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83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250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3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611.
刘建国  王建 《地质学报》2016,90(6):1182-1194
西昆仑库地蛇绿岩发育小规模的铬铁矿床,矿体呈豆荚状和层状、似层状,均与纯橄岩紧密伴生。这些纯橄岩主要由橄榄石和副矿物尖晶石组成,与方辉橄榄岩相比,橄榄岩中的橄榄石粒径粗(平均2.5mm),Mg#(88~90)低,这与它们全岩低Mg#(90)值,富Al_2O_3、TiO_2、Cr_2O_3、Fe_2O_3相吻合,与熔融残余成因的纯橄岩明显不同,反映了其很可能是由熔体与方辉橄榄岩反应而成。矿体主要由块状、浸染状及脉状铬铁矿石组成;铬铁矿石中的尖晶石具有低而相对稳定的Cr#(43~56),低于富铬型铬铁矿矿床中的铬铁矿(Cr#60)。块状矿石与纯橄岩呈突变接触,矿石中的尖晶石呈浑圆状,包裹有较多橄榄石、辉石等硅酸盐矿物及角闪石等含水硅酸盐矿物;浸染状铬铁矿石中的尖晶石与橄榄石颗粒构成交织结构,或呈云朵状,沿橄榄石颗粒边界相互连接,矿石的结构构造显示了熔/岩反应成因特征。通过计算分析,我们认为该区富铝型铬铁矿石是由拉斑玄武质熔体与地幔橄榄岩反应而成,由于熔体中含有较高的H_2O,参与反应的熔体可能源于弧后扩张脊环境。  相似文献   
612.
传统潮滩地貌的研究方法难以刻画潮滩的微观地貌特征,地面激光扫描仪(TLS)的应用为潮滩地貌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然而目前关于TLS在潮滩地貌研究中鲜有报道。以江苏东灶港海岸一段潮滩地貌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扫描数据,对扫描区域的点云数据进行精度评估,并尝试利用反距离加权插值(IDW)与克里金插值(Kriging)方法构建了潮滩地貌的数字高程模型(DEM)。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点云数据构建的DEM数据能够实现潮滩地貌的定量模拟;(2)利用IDW插值可以便捷高效构建潮滩海量数据点的DEM;(3)利用TLS量化短期地貌变化如潮汐沉积旋回效果并不好。本研究可为利用TLS在潮滩微观地貌中的量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13.
巴鲁巴铜矿床位于赞比亚铜带省卢安夏市罗恩-穆利亚希盆地北缘,赋存于晚元古加丹加超群下罗恩组的白云质片岩中。矿体的形态受复式向斜褶皱构造控制,呈飘带状。铜矿化主要以条带状、浸染状、脉状及网脉状产出。地层岩性与矿物分带组合特征表明,巴鲁巴铜矿区的沉积环境由早到晚,可能经历了陆缘到滨浅海环境,同时成岩成矿环境经历了氧化到还原的变化过程。矿区地层的沉积特征和矿化密切相关,表明了两者之间存在成因关系,具典型层控矿床特征。区域变质作用不仅改造了矿体的形态,同时也活化了早期沉积-成岩期所形成的部分成矿物质,形成脉状铜矿化。巴鲁巴铜矿床为沉积-改造型层控铜矿床。  相似文献   
614.
本文对新疆巴尔鲁克地区加曼铁列克得岩体花岗闪长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研究,探讨其岩石类型、构造背景和岩石成因。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花岗闪长岩的成岩年龄为318.2±3.6 Ma,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岩石高硅、富钠,碱含量中等,Mg#介于53.9~56.6,属于准铝质钙碱性花岗岩类(A/CNK = 0.91~0.97),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且富集轻稀土(LaN/YbN = 8.55~10.10),Eu异常不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K、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同位素特征显示,岩石具有低ISr值(0.703 82~0.704 24)、正εNd(t)值(+6.96~+7.74),年轻的tDM1值为0.74~0.61 Ga,锆石εHf(t)值为+12.6~+14.7,tDM2为519~396 Ma。综合地质、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特征,认为加曼铁列克得花岗闪长岩为未分异的Ⅰ型花岗岩,形成于晚石炭世俯冲背景下的岛弧环境,可能是由流体参与的新元古代玄武质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岩浆上升过程中受到楔形地幔物质的混染。  相似文献   
615.
