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5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8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0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阿尔金北缘大平沟金矿床成因初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大平沟金矿床是阿尔金北缘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为数有限的金矿床之一,受韧性剪切带构造控制,矿化类型主要为蚀变糜棱岩型及少量钾长石石英脉型.稀土元素、流体、包裹体特征和稳定同位素研究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变质岩,成矿温度198~290℃,成矿流体密度为0.791~0.971 g/cm3,盐度2.36%~5.5%,成矿压力42~70MPa,成矿深度为1.61~2.68 km.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变质岩,有少量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入,金矿化年龄200Ma,属于印支期中温动力变质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72.
非对称多层薄板折算力学模量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使有限单元法中的板壳单元更适合于分析地学问题,本文放弃前人对多层薄板的几何和弹性对称性限制,根据等效原则,重新推导了非对称多层薄板的中性面位置,进而给出了用各分层弹性模量和厚度表示的折合抗弯刚度及弹性模量。并结合两个三层地壳模型例题讨论了地壳各分层弯曲和薄膜应力与等效应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73.
阿尔金断裂带8Ma左右的快速走滑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41  
阿尔金断裂带的走滑变形历史与青藏高原的抬升、变形密切相关。阿尔金断裂中段旁侧岩体中磷灰石的裂变径迹测试年龄结果集中在 8Ma±。区域资料显示 ,沿阿尔金主断裂带旁侧普遍存在 8Ma±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此推测 ,阿尔金断裂带在 8Ma±经历了一期快速的走滑变形事件。结合青藏高原抬升、变形研究资料 ,表明 8Ma±是青藏高原抬升、变形等重要构造事件的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74.
运用多孔介质构造应力场驱动油气运移的流固耦合分析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及流体运移势场进行数值模拟,揭示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油气运聚的主要规律:①一级构造压力低值区主要受区域北西西向一级构造带的控制,二级构造压力低值区多位于北东向、东西向与北西向构造带的交叉复合部位;②由浅层向深层,北东向、东西向构造压力低值区范围有逐渐扩大趋势;③不同构造层油气流矢量聚集区往往是构造压力低值区,因此,流矢量指向区应该就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75.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内部最大的坳陷。柴达木盆地构造成因的研究, 可以揭示青藏高原形成机制和生长历史。本文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区域地震勘探剖面, 得到如下认识:柴达木盆地一级构造为新生代宽缓复向斜, 其振幅和半波长分别从柴西的> 16km和~170km变化为柴东的 < 4km和~50km。褶皱首先在柴西贴近阿尔金断裂附近形成(65~50.5Ma), 并向柴东扩展(23.3Ma)。复向斜的形成与较老的柴北缘逆冲断层系(65~50.5Ma)和较年轻的柴南缘逆冲断层系(35.5~23.3Ma)有关。盆地内部新生代上地壳缩短作用, 由柴西的> 48%, 向柴东减小到 < 1%, 说明在柴西和柴东之间, 存在地壳加厚机制的渐进转换:柴西主要为上地壳缩短, 柴东主要为下地壳缩短。   相似文献   
76.
大别造山带构造超压形成的碰撞力学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大别山构造超压形成的点碰撞模型,简要分析了大陆碰撞带构造运动引起的粘性介质中粘性应力和平均应力随岩石物性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构造压力对超高压的贡献及对成岩深度的重要意义。研究表明:构造运动引起的岩石圈中的附加压力可能与静岩压力有相同的数量级,大陆造山带两陆块不规则边界的碰撞会引起局部应力集中,产生较大的构造压力,岩石介质的流变学分析表明,在相同外力作用下,岩石圈上部的高粘度性质决定了其在构造活动期间增温效果显著,但增压效果有限;而粘性较低的岩石圈下部则增压效果明显,为此,在下地壳与上地幔之间的低粘度带内有可能发生超高压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77.
武红岭  池顺良 《矿物学报》2007,27(Z1):171-172
自含柯石英的,以榴辉岩为代表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被发现以来,其形成的温压条件、形成深度和折返机制的研究成为地学界一大热门话题.依据静岩压力推算形成深度的大陆深俯冲观点需要合理地解释轻质的陆壳物质何以能够进入密度较大的地幔之中,在形成密度大的超高压变质岩后又如何返回地表.而依据构造附加压力推算形成深度的浅表成因观点,则需要将岩石圈的强度和流变性考虑进去,合理地估算构造压力的大小,解决构造压力估计过高和基本的背景温、压条件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8.
阿尔金北缘地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构造控矿解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是一种成矿机制与控矿因素都与韧性剪切带及其演化密切相关的金矿床类型。阿尔金北缘地区不同层次剪切带发育,金矿床受韧性剪切带控制明显,在区域上,韧性剪切带控制金矿床(点)的分布;在矿床范围内,韧性剪切带及其演化过程中形成的韧脆性剪切带既是唯一的赋(含)矿构造,也对矿化带、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及分布起决定性的控制作用;压扭性韧性剪切变形特点决定了金矿化类型以蚀变糜棱岩型为主,交代蚀变作用发育。含矿构造裂隙以P型为主,少量D型和R型,个别为R~1型和T型;构造变形所引发的动力分异作用及其形成的动力变质热液是金矿成矿流体的主要来源之一,这与地球化学和成矿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的大平沟金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变质岩、成矿流体有相当部分来源于变质水的特征相吻合。结合糜棱岩磁组构研究,发现磁各向异性度P值与金元素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构造变形早于金矿化蚀变作用,这种时序关系进一步佐证了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的成矿模式。即大面积的韧性变形构造动力分异作用形成的含金热液不是就地原位矿化,而是向上迁移并集中到范围比较窄小的韧-脆性或脆性裂隙中才发生金元素富集,最终形成金矿床。  相似文献   
79.
阿尔金北缘索尔库里北山铜银矿床控矿构造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索尔库里北山铜银矿床位于阿尔金北缘的索尔库里走廊北侧,属于受推覆构造上盘次级断裂控制的热液型矿床。矿区出露蓟县系金雁山组厚层灰岩段、中层灰岩段和青白口系小泉达坂组薄层片岩段3个岩性段。薄层片岩段所构成的推覆构造原地系统中的紧闭褶皱及面理置换、厚层灰岩段和中层灰岩段构成的推覆构造外来系统中的中等-开阔型褶皱、推覆构造以及晚期陡倾角走滑断裂构成矿区基本构造格架。推覆构造自南向北推覆并被后期阿尔金走滑断裂穿切,推覆构造面转折处上盘发育的次级断裂是主要的赋矿构造;矿化带和矿体的形态、产状、分布和规模均严格受赋矿构造的控制。   相似文献   
80.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古地温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化学动力学原理,采用镜质组反射率模拟计算法,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14口井的古地温演化进行了恢复,重建了各时期平均古地温柱。总结了古地温演化的总体特征,认为研究区古近纪古地温演化特点是Es3高,Es1-2低,Ed-N高,为波状高地温演化。区域上,凹陷内部呈南北高、中央低的趋势,南部黄金带、二界沟及北部牛居地区的地温梯度一般在35℃~40℃/km,而中段相对较低(29℃~35℃/k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