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34篇 |
免费 | 3015篇 |
国内免费 | 186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53篇 |
大气科学 | 1863篇 |
地球物理 | 1874篇 |
地质学 | 5826篇 |
海洋学 | 1285篇 |
天文学 | 120篇 |
综合类 | 643篇 |
自然地理 | 9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6篇 |
2023年 | 327篇 |
2022年 | 355篇 |
2021年 | 371篇 |
2020年 | 360篇 |
2019年 | 400篇 |
2018年 | 423篇 |
2017年 | 271篇 |
2016年 | 330篇 |
2015年 | 355篇 |
2014年 | 561篇 |
2013年 | 459篇 |
2012年 | 477篇 |
2011年 | 432篇 |
2010年 | 445篇 |
2009年 | 431篇 |
2008年 | 430篇 |
2007年 | 414篇 |
2006年 | 436篇 |
2005年 | 404篇 |
2004年 | 374篇 |
2003年 | 327篇 |
2002年 | 336篇 |
2001年 | 304篇 |
2000年 | 317篇 |
1999年 | 283篇 |
1998年 | 315篇 |
1997年 | 379篇 |
1996年 | 360篇 |
1995年 | 303篇 |
1994年 | 300篇 |
1993年 | 250篇 |
1992年 | 265篇 |
1991年 | 248篇 |
1990年 | 231篇 |
1989年 | 202篇 |
1988年 | 114篇 |
1987年 | 113篇 |
1986年 | 102篇 |
1985年 | 102篇 |
1984年 | 102篇 |
1983年 | 74篇 |
1982年 | 77篇 |
1981年 | 55篇 |
1980年 | 36篇 |
1979年 | 26篇 |
1978年 | 12篇 |
1959年 | 13篇 |
1958年 | 31篇 |
1957年 | 1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南海中北部表层沉积物的矿物沉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研究了南海中北部500多个样品的矿物学。认为,本区表层沉积物中矿物种类繁多,分布较为普遍,碎屑矿物(含火山物质)、粘土矿物、自生矿物常有出现。以前者为最显著(共60多种,其中重矿物50多种,轻矿物近10种),主要分布于陆架区及深海盆;粘土矿物次之,多分布于陆坡~深海盆;自生矿物较少,陆架~深海盆均有分布。文中根据矿物沉积特征和环境差异,把它划分为6个矿物区。 相似文献
62.
北祁连山东部早石炭世早期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海水进退旋回。此期该区腕足动物的演化明显受控于相对海平面变化。生存环境的稳定性似乎是群落演替过程能否持久进行的基础。在影响生物群落演替的诸多因素中,底质性质及其稳定性最为重要,其次是食物供应、海水盐度和水动力强度等。各群落在时间上相互取代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海水深度,与海平面的变化直接相关。而造成这一时期腕足动物群落横向变化的主要因素除了海水深度外,陆源碎屑供应量、海水循环性以及含盐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区早石炭世早期腕足动物群落的生态位介于BA1和BA2之间,缺乏BA3-BA5较深水群落(BA-Benthic Assemblage,底栖组合),说明此期该区早石炭世早期海水深度一般不超过10米。受沉积古地理环境的制约,本区早石炭世早期BA2生态域的主要分布范围局限于东部的景泰一带,向西水体明显变浅。 相似文献
63.
塔里木河流域适应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2001年开始实施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工程,提出了以强化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为核心,以源流区节水改造和干流河道治理为重点进行综合治理,积极稳妥地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实施退耕封育保护,有效保护好现有天然林草植被.通过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干涸近30a的台特玛湖于2001年11月16日开始有水,使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得到初步复苏等,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恢复.然而,自2007年以来,塔里木河向下游输水已大为减少,仅能输水到中游,特别是2009年水文干旱,塔里木河干流断流达1 100km多,使下游绿色走廊再度陷入生态危机.为此,需要重新审视塔里木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从加强源流治理开始,来巩固干流治理成果.认真总结10a来治理经验与教训,针对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源流与干流造成的影响程度,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4.