许君利  刘时银  王建 《冰川冻土》2018,40(6):1207-1215
全球变暖背景下石冰川运动加快,石冰川舌部沉积物堆积增加,导致泥石流的风险增大,石冰川可能是冰冻圈地区未来重要的致灾因素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工程建设向偏远的高海拔山区推进,不可避免地面临石冰川问题。拟建于雅鲁藏布江中游桑日-加查峡谷段的一级电站巴玉水电站上游是否存在不稳定的石冰川分布受到关注。鉴于此,利用0.5 m分辨率GEOeye-1遥感影像,通过石冰川特有的纹理特征,结合SRTM提取的坡度信息,通过人工解译识别出拟建巴玉水电站上游的石冰川分布信息。结果表明:(1)石冰川集中在雅鲁藏布江北侧上游,共有27条,覆盖总面积为12.2±0.9 km2,平均面积为0.5 km2,平均长度为1 456 m,平均宽度为280 m。(2)石冰川分布在海拔4 570~5 720 m之间,平均末端海拔为4 920 m,属于舌状石冰川群,近50%石冰川处于活跃期,其中5条发生了前缘垮塌现象,可能引起泥石流等大型灾害。  相似文献   
616.
通过2013年6-9月对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流域河水的逐日定时样品采集,并结合流域水文与气象资料,对径流的总溶解固体(TDS)和悬移质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消融期的平均气温为3.7℃,消融期降水量为546 mm,7月和8月两个月径流量占消融期总径流量的63%。消融期逐日的TDS变化范围为31~140 mg·L-1,平均值为60 mg·L-1,TDS随径流变化显著,表现为消融强烈时(7-8月) TDS浓度较低,消融初期(6月)和末期(9月)时TDS浓度较高;径流中TDS与悬移质浓度(SSC)变化表现出相反变化趋势,即消融强烈时悬移质浓度较高,而消融初期与末期悬移质浓度较低,消融期平均悬移质浓度为122.8 mg·L-1,流量-SSC时序关系表现为以顺时针滞后事件为主。2013年冬克玛底冰川流域消融期的化学侵蚀总量和物理侵蚀总量分别为2.214×103 t和6.722×103 t,化学侵蚀与物理侵蚀率的比值为0.33。  相似文献   
617.
为了解大柴旦盐湖地下水排放通量,测试了深部热水、浅层地下水、河流水、盐湖表层水中镭同位素(223 Ra、224 Ra、226 Ra和228 Ra)的活度值.研究结果表明湖水中223 Ra、224 Ra、226 Ra和228 Ra的活度值,在盐度较低时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升高,当盐度大于168.99‰时,则随着盐度的增加而降低,这是由于在靠近河口区湖中镭同位素先发生解吸,蒸发后期湖中镭同位素发生了共沉淀的原因.223 Ra、224 Ra和228 Ra的活度值在深部地下热水比在自然露头热水中高;而226 Ra正好相反,自然露头地下热水中226 Ra具有明显的积累现象.丰水期深部地下热水、浅层地下水和河流三个端元对大柴旦湖中镭同位素贡献比例分别为0.01、0.31和0.68.水体平均停留时间是9.13 d.由深部地下热水排放到大柴旦的通量变化范围为1.17×103±2.02~1.31×103±10.17 m3/d,平均为1.24×103±12.20 m3/d,浅层地下水排放通量变化范围为1.58×106±4.92×103~2.61×106±2.71×104m3/d,平均为2.09×106±3.20×104m3/d.本研究将为盐湖中地下水排放示踪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18.
转换函数与南黄海13万年来海水深度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建  杨怀仁 《地理科学》1995,15(4):321-326
  相似文献   
619.
几种鲑鳟鱼血清蛋白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变性聚丙烯凝胶电泳的方法分析了硬头鳟、金鳟、虹鳟、北极红点鲑和溪红点鲑血清蛋白的组成成分及其含量。结果显示, 硬头鳟、金鳟和虹鳟三者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 硬头鳟、金鳟和虹鳟三者与溪红点鲑的遗传距离最大; 硬头鳟、金鳟和虹鳟三者与北极红点鲑处于同一亚组, 而溪红点鲑独处于另一亚组。研究结果表明硬头鳟、金鳟和虹鳟三者与溪红点鲑的亲缘关系远于与北极红点鲑的关系; 同时还表明, 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鲑鳟鱼血清蛋白的方法简单易行、重复性好。本研究结果对鲑鳟鱼的种属鉴定、良种选育、品种改良和遗传结构分析提供了试验依据; 虹鳟的繁养殖需进一步规范化和标准化, 减少蛋白遗传基因的流失, 从根本上预防大规模疾病的暴发。  相似文献   
620.
对采自浙江西天目山地区的3株柳杉树盘,交叉定年后,测定了3株树轮δ13C的年序列,分析了3株树轮δ13C序列中所含的共同环境变化信息。用二项式拟合法去除气候因素引起的3个δ13C序列的高频变化,得到3个低频变化序列。分析了theLowDome冰芯记录的大气CO2浓度与树轮δ13C序列低频变化趋势的关系,建立了相应的转移函数,重建了天目山地区1685年以来大气CO2浓度变化。结果表明:用3株树轮δ13C序列重建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与南极冰芯的记录及前人研究结果有很好的吻合。这一结果表明用同一地区不同树木个体的树轮δ13C序列的低频变化序列可以重建出基本一致的大气CO2浓度变化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