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6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模拟强夯下黄土的固结变形特征及其微观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以自制的简易动力固结装置,对黄土的动力固结特征进行了初步的试验研究,重点探讨了土样在不同夯击次数下的力学参数变化规律。通过与各夯击次数对应的土样的定量化结构效应分析,初步掌握了动力固结过程的结构状态调整规律,并取得了最佳夯击次数的结构标志和相应的综合评价方案。  相似文献   
72.
金川矿区深部高应力矿床开采关键技术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金川矿区是我国唯一一座大型有色矿产资源生产基地。该矿体埋藏深、地应力高和围岩破碎所固有的不利条件,使得矿床在开采过程中面临极大困难。随着开采的延深,开采面积扩大,采场地压显现日趋剧烈,揭示和研究深埋、大面积采场的地压显现规律以及控制技术,是该类难采矿床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金川矿区自建矿30多年来,开展了大量的地压规律与控制技术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解决了生产中的难题,使得矿山一期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然而,随着二期工程的进展,尤其多中段开采水平矿柱日趋变薄的开采条件下,采场地压活动极为剧烈,巷道变形难以控制,并潜在着采场突变失稳的风险。本文在总结国内外难采矿床采场地压规律和控制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深入论述了金川1#矿体开采存在的问题、潜在的风险以及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并明确了数值分析、现场监测与工程经验集于一体的动态反馈系统工程方法,是解决复杂采矿工程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3.
作者在现场工程地质勘察、试验基础上,对我国西南某大型水电枢纽坝基所遇特殊的复杂埋藏型岩溶、承压水问题进行了研究,弄清了坝基岩溶、承压水形成条件及发育特性,对坝址选择及工程处理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金沙江流域区域地壳稳定性分区与定量评价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金沙江中、下游横穿横断山南北构造带, 新构造运动强烈, 地震活动频繁, 各种内动力地质灾害比较严重, 该区区域地壳稳定性相对较差。为服务于金沙江水电工程规划建设和减灾防灾的需要, 本文对金沙江流域沿江地区进行了地壳稳定性的评价与分区。文中依据地壳稳定性定量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建立地质构造背景、地壳结构、地震以及地球物理等指标, 并将地壳稳定性划分为四个等级:稳定、基本稳定、次稳定和不稳定。然后按照上述系统进行地壳稳定性分区。最后, 综合各项研究资料来确定各区的定量评价指标, 并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各区地壳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5.
地下与露天复合采动影响下边坡岩体稳定性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矿产资源的开采, 有些是按地下与露天复合开采方式进行。依据采区的空间对应关系, 两种采动影响域中的一部分相互重叠, 导致采动效应相互作用和相互叠加, 从而组成一个复合动态系统, 因此边坡岩体变形机理更加复杂, 与单一露天开采相比有较大的差异;然而, 过去在处理此类问题时近似地应用单一露天采动影响下的分析方法, 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推导出边坡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为此类矿山后续采矿设计及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6.
RQD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时贵  王思敬 《现代地质》1998,12(2):253-261
岩石质量指标RQD是岩体工程分类和稳定性评价中最常用的定量描述参数。30多年来,RQD的概念和理论研究有了重大进展。本文对源于工程应用的几个RQD理论问题进行了评述,同时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7.
正张咸恭先生是我国工程地质学的先驱,也是工程地质学界的一代宗师。百龄长寿老人张咸恭先生宝贵的一生始终引领着工程地质学的前进。张咸恭先生是我国《工程地质学报》的名誉主编。如果说学报是学界的灵魂,则张老先生就是我国工程地质学的精神象征。在那坚定的理论联系实践理念的指导下,他不断地推动着工程地质学科和工程地质工  相似文献   
78.
细长窄煤柱破坏机理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国明  黄侃  王思敬  宁柯 《岩土力学》2004,25(2):266-269
对特厚煤层条件下采用螺旋钻机开采细长窄煤柱的破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再现了开采过程中煤柱破坏发生、发展直至塑性区贯通破坏的全过程,并从应力场演化分析了煤柱破坏过程的应力分布特征及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79.
全风化花岗岩三大矿物组分——石英、长石和粘土矿物含量变化情况怎样?粘土矿物含量变化幅度多大?以香港九龙3个探坑中采到的18箱(边长30cm的立方体)样品为例, 将1箱样品的不同区分别取样后的XRD鉴定结果(包括全岩3种主要矿物成分变化、粘粒中高岭石和伊利石变化范围值)进行对比, 结果发现它们中矿物成分含量变化范围一般为10%~20%.高岭石相对含量变化幅度大于伊利石, 粗粒结构样品变化值大于细粒样品值.对同一样品不同分析人员得出的结果差别很大.分析后认为样品自身的非均质性和分析人员经验不同, 都可造成粘土矿物含量的明显差别.为进一步分析XRD鉴定样品间矿物成分差异值的可靠性, 还将XRD结果同薄片统计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来自石硖尾样品中的石英含量普遍较高, 长石含量普遍较低, 而粘土矿物含量在石硖尾和观塘都有高有低.从两者差值看, 矿物含量相差0%~35%.这项研究说明全风化花岗岩一定范围内的非均质性程度同风化物中矿物是原矿物还是粘土矿物的认定一起对最终结果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80.
极端地质灾害与风险是本文提出的一个概念.在地球演进过程中,极端地质灾害被认为是小概率事件.但这并不意味这种小概率的自然灾害只发生在遥远的未来,也不能排除这种事件发生在我们现在或者未来不久几代人中间.2008年汶川8.0级强震,吞噬了数万人的生命,大量的建筑被损毁,就是这种极端自然灾害的典型实例.它再一次向人类发出警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