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介绍了广东西部德庆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晚奥陶世动物群,包括化石产出层位、生物组合类群及其科学意义。该动物群产自原划分为中奥陶世东冲组的地层内,化石产出层位岩性为泥质粉砂岩,动物类群以三叶虫为主,伴生有腕足动物、棘皮动物及少量短剑类化石,化石保存多较破碎,仅少部分保存较好,分布非常集中,结合野外露头与沉积相特征,其沉积环境为正常浪基面至风暴浪基面间的高能滨浅海环境。该动物群的发现,不仅厘定了这套地层时代,而且丰富了粤西地区晚奥陶世的生物组合面貌,为该地区奥陶系的划分对比和区域地质演化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62.
黔东北沿河县位于中扬子地区,分布有众多低温热液矿床,构造上位于加里东期前陆盆地的隆后带,是研究盆地物源-构造响应的良好场所,然而在中扬子的大部分地区,奥陶纪地层序列多以碳酸盐岩为主夹泥质岩,因而从岩性上制约了碎屑锆石年代学等定量分析手段的开展。近来,笔者注意到沿河县及周边地区下—中奥陶统湄潭组(O1-2m)为泥岩、灰岩夹(钙质)砂岩,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湄潭组碎屑锆石年龄大于1.0 Ga的锆石仅8颗(占12%)且未形成峰值,最年轻一组谐和年龄的加权平均值((457.8±8.1)Ma)与该组沉积上限十分接近,反映湄潭组碎屑主要来自新隆升的物源区,且具有相对较高的沉积速率。根据年龄的分布和特征峰值,可分为5组:~461 Ma(Ⅰ)、~580Ma和~606 Ma(Ⅱ)、~722 Ma(Ⅲ)、~865 Ma(Ⅳ1)和~936 Ma(Ⅳ2),其中Eu正异常的锆石集中分布于第Ⅰ组(占62%),而在第Ⅱ组和第Ⅳ2组中缺失,结合稀土元素等的分析,认为其物源主要分为3部分,第Ⅰ组、第Ⅱ组和第Ⅳ2组、第Ⅲ和Ⅳ1组,分别主要来自3个不同的物源区,分别对应黔中隆起、扬子西缘康滇古陆(另有少量来自扬子东南缘—华夏地区)、武陵—雪峰隆起。此外,第Ⅰ组年龄450~511 Ma范围内发育了高达73%的热液锆石,与区域低温热液成矿时间对应,认为其形成是物源区流体的活跃导致的,可能与奥陶纪区域构造体制从伸展到挤压的转换有关,暗示此时加里东运动已经开始波及中扬子沿河地区,但主要表现为热液活动,并没有发生大规模岩浆作用。  相似文献   
63.
深水环境多级地貌坡折控制下的重力流动力学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台湾浅滩陆坡具有活跃的重力流机制,发育了壮观的重力流沉积体系,是研究重力流动力学作用过程的理想场所。自陆架前缘直至深海的马尼拉海沟,发育了三个地貌坡折(包括一个陆架坡折和两个陆坡坡折)。这些地貌坡折控制了重力(流)的启动和整个演化过程,控制了各种重力流沉积体系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陆架坡折控制了重力滑塌的产生,第一和第二陆坡坡折则分别控制了重力滑塌体、碎屑流、浊流的转换。论文利用重力流沉积物波的波形参数恢复了重力流流体有关参数,实证了研究区的确存在有非常活跃的重力流机制。而多级地貌坡折代表着陆坡地貌的不均衡和向均衡的演化,重力流的侵蚀-沉积效应只是陆坡体系调整过程的表现。  相似文献   
64.
干旱缺水是山西省农业和山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开发利用雨水资源,开展山地集雨微灌工程,对解决农村缺水问题,提高农业生产,促进山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5.
罗圈组堆积冰碛在沉积海盆地中的搬运方式主要为浊流,由浊流沉积物的层状构造特征(块状、似层状、层状、板状)和组合方式可反映其移动距离的远近和相对海平面变化情况。在陆源物质供应间歇阶段,沉积海盆地中生成碳酸盐岩沉积,构成连接含小壳化石的深海沉积与不含化石的浅海沉积的物理地层纽带。罗圈组为一穿时地层单位,时代为震旦纪—早寒武世。罗圈组与东坡组是因陆源物质搬运距离远近、沉积环境改变所形成的同期异相沉积  相似文献   
66.
焦作地区是我国重要煤炭基地之一,又是耐火粘土重要产地。地质工作开展早,研究程度高。但对奥陶系之上的一套粘土岩为主的地层的时代及其生成环境,一直有所争论。一些老资料和教课书依据粘土岩系之上灰岩(L_1—L_2)中的(竹蜓)类化石口Pseudoschwagering sp.,将其时代统统划归晚石炭世,近来有人把这套粘土岩系(包括铝土矿)划归早石炭世;多数地质工作者则认为该套粘土岩系应归中石炭世。河南大部甚至包括部分山西境内的粘土岩系的时代,同样存在这个争论问题。一九八二年,我们在博爱县黄岑粘土岩  相似文献   
67.
伊尼萨拉蛇绿混杂岩带位于西准噶尔谢米斯台山南侧,由基性岩、超基性岩、硅质岩、大理岩(大理岩化灰岩)及火山碎屑岩组成,均呈断片形式产出.首次在硅质岩岩片中发现了丰富的放射虫和海绵骨针化石,放射虫共2科6属(包括1未定属种):Inaniguttid gen.et sp.Indet.,Inanigutta sp.,Inanibigutta sp.,Inanihella bakanasensis(Nazarov),Triplococcus acanthicus(Danelian et Popov),Antygopora sp.,所指示的时代为早奥陶世晚期-中奥陶世,代表了伊尼萨拉蛇绿混杂岩带形成时代的上限;硅质岩的结构、构造及其中的深水相化石表明蛇绿岩套发育在早寒武世-中奥陶世的古大洋环境中,大洋的水深应在碳酸盐补偿深度面(CCD)之下.形成时代的一致性,支持将伊尼萨拉蛇绿混杂岩带、塔尔巴哈台蛇绿混杂岩带和洪古勒楞蛇绿混杂岩带连成一套统一俯冲增生杂岩系的可能,并可以继续向东延伸至准噶尔东部.早寒武世-中奥陶世,准噶尔北部应存在一条贯通东西的古大洋.  相似文献   
68.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近几年来成功地应用于矿产资源、油气资源、地热资源、煤炭资源勘查及工程环境等勘探中,但是地表不均匀体产生的静态效应问题是当前该方法急需解决的一个技术难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两种静态校正新方法,方向滤波法和带相位的滑动滤波法,并具体说明了这两种算法的设计思想。通过建立地表存在不均匀体时的地电模型,正演模拟合成了存在静态效应的电阻率及阻抗相位断面图,使用方向滤波法和带相位的滑动滤波法分别对它们进行静态校正,基本可以消除地表不均匀体的影响。然后对新疆某地存在静态效应的CSAMT测量原始数据断面图应用这两种方法进行静态校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9.
70.
CSAMT在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的基本原理及资料处理方法,并通过实例介绍了该方法在新疆、内蒙古等地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方面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