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21篇 |
免费 | 3034篇 |
国内免费 | 184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47篇 |
大气科学 | 1863篇 |
地球物理 | 1887篇 |
地质学 | 5821篇 |
海洋学 | 1278篇 |
天文学 | 120篇 |
综合类 | 640篇 |
自然地理 | 9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4篇 |
2023年 | 330篇 |
2022年 | 351篇 |
2021年 | 371篇 |
2020年 | 361篇 |
2019年 | 402篇 |
2018年 | 425篇 |
2017年 | 266篇 |
2016年 | 335篇 |
2015年 | 360篇 |
2014年 | 566篇 |
2013年 | 457篇 |
2012年 | 473篇 |
2011年 | 431篇 |
2010年 | 445篇 |
2009年 | 429篇 |
2008年 | 431篇 |
2007年 | 418篇 |
2006年 | 439篇 |
2005年 | 404篇 |
2004年 | 375篇 |
2003年 | 332篇 |
2002年 | 337篇 |
2001年 | 303篇 |
2000年 | 310篇 |
1999年 | 279篇 |
1998年 | 312篇 |
1997年 | 376篇 |
1996年 | 359篇 |
1995年 | 300篇 |
1994年 | 298篇 |
1993年 | 249篇 |
1992年 | 264篇 |
1991年 | 247篇 |
1990年 | 231篇 |
1989年 | 202篇 |
1988年 | 114篇 |
1987年 | 113篇 |
1986年 | 102篇 |
1985年 | 102篇 |
1984年 | 102篇 |
1983年 | 74篇 |
1982年 | 77篇 |
1981年 | 55篇 |
1980年 | 36篇 |
1979年 | 26篇 |
1978年 | 12篇 |
1959年 | 13篇 |
1958年 | 31篇 |
1957年 | 1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庆祝王鸿祯院士80华诞“地球历史的节律”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12月5—6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举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科委基础研究高技术司、地质矿产部及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研究机构与院校的负责同志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遵仪、王鸿祯、董申保、马杏垣、杨起、李德生、於崇文、赵鹏大、马宗晋及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地震局、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 相似文献
112.
帕米尔东北侧邻区新构造活动具有幅度巨大,阶段性继承性明显,现今活动性强烈等特点。以帕米尔高原隆升为背景,研究了帕米尔东北侧邻区的新构造运动及地震活动的规律,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第四纪新构造活动的应力场,并进一步探讨了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活动的力源机制。 相似文献
113.
114.
随机地震荷载作用下饱和粉土的液化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考虑随机地震荷载作用下饱和粉土的液化特性,研究了如何通过合理的地震响应分析确定饱和粉土层受到的随机地震荷载,进一步探讨了随机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三轴试验技术,以及利用此种试验分析饱和粉土液化特性的方法。研究结果为形成判别饱和粉土层地震液化可能性的新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5.
116.
在平顶山矿工路路面改造工程中,使用GX-2型及RD-4000型地下管线探测仪探测地下管网布设情况。根据地下管线种类、管线布设方位、埋置深度、探测难度大小进行了多次试验,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电磁探测技术与方法:利用直连法提高被测管线中的交变电流,压制邻近平行管线和地下介质中的异常反映;在多管并存、且间距较小的情况下,应选择“梯度法”对磁场水平分量垂直梯度ΔHx进行观测,以得到最大清晰异常;另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诸如压制旁侧管线法、选择发射法、偏移感应法、动源发射法等发射方式,保证目标管线中有较强异常呈现。在管线密集区,应尽可能地降低工作频率,以减小旁侧管线中产生的二次电流及二次磁场;为防止信噪比下降,可适当减小收发距,以提高接收机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17.
实验室培养端足类日本大螯蜚对镉的毒理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积物毒性生物检测是沉积物环境质量评价重要内容之一[1].在沉积物毒性生物检测实验中,常用的受试生物有端足类(Amphipoda)、多毛类(Polychaeta)、软体动物(Mollusca)、棘皮动物(E-chinodermata)和枝角类(Cladocera)等中的部分种类[2-3].端足类是目前开展海洋沉积物毒性检测的优选受试生物,对其研究工作进行的最多,经验积累也最丰富,用其进行的有关沉积物毒性检测的方法也比较成熟[3].目前国外已有20多种海洋端足类用于沉积物毒性生物检测中.野生受试生物受季节、数量的限制不能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8.
混合胶束增溶体系光度法测定化探样品中微量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羟基萤光酮是一类高灵敏度显色剂,此类试剂与二价过渡金属离子的显色反应报道很少,我们就此类试剂与铜(Ⅱ)在CTMAB存在下的显色反应特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本文研究了Cu(Ⅱ)-SAF-CTMAB-Brij-35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并就某些反应特征与相应的单一表面活性剂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我们的实验表明:Cu-SAF-CTMAB-Brij-35体系具有更宽的适宜酸度范围,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好的选择性。我们拟订了不经特殊分离测定化探样品及纯铝中的微量铜的分析方法,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9.
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空间数据多停留在点、线、面三类二维的地表数据,对离散或连续的真三维数据进行处理尚处于初步研究阶段。本文基于ArcGIS9.2版本中新开发的Extrude Between模块的拉伸封闭多边形面功能,以某校区地下87个离散钻孔数据为例,进行三维虚拟实现:首先,进行空间数据的挖掘,即对87个钻孔数据通过预处理,进行对具有特异值的各个钻孔数据层空间内插,生成具有深度属性的各层等高线,最终生成模拟各地层上表面形态的TIN;然后,虚拟实现真三维数据的可视化及体视化,达到对地下实体空间进行逼真模拟,反映该校区地形、地貌、地层分布以及水文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20.
安徽绩溪伏岭岩体隆升时代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绩溪伏岭岩体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花岗岩体的东部。伏岭岩体裂变径迹(AFT)热年代分布于51±5~68±7 Ma之间,围限径迹长度为11.9~12.9μm。岩体形成之后,所在山系经历了速率波动较大的隆升过程,至55 Ma期间为一加速隆升过程,到55 Ma时速度达到最大的73 mm/ka;随后速度减缓,54 Ma左右时的平均抬升速率为60 mm/ka;54~51 Ma间又是一个快速加速隆升时期,到51 Ma时,速度达到70 mm/ka。研究区具有三个主要的冷却剥露阶段:130~116 Ma左右,冷却速率约为1.34℃/Ma;70~60 Ma左右,进入第二个较为快速冷却阶段,冷却速率约为25℃/Ma;在7~8 Ma左右发生突然加剧冷却事件,持续至今,速率达到8℃/km。总体来说,伏岭岩体经历了速率逐渐增加的冷却过程。由于黄山山体与伏岭岩体在大地构造位置、岩性特征及侵入时间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二者的隆升时代、速率以及抬升剥蚀量是大致相当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