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90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L35块砂体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35块油藏位于百色盆地东部田东凹陷。含油层段为古近系那读组二段。属于单斜岩性油藏。由于含油层段较厚。砂体对比标志不明显,单砂体的划分与对比十分困难。运用沉积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对区块内各钻井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及砂体进行划分与对比,根据各小层砂体和单砂体的时空展布特征将L35块含油层段划分为1个长期、2个中期、9个短期和18个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储集砂体仅发育于MSCⅡ上升半旋回中下部.为湖底扇沉积砂体,可细分为4个小层砂体、7个单砂体。其中Ⅱ砂体分布局限。沉积于湖底扇发育初期;Ⅱ5砂体初具鸟足状展布形态,对应于湖底扇发育早期;Ⅱ4砂体分布范围最大。呈典型的鸟足状展布形态.为湖底扇发育最强时期;Ⅱ3砂体分布范围缩小,沉积于湖底扇大幅度退积萎缩时期。中房屋分支水道和前缘无水道席状砂微相为储集砂体的主要发育位置。  相似文献   
72.
青海湖布哈河口区与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及四川盆地具有相似的古地理特征和水体环境,对布哈河口区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类型和丰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比较沉积学意义.通过对布哈河口区河流、三角洲平原、前三角洲、滨湖、浅湖及半深湖环境表层沉积物样品全岩组分、总有机碳(TOC)及有机质类型进行分析,确定布哈河口区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为Ⅱ2型和少量Ⅱ1型,TOC含量不超过4.29%,其中半深湖TOC含量最高并且有机质类型较好.布哈河口区表层沉积物中TOC含量主要受黏土矿物含量、有机质生产力和水深控制,半深湖沉积物具有较高的黏土矿物含量、较高的有机质生产力、较好的有机质类型和较大的覆水深度,有利于有机质的生产和保存,为河口区最有利于烃源岩发育的环境.同时,根据前三角洲、浅湖及半深湖沉积物中TOC含量与水深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建立了利用岩石中TOC含量对古水深进行恢复的公式.  相似文献   
73.
深水牵引流沉积的研究历程、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深水牵引流沉积研究,是沉积学研究中一个较新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我国学者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并且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目前研究的深水牵引流沉积,一是等深流沉积,二是内波、内潮汐沉积。等深流沉积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主要是对小规模的细粒薄层等深流沉积的研究,而现在已发展到对大规模等深流沉积体--等深岩丘的研究。内波内潮汐沉积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也是从小规模内波、内潮汐沉积的鉴别开始,现在已达到研究深海大型沉积物波的阶段。今后等深流沉积研究的主攻方向,应是地层记录中的等深岩丘,并特别注意碎屑岩等深岩丘的发现和研究。内波、内潮汐沉积方面,最有矿产意义的当属由大型沉积物波构建的地质体。而首例地层记录中的大型沉积物波,已在塔里木盆地中部奥陶系中被鉴别出来,并具有含油气远景。从目前对内波、内潮汐的研究势头来看,我国很有希望在该领域继续保持国际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74.
酒西盆地青西凹陷下沟组湖相喷流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酒西盆地青西凹陷下白垩统下沟组中广泛发育的湖相“白烟型”喷流岩,为一类富含铁白云石和钠长石的、非常罕见的湖相“白烟型”喷流岩。在喷流岩地质背景、物质组分、岩石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下沟组湖相“白烟型”喷流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热水沉积环境的关系,并发现下沟组喷流岩具备LREE>HREE的热水沉积建造的基本特点,其高丰度的ΣREE和δC e为正异常而δEu为负异常,虽然有悖于海相喷流岩,但其稀土配分模式与δC e和δEu的异常分布特征与同层位的碱性拉斑玄武岩非常一致,说明下沟组喷流岩与同层位的玄武岩有很强的亲缘关系,从喷流岩REE总量在空间上的分布具有从热水喷口向外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显示,可能与湖底热水对流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75.
