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变形分解作用与中条山上玉坡变基性侵入岩席的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条山胡家峪—上玉坡背斜核部正变质基性岩的变形分解及变质作用的研究以及变形变质系列的建立,结合成因矿物学的研究及铜矿峪地区绛县群变基性火山岩的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的对比,确认背斜核郎的黑云片岩系为与中条运动早期区域性伸展有关的沿剥离断层侵入的基性岩席的变形变质产物。从而否定了长期以来一直把它定为“绛县群铜矿峪组(或西井沟组变基性火山岩)”的论断,对中条山变基性浸入岩的形成和演化作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南岭姑婆山一花山花岗岩基侵位于中晚侏罗世之交的特提斯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转换时期,岩基总体展布方向受EW向特提斯构造域的宜山一全南深断裂等构造控制,而其侵位过程则主要受太平洋构造域体制的制约,即早期主体单元侵位受控于EW向的挤压构造体制,晚期单元则侵位于伸展的构造环境中.该岩基及其热接触变质围岩构造研究表明,岩基的定位对围岩产生了明显的挤压和拖曳作用,具主动侵位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岩基内的闪长质包体、钾长石斑晶等标识体平行接触界面定向排列,外接触带存在较明显的应变梯度、发育有边缘向斜、先存的区域构造线在岩体附近发生偏拐而与接触界面相协调等;但岩基所具有独特的“拖尾”平面型式和晚期单元拉长型应变特征,则说明岩基还具有一定的被动侵位特征.岩基侵位空间定量估算结果显示,主动膨胀和构造扩展作用各为岩基提供了27%的空间,岩浆侵吞作用则为岩基获取了46%的空间,因此姑婆山一花山花岗岩基为复合侵位机制,且侵位机制从岩浆侵位的早期至晚期,随定位深度由深至浅、构造环境由挤压向伸展转换,表现出从主动侵位向被动侵位转化的趋势.在生长方式上,牛庙独立侵入体和杨梅山独立侵入体的生长方式为侧向式生长,里松单元、望高单元和新路单元为中心式或偏心式生长,白水带单元和华美单元为中心多点式生长.虽然多数单元表现为极性生长,但在整个岩基生长过程中,姑婆山和花山两个花岗岩体各自通过一个相对稳定的通道上侵,且至今仍保存较为完好的近圆形几何形态特征表明,尽管岩基可能是形成于陆内走滑剪切性质的区域构造环境,但在岩基侵位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其相对的水平构造位移似乎并不十分明显,暗示可能与研究区距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带相对较远,受太平洋构造域影响相对较弱有关.  相似文献   
13.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