础上 ,对孢粉化石群的时代归属及我国东部区域相关问题作了讨论 ,得出五图组孢粉组合特征与其他古生物资料所得的时代意见一致 ,属早始新世晚期到中始新世早期 ,其古气候特征也与全球海洋气候特征相符合。  相似文献   
30.
吕梁山地区中—新生代隆升演化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吕梁山地区中—新生代隆升时限及其演化的认识,是恢复鄂尔多斯盆地沉积东界的基础,也是探讨华北克拉通演化和破坏等科学问题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以改造盆地与盆山耦合的研究思路为指导,通过对研究区及邻区前中生代地质演化、中生代原始沉积面貌、中生代构造变动与岩浆活动以及新生代以来与相邻地堑发育耦合关系等的分析,并结合裂变径迹测年与热史模拟,认为吕梁山地区在中生代鄂尔多斯盆地发育的主要时期是大型沉积盆地的一部分,与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同步沉降—抬升过程。晚白垩世以来是吕梁山地区主要的隆升期,可进一步分为缓慢隆升(100~21±2Ma)、加速隆升(21±2~8Ma)及强烈隆升(8Ma以来)3个隆升演化阶段。吕梁山地区中—新生代以来的隆升演化,与相邻鄂尔多斯盆地的抬升消亡及其周边断陷盆地的发育从属统一的区域动力学环境,主要与滨太平洋构造域的活动和演化息息相关,同时受更广阔的区域地球动力学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