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近期在市场上出现一种绿松石仿制品,外观与天然绿松石极为相似,极具迷惑性.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方法、红外吸收光谱、显微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荧光能谱对其宝石学性质、光谱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结果 表明:这种绿松石仿制品具有粒状结构,可见角砾状颗粒,颜色分布均匀,具有典型的再造宝石特征.该绿松石仿制品折射率为1.56,与绿松石一致,相对密度为2.34,略低于绿松石.无损显微红外吸收光谱显示该绿松石仿制品主要由顽火辉石与石英组成,并含有胶结物质.顽火辉石的红外吸收峰为1083 cm-1,1009 cm-1,938 cm-1,855 cm-1,721 cm-1,647 cm-1,505 cm-1,478 cm-1,424 cm-1.石英的红外光谱吸收峰为1182 c m-1,1112 cm-1,800 cm-1,692 cm-1.有机胶结物的红外吸收峰为2978 cm-1,2937 cm-1,2878 cm-1,3055 cm-1,3035 cm-1,1612 cm-1,1512 cm-1,1385 cm-1,1458 cm-1.X荧光光谱分析显示主要含有Ba,Ti,Sr,Fe,Ni,Zn元素,与绿松石的成分不相符.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显示在680 nm、630 nm处具有吸收带,应是样品呈现蓝绿色的原因.本次研究旨在利用无损检验方法确定样品为仿绿松石,并确定有环氧树脂胶结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以邹城市野外采集的地形数据为基础,借助MapGIS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软件,提出了一条建立大比例尺地形数据库的建库路线,建成了邹城市1∶500比例尺的城镇地形数据库。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干旱区内陆河流域中游地区分布了大量晚第四纪河、湖相交替的沉积地层,这些沉积物被广泛用于古气候和古环境重建。然而,以往的研究较多关注沉积物的理、化、生指标,而忽略了沉积相变的古环境意义,这可能使古环境重建结果产生偏差。针对这一问题,选取干旱区典型内陆河——石羊河中游地区的JDT全新世沉积剖面,进行年代学、沉积相、岩性和粒度的研究,并与该区域已有的HSH全新世剖面的地球化学和古生物指标进行对比,在分析沉积相的基础上讨论二者的环境代用指标,重建石羊河中游地区全新世的古环境。两个剖面在年代和岩性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指示了石羊河中游地区约8500 cal yr BP-3000 cal yr BP以来的沉积过程。两剖面从底部到上部可分为六层:河流相沉积(F层)——河湖相沉积(E层)——湖相沉积(D层)——浅湖—风成沉积(C层)——风成沉积(B层)——风成沉积(A层),代表了不同沉积相及其转换过程。综合讨论沉积物岩性、沉积相和各种古环境代用指标认为:石羊河中游地区的沉积相体现了从河流相到湖相再到风成沉积物的变化过程,指示了全新世的干旱化过程。这与以往研究中认为石羊河流域全新世气候变化具有波动性的观点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研究沉积相变化的基础之上讨论沉积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的含义,而非简单地研究这些指标的数值,是干旱区流域性气候变化对比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介绍了深基坑支护结构的类型以及具体的支护设计原则,然后,结合某一具体工程实例,通过勘察分析其实际情况来科学地选择支护结构,并提供了支护选择的理由。  相似文献   
15.
The paper presents a numerical two-dimensional model (with a realistic sea basin and wind fields as exter nal forcing) to simulat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e wintertime circulation in the Bohai and Huanghai (Yellow) Seas (BHS) and to show how the circulation can be driven by wind. The main results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e BHS wintertime circulation can be depicted by the wind-driven barotropi'c motion. (2) The traditionally named Huanghai Sea Warm Current (HSWC) is actually generated by the north wind field, at least in winter. (3) The southward coastal current off the Korean west coast plays a more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southern Huanghai Sea wintertime circulation than traditionally believed. (4) Though the coastal landform and bottom topography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wintertime BHS circulation pattern, the wind is a primary forcing.  相似文献   
16.
