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92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57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1.
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70年:发展历程、学术成就概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概略评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物理海洋学各分支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和若干学术成就。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起步于海浪、潮汐、近海环流与水团,以及以风暴潮为主的海洋气象灾害的研究。随着国力的增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涌现了大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提出了被国际广泛采用的“普遍风浪谱”和“涌浪谱”,发展了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提出了“准调和分析方法”和“潮汐潮流永久预报”等潮汐潮流的分析和预报方法;发现并命名了“棉兰老潜流”,揭示了东海黑潮的多核结构及其多尺度变异机理等,系统描述了太平洋西边界流系;提出了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南海分支(或称南海贯穿流);不断完善了中国近海陆架环流系统,在南海环流、黑潮及其分支、台湾暖流、闽浙沿岸流、黄海冷水团环流、黄海暖流、渤海环流,以及陆架波方面均取得了深刻的认识;从大气桥和海洋桥两个方面对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洋际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发展了浅海水团的研究方法,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水团的分布和消长特征与机制,在大洋和极地水团分布及运动研究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阐明了南海中尺度涡的宏观特征和生成机制,揭示了中尺度涡的三维结构,定量评估了其全球物质与能量输运能力;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海洋锋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提出了地形、正压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等锋面动力学机制;构建了“南海内波潜标观测网”,实现了对内波生成–演变–消亡全过程机理的系统认识;发展了湍流的剪切不稳定理论,提出了海流“边缘不稳定”的概念,开发了海洋湍流模式,提出了湍流混合参数化的新方法等;在海洋内部混合机制和能量来源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并阐述了混合对海洋深层环流、营养物质输运等过程的影响;研发了全球浪–潮–流耦合模式,推出一系列海洋与气候模式;发展了可同化主要海洋观测数据的海洋数据同化系统和用于ENSO预报的耦合同化系统;建立了达到国际水准的非地转(水槽/水池)和地转(旋转平台)物理模 型实验平台;发展了ENSO预报的误差分析方法,建立了海洋和气候系统年代际变化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中深层海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初步建成了中国近海海洋观测网;持续开展南北极调查研究;建立了台风、风暴潮、巨浪和海啸的业务化预报系统,为中国气象减灾提供保障;突破了国外的海洋技术封锁,研发了万米水深的深水水听器和海洋光学特性系列测量仪器;建立了溢油、危险化学品漂移扩散等预测模型,为伴随海洋资源开发所带来的风险事故的应急处理和预警预报提供科学支撑。文中引用的大量学术成果文献(每位第一作者优选不超过3篇)显示,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培养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这是最宝贵的成果。这支队伍必将成为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攀登新高峰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2.
李晓峰  韦星林 《岩石学报》2022,(7):1843-1847
20世纪30年代以来,国内外稀有金属矿床成因研究一直存在着争论,尤其在相关岩石的岩浆源区、岩浆的分异程度、岩浆-热液转换过程、流体作用及其对稀有金属富集成矿的贡献等方面的科学问题还存在不同认识;对于锂铍等超轻元素来说,测试技术的难点也制约了稀有金属锂铍矿床成因机制方面的研究。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新一轮稀有金属矿床找矿勘查和成因研究的高潮。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吴福元院士的部署和组织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综合研究专题“稀有金属资源现状与远景评估”(2019QQKZ0802)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重点部署项目“关键矿产资源锂铍的成矿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IGGCAS-201902)的课题组成员围绕锂铍的富集成矿机理开展了工作,在(1)青藏高原及其邻区稀有金属富集机理和成矿潜力、(2)中国东部火山岩型铍矿成矿潜力和找矿远景、(3)中国西部风化壳型元素Li-REE的富集机制、(4)元素铍的原位分析技术、(5)高分异花岗岩富集成矿判别标识的实践探索等5个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 oil spill detection parameters conformity coefficient(μ), Muller matrix parameters(|C|, B_0), the eigenvalues of simplified coherency matrix(λ_(nos)) and the influence of SAR observing parameters, ocean environment and noise level are investigated. Radarsat-2 data are used to mak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polarimetric parameters for different incidences, wind speeds, noise levels and the ocean phenomena(oil slick and look likes). The influence of the SAR observing parameters, the ocean environment and the noise level on the typical polarimetric SAR parameter conformity coefficient has been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nformity coefficient cannot be simply used for oil spill detection, which represents the image signal to the noise level to some extent. When the signals are below the noise level for the oil slick and the look likes, the conformity coefficients are negative; while the signals above the noise level corresponds to positive conformity coefficients. For dark patches(low wind and biogenic slick) with the signal below the noise,polarization features such as conformity coefficient cannot separate them with oil slick. For the signal above the noise, the oil slick, the look likes(low wind and biogenic slick) and clean sea all have positive conformity coefficients, among which, the oil slick has the smallest conformity coefficient, the look likes the second, and the clean sea the largest value. For polarimetric SAR data oil spill detection, the noise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So the polarimetric SAR data oil spill detec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noise consideration.  相似文献   
14.
湖南柿竹园钨多金属矿床中的锰质矽卡岩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柿竹园钨金属矿床中锰质矽-卡岩由锰铝榴石,铁铝-锰铝质榴石,蔷薇辉石,锰橄榄石,日光榴石,硫锰矿,含锰次透辉石,富锰金云母和菱锰矿组成。其生成于钙质矽卡岩的退化蚀变之后,与云英岩钨多金属矿化有着密切的时空关系。从近接触带到远接触带,锰质矽卡岩矿物组合及各种锰质矿物中的锰含量均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15.
判定地应力异常的一种方法1引言当前在地应力观测分析工作中,普遍使用对电感原始测值曲线划定基线,从而确定异常的方法。用这种方法确定的异常与一些大地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从定量的角度分析,此方法尚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判定地应力异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大陆动力学演化与成矿研究: 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21  
地球动力学演化过程与成矿作用是当今矿床学研究的前沿。文章回顾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有关大陆动力学演化与成矿的研究历史和当前的研究动向。综述了几个研究大阶段,即:海底喷流成矿作用、大陆边缘成矿作用、板内成矿作用及地质历史演化过程的大陆汇聚或增生与多期次成矿。同时,以华南地区为例,将大陆侧向和垂向增生作为切入点,阐述了华南世界级有色、稀有、贵金属成矿省在地质历史过程中的成矿作用,并提出在该成矿省进一步实现找矿突破的重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MODIS NDVI时间序列在三江平原湿地植被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三江平原为研究区,利用多时相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影像数据,采用一种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时间序列的监督分类方法获取了研究区湿地植被的分布数据。监督分类以NDVI时间序列的波形所反映出的植被物候特征作为分类器,将离散的傅立叶变换应用于NDVI时间序列以减少高频噪声对分类的影响,并运用傅立叶变换后波形幅度和相位的相似性来确定像素的归属类别。根据研究区植被的物候特征的差异,区分出7种地表(沼泽、沼泽化草甸、滩地、水田、旱地、灌木和林地)的植被类型,得到三江平原2005年湿地植被的分布数据。该方法的总体分类精度达到79.67%,Kappa系数为0.752 5。研究表明,基于MODIS多时相NDVI数据,采用基于傅立叶组分的相似度分类方法可以客观、经济、快速的提取湿地植被分布数据。  相似文献   
18.
虽然关于一些重要参数值仍然存在显著的不确定性,地学家们一致认为断层分布遵从幂律标度关系。本文我们把这些标度关系和地震分布的幂律标度关系结合起来获得了区域板内地震复发间隔对断层长度的标度关系式,再对其进行局部校准进而得到某一具体小地方的地震危险估计方法。小断层(未跨越孕震层与断4层)的标度资料表明地震复发间隔和断层长度的负幂成比例变化。由于最近认识到了大震标度中参数的不确定性,对于大断层(跨越孕震层的断层),其地震复发间隔是和断层长度的负幂还是和正幂成比例变化的问题是不确定的,这个问题对地震危险估计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20.
能量地球化学在花岗岩岩石谱系单位建立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浆的侵位和演化过程不仅仅表现为物质上的演化趋势 ,而且也是能量的释放和转移过程。以海洋山花岗岩体为例 ,通过对岩体岩石能量的计算 ,初步探讨了岩石能量地球化学在花岗岩体岩石谱系单位建立中的应用 ,并通过圆石山岩体和栗木岩体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在同源岩浆演化的条件下 ,无论岩石结构是由粗粒到细粒或者是由细粒到粗粒演化 ,岩石的能量从早期侵位单元到晚期侵位单元是逐渐增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