76.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钦州—防城一带的钦防褶皱带,是中国南方唯一的海西褶皱带,它的形成和发展有三个阶段。晚加里东阶段,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的不完整拼合,造成具有地槽型沉积特点的钦防残余海槽,与泥盆系为整合关系。海西期,它成为华南海侵的主要通道,随着哀牢山洋盆的打开与华南大陆边缘北西向裂谷系的形成,与右江盆地融为一体,成为它们的东部边界。东吴运动后,在滨太平洋构造影响下,钦防海槽褶皱成山,西侧形成上思前陆盆地并逐渐向西迁移,造成迭置的沉积棱柱体,从而使前期的右江盆地解体为构造性质不同的东西两部份。印支期后,右江盆地和上思前陆盆地同时消失。  相似文献   
77.
四川盆地下侏罗统大安寨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总被引:67,自引:9,他引:58  
郑荣才 《沉积学报》1998,16(2):42-49
四川盆地下侏罗统大安寨段发育有41~47个短期、5个中期、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短期旋回有非对称和对称型两种旋回样式。由短期旋回叠加而成的中期旋回具有不同的堆积模式,分别代表低水位进积、湖侵加积-退积、湖泛加积、高水位早期加积-弱进积和晚期强烈进积小层序组。由中期旋回叠加组成的两个长期基准面半旋回分别代表大安寨期湖水位的长期上升和下降周期,并构成完整的湖进-湖退沉积旋回。通过各级基准面旋回转换点的等时地层对比建立的大安寨段层序地层格架,显示了储层、生油岩、盖层的分布规律与各级次基准面旋回的演化关系,此特征可作为储层预测和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8.
通过岩心、录井、测井、微体古生物等资料综合研究,识别出惠州凹陷珠海组发育海相三角洲沉积相类型。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 综合测井、地震和岩芯资料对惠州凹陷古近系珠海组地层海相三角洲沉积体系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从中识别出短期、中期、长期3个级别的基准面旋回层序, 进一步分析短期旋回层序结构, 划分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向上变浅非对称型、对称型3 种基本结构类型。依据等时地层对比法则并利用地震资料约束进行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的联井对比,建立了珠海组的等时地层格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进行了单砂体的对比,最后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分析了储层的时空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79.
川东北类前陆盆地须家河组盆-山耦合过程的沉积-层序特征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根据层序界面识别和沉积序列综合分析,将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划分为2个超长期和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此二个级别的层序结构和演化序列,较为清晰地反映了川东北前陆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盆-山耦合过程,特点为:须二段-须三段"下成盆"期米仓山-大巴山造山带以低幅隆升为主,对应的川东北坳陷沉降幅度小,物源供给与可容纳空问增长率稳定和基本持平,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为主,其层序结构以上升与下降相域厚度近于相等的对称型为主,反映地层基准面相对稳定和均衡的盆-山耦合过程;须四段-须六段"上成盆"期米仓山-大巴山开始进入强烈逆冲推覆和构造隆升阶段,川东北前陆盆地坳陷幅度急剧加大,碎屑物供给量骤然和增多至远大于可容纳空间增长率,以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等粗碎屑岩为主的沉积体系为主,其层序结构以上升相域厚度大于下降相域的不完全对称型,在造山带前缘则以发育仅保留上升半旋回沉积记录的非对称型结构为主,反映地层基准面升、降变化大的非均衡盆-山耦合过程.  相似文献   
80.
晚三叠世须家河期.龙门山构造活动呈现明显的阶段性。须二段和须四段沉积期为龙门山逆冲推覆活动期,川西类前陆盆地沉积、沉降中心位于靠近盆缘冲断带一侧的前渊坳陷内,盆地两侧以储层发育和沉积极不对称为特征。在盆缘冲断带一侧,随着龙门山造山带构造活动的增强,下切剥蚀力也不断增强,低位体系域相对发育.而高位体系域则因后期暴露剥蚀而保存不完整;在前陆隆起斜坡带一侧,表现为稳定的缓慢隆升,下切侵蚀作用较弱。故低位体系域缺失或不发育,而高位体系域则因后期剥蚀较弱而相对发育。须三段和须五段沉积期为龙门山逆冲推覆休眠期.川西类前陆盆地的沉积、沉降中心向前陆隆起方向迁移,盆地两侧沉积的不对称性也逐渐减弱.以发育区域性盖层和生油层为特征。其层序充填样式与活动期相似。但造山带前缘因构造剥蚀相对减弱而使沉积层序.尤其是高位体系域保存相对完整。而前陆隆起区则主要因沉积物供应不足而使层序发育相对不完整.只保留最大洪泛面附近的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