王岳  李育  张成琦 《第四纪研究》2017,37(3):581-596

我国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分布有数量众多的古湖泊,其沉积记录已被广泛应用于第四纪地质、地貌研究。为了解亚洲夏季风水汽输送北部边界在全新世期间的气候、环境、地质和地貌演化情况,本文选择了位于河西走廊东段的石羊河流域和西段的疏勒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对其空间地形、沉积物的年代、沉积相、堆积及侵蚀速率、粒径指标、地球化学指标和孢粉指标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空间分析显示石羊河流域尾闾猪野泽具有湖盆地形,该地区湖泊形成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公式为:P(1)=1/[1+e-(1356.0930759+0.00004759D-1359.3707216R+1.32323064S)]。剖面分析显示这一地区早、中全新世时期气候湿润,具备成湖条件;晚全新世气候逐渐干旱,湖泊逐渐缩小并最终干涸。疏勒河流域古冥泽地区具有狭长湖盆地形,该地区湖泊形成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公式为:P(1)=1/[1+e-(1266.439446+0.006063DE+0.00000752D-1275.58117R+1.0918188S)]。剖面分析显示这一地区早、中全新世时期气候湿润,具备成湖条件;晚全新世气候则逐渐干旱,河道湖消失,河流改道。此外,根据两个流域沉积物的演化信息,可以推测,亚洲夏季风在早、中全新世到达了河西走廊西段,而在晚全新世时期退缩至河西走廊东段,疏勒河流域所在的西段则主要受西风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孢粉浓缩物作为孢粉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其纯度直接影响到孢粉学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干旱区湖泊沉积物孢粉浓缩物中残留的不溶矿物颗粒,对孢粉鉴定、分析和测年等造成干扰。明确不溶颗粒的矿物成分,探讨孢粉提取过程中化学反应作用机制,对完善干旱区湖泊沉积物孢粉浓缩物提取方法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石羊河下游终端湖——猪野泽地区沙坑井(SKJ)和九驼梁(JTL)剖面湖泊沉积物及相应层位孢粉浓缩物,进行矿物成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全样和孢粉浓缩物的矿物成分均以石英和硅酸盐类矿物为主;孢粉浓缩物中矿物组成更为多样,硅酸盐矿物种类与全样差异较大,这可能由于石英与硅酸盐类矿物和氢氟酸反应,在溶液中产生了大量硅酸根、含氟金属络合阳离子和金属阳离子所导致。两种阳离子通过与硅酸根结合,或与原有硅酸盐矿物发生置换反应,使孢粉浓缩物中出现了全样中不存在的硅酸盐或碳酸盐矿物。孢粉浓缩物中较多的矿物种类也可能与样品总量减少有关,因为微量矿物的含量会因其他矿物的大量减少而增加,从而在浓缩物中得以表现。此外,全样矿物与氢氟酸反应后会生成硅凝胶物质,有可能会阻碍酸与样品的进一步反应,使孢粉浓缩物中存在未能完全反应的石英和少量碳酸盐类矿物。因此,干旱区湖泊沉积物孢粉提取过程中,应当慎用氢氟酸,在充分分散样品后,选择适当比重的重液浮选去除大部分石英和硅酸盐类,再使用氢氟酸多次处理,是完善干旱区湖泊沉积物孢粉浓缩物提取方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结合某水电站硬岩地下厂房开挖,运用FLAC3D软件,对不同地应力环境中大型地下硐室开挖围岩的二次应力场的大小变化、分布特征及其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三维弹脆塑性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在低地应力环境中,顶拱浅部围岩σ1随开挖逐渐增大,σ2基本不变,σ3在顶拱开挖时迅速降低.而在较高地应力环境中,在顶拱开挖时,应力处于三向迅速卸荷状态;②无论在较高还是低应力环境中,边墙和底板浅部围岩的应力变化路径基本一致,开挖出露时,均处于三向卸荷应力状态;③较高地应力环境中的应力松弛区、集中区及围岩塑性区的分布范围和深度均比较低地应力环境中开挖要大(深);④开挖结束后,围岩的σ1平行于硐室轮廓线,而σ3指向开挖面;⑤硬岩大型地下硐室开挖,由于围岩浅部应力差迅速增大,岩体可能出现脆性破坏,甚至出现岩爆现象.  相似文献   
19.
利用近10年来我国先后建立的多个大规模高精度GPS地壳形变监测网资料,科学合理地计算出各GPS站点的速度值。采用球面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模型,以GPS观测得到的速度值为约束,拟合出了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的速度场。它不仅客观地描述了地壳运动的刚性成分,也客观地描述了块体内部的变形,并且具有物理意义。该速度场模型较地质构造速度模型,离散点速度模型,刚体转运速度模型,配置拟合速度模型等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李育  王岳  张成琦  周雪花  王乃昂 《地理研究》2014,33(10):1866-1880
中国干旱区内陆河流域中游地区分布了大量晚第四纪河、湖相交替的沉积地层,这些沉积物被广泛用于古气候和古环境重建。然而,以往的研究较多关注沉积物的理、化、生指标,而忽略了沉积相变的古环境意义,这可能使古环境重建结果产生偏差。针对这一问题,选取干旱区典型内陆河——石羊河中游地区的JDT全新世沉积剖面,进行年代学、沉积相、岩性和粒度的研究,并与该区域已有的HSH全新世剖面的地球化学和古生物指标进行对比,在分析沉积相的基础上讨论二者的环境代用指标,重建石羊河中游地区全新世的古环境。两个剖面在年代和岩性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指示了石羊河中游地区约8500 cal yr BP-3000 cal yr BP以来的沉积过程。两剖面从底部到上部可分为六层:河流相沉积(F层)——河湖相沉积(E层)——湖相沉积(D层)——浅湖—风成沉积(C层)——风成沉积(B层)——风成沉积(A层),代表了不同沉积相及其转换过程。综合讨论沉积物岩性、沉积相和各种古环境代用指标认为:石羊河中游地区的沉积相体现了从河流相到湖相再到风成沉积物的变化过程,指示了全新世的干旱化过程。这与以往研究中认为石羊河流域全新世气候变化具有波动性的观点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研究沉积相变化的基础之上讨论沉积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的含义,而非简单地研究这些指标的数值,是干旱区流域性气候变化对比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