2010年1月24日,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万荣交界地区发生Ms4.8地震.由于本次地震强度较低,并未形成地表破裂带,分析其发震构造具有一定的困难.地震现场工作队只能根据浅层人工地震剖面、附近钻孔资料、烈度等震线长轴和震中区附近活动断裂等来推定,认为西辛封隐伏断裂为可能的发震断裂.为此,下面我们将在分析本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序列三维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本次地震的宏观考察结果,确定其发震构造并探讨发震机理. 相似文献
65.
阿尔金山喀腊大湾地区中酸性侵入岩SHRIMP年龄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阿尔金山东段喀腊大湾地区位于北东向阿尔金走滑断裂北侧与东西向阿尔金北缘断裂所夹持的区域,该区广泛发育中酸性侵入岩,前人将其确定为晚古生代。本文运用锆石SHRIMPU-Pb方法对该区的中酸性侵入岩进行测年,获得413~514Ma的年龄,确认喀腊大湾地区早古生代岩浆活动的存在。结合前人其他方法测年数据和红柳沟一带(喀腊大湾以西180km)中酸性侵入岩的SHRIMP测年资料和蛇绿岩的时代,将阿尔金山东段喀腊大湾地区中酸性岩浆活动划分为碰撞前岩浆活动(520~500Ma)、碰撞期岩浆活动(490~470Ma)和碰撞后岩浆活动(440~410Ma)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66.
67.
塔里木河流域的水文特性在过去几十年内发生了深刻变化,源流的年径流总体增加,而干流发生量级洪水的频次与洪峰流量也有显著增长,干流防洪压力不断增长。通过从洪水传播时间、削峰率、耗水率三个方面对塔里木河干流上游(肖夹克-英巴扎)分河段展开系统分析,揭示了干流上游洪水传播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维水沙演进的数学模型,模型通过2010年洪水验证后,模拟了2017年干流洪水演进过程,模拟结果精度较高,显示了该数学模型的合理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成果不但从科学上揭示了中亚代表性内陆多沙河流的洪水特性,对于塔里木河干流的防洪管理与洪水资源化利用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8.
以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植被区的风蚀积沙观测资料为基础,结合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的风况资料,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2012-2013年风蚀季(3-8月)的风蚀积沙过程进行分类,并分析起沙风对风蚀积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2-2013年风蚀季风蚀积沙量的空间变异过程分为随机性变异过程(2012年4-7月)和结构性变异过程(2012年8月及2013年3-7月)。(2)在随机性变异过程中,风蚀积沙量与起沙风的风速,风向,风频率依次相关;在结构性变异过程中,风蚀积沙量与起沙风的风向,风速,风频率依次相关。③输沙势(DP)与风蚀积沙量的相关性大小为随机性变异过程>结构性变异过程;在随机性变异过程中,合成输沙势(RDP)与风蚀积沙量无明显相关关系(R2=0.0745);而在结构性变异过程中,合成输沙势(RDP)与风蚀积沙量的相关系数较高(R2=0.9343)。④在随机性变异过程中,各月风蚀积沙量呈不规则的片状分布;在结构性变异过程中,各月积沙量呈明显的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69.
河流与两岸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取决于河水位与地下水位的对比.土壤质地决定土壤渗透性能,在土质确定情况下,补给与排泄量与垂直水流的过水面积及水力坡度有关;过水面积取决于河道自身与蓄水特性;水力坡度则与河流控制运用情况、来水用水情况、河岸地面高程及地下水开发利用等情况有关.抬高河道蓄水位能够增加河道对地下水的补给,降低地下水的排泄,有利于区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0.
地表变形、活动断裂和地球物理的综合分析表明,菲律宾洋壳向欧亚大陆的俯冲导致的地幔对流是控制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晚新生代以来构造作用的主导因素,是长江口地区地面沉降的主要深部动力学机制。由于地幔对流和青藏高原挤压共同作用导致的地壳热流值的差异则是长江口地区西部隆升、东部沉降且向东沉降速率增大的直接驱动力。预测未来长江口地区的基岩沉降范围将以>10cm/a的速率向西扩大,沉降速率将呈明显加速趋势,40000a之内上海市可能被海水淹没,但板块构造演化的“渐变”特征决定其对当地未来的人类活动不会造成显著影响。根据“地壳均衡理论”,建议在长江口南西部(浙江省北东部)的丘陵山区加大重力载荷如加快城市化进程或人工造山以减小和控制上海地区的